康熙智擒鰲拜之後,為何不殺而是囚禁?歷史學家:無非四個原因
第一、動了惻隱之心
康熙個性使然,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在康熙智擒鰲拜後,鰲拜脫掉衣服,滿身傷痕,用事實說話,他確實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當康熙看到滿身傷痕的鰲拜,竟然潸然淚下,說明什麼?說明他確實是一位有情有義的英主,動了惻隱之心,所以康熙不殺鰲拜最重要的原因,是康熙的性格所致。
第二、對鰲拜無奈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在朝中的勢力根深蒂固,剷除鰲拜簡單,可想完全剷除鰲拜一黨難,總不能把鰲拜一黨的所有官員都株連進來吧。文臣還好說,可武將呢?株連的多了,容易造反。康熙即位之初,皇權不穩。所以,面對如此局面,康熙非常無奈。因此,面對戰功赫赫,自己又敬重的,且已經年邁重傷的鰲拜,康熙選擇了囚禁。這樣既能安撫人心,又能體現少年康熙的仁厚,兩全其美。
第三、鰲拜戰功赫赫,康熙不忍殺之
鰲拜對愛新覺羅家族一向忠心不二,為大清能夠成功問鼎中原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只是武將出身的他,平時有點囂張跋扈了,可滿清入主中原之後,那些滿清昔日的武將們,那個不是自恃戰功赫赫而行事蠻橫,對此康熙也是頗為無奈的,難道都抓起來殺掉嗎?不可能的,因為這無異於自斷臂膀,所以在處置鰲拜這件事上,才需要非常謹慎,如果殺了鰲拜,必然引起其他蠻橫跋扈的武將們的恐慌,因而康熙才選擇了對鰲拜實施囚禁的策略,以此來警告和安撫其他戰功赫赫的將軍們。
第四、鰲拜絕無反叛之心
鰲拜勞苦功高,且無反叛之心。鰲拜大半生,為大清的江山可謂是四處拼殺,拋頭顱,灑熱血。先有皮島之戰、松錦之戰、西充之戰,後有反對多爾袞,對整個大清的和平穩定,向前發展。並且以當時鰲拜的實力,真的想篡權奪位,自立為帝,可謂是輕而易舉,小皇帝怎會有機會一直成長到翅膀硬了,有還手之力的時候。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鰲拜就在禁所死去,卒於康熙八年。
※為何現代的光棍那麼多?而古代的光棍卻如此之少?主要有三個原因
※在中國歷史上,為何唐朝是一個讓人震驚的朝代?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