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川記憶,十年難忘!——一位瀘州教師的支教回憶錄

青川記憶,十年難忘!——一位瀘州教師的支教回憶錄

十年前,一場8級大地震,給四川帶來了一場天大的浩劫。汶川、青川、北川……生靈塗炭,無數幢房屋被震毀,無數個家庭被拆散,無數個孩子被埋葬。

災後需要重建,重建的不僅僅是損毀的建築和道路,更重要的是孱弱的心靈。2008年9月2日,「5.12地震」後113天,我們瀘州三區兩縣的20位支教老師帶著瀘州人對災區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拋家別子,來到地震重災區的廣元市青川縣的金子山小學、大院民族學校、官莊學校、喬庄二小、蒿溪民族學校、板橋小學、沙洲小學、營盤小學和騎馬學校等9個學校支教。我是7月26日結婚的,婚後38天就毅然決然地離開新婚的妻子到災區支教的。還有的教師沒有結婚,其中有一個女老師是在支教期間回瀘州結婚,婚後馬上又回到青川縣支教的。

回想十年前剛到青川騎馬小學時,天天餘震不斷,吃頓飯的功夫都要經歷幾次地震,幸好當時我們住在山坡上的板房裡,風險不大,時間稍久點也就習慣了。

那年 那校 那些孩子

(一)那校

騎馬這個有山有樹有溪有橋的深山小鄉,地理位置有點偏遠,鄉政府前有一條獨街,兩旁的房屋早已經支離破碎,殘破不堪,殘磚斷瓦遍地都是,滿眼的廢墟,很多民房根本就不能夠住人,所以附近的帳篷和板房特別多。

小街的背後的小山坡上是以前騎馬學校殘破的舊址,舊址後面的三個小山頂上,散布著騎馬板房學校的校區。

板房學校全景

緊靠舊址的山頂上是我們幾個支教老師住宿的一排八間班房,我們73號板房的左邊是一個位於山頂邊的「高山多功能廁所」,右邊是學校的食堂,食堂左後面是另外一排教師住宿的板房,食堂正後面是兩排整齊的男生寢室板房。

73號板房

從食堂或者男生寢室往山上走,經過一段不長但泥濘的山間公路,就到了中間的板房區。這裡,最下面的是女生寢室和部分教師的宿舍,稍上面的是校長辦公室等三間辦公室,旁邊也有同樣有教師的宿舍,再上稍平的一共有三排小學的板房教室,呈巨字形排列。再往右走,便到了最後的中學部板房校區。

整個學校除了布滿了板房,還有更多的是農民的莊稼地,地里栽有很多的紅薯,地頭還散栽著許多灰白的橄欖樹以及高大的松樹。

(二)那些孩子

從2008年9月來到騎馬學校直到現在,我所看到的學生的精神面貌好的不得了,遠超過我的預期和想像。

我所教的七(二)班和二年級的學生兩個班的學生,調皮的學生少,認真的居多。半學期時間不到,兩個班大部分的孩子已經把整學期要求背誦的課文全部背完了;平常聽寫詞語,默寫詩句全對的居多;半期考試,120分的總分,上110分的人不少,其中還有一個叫唐玲的孩子,基礎題全對,只有她的作文被扣了4分;下課時,男生們在泥地上玩珠子、紙片或者鬥雞等等遊戲,女生們主要是跳繩,課間十分鐘孩子們也自得其樂。

板房旁山坡上學生合影

雖然這個學校的小學生沒有傷亡,但別忘了初二、初三兩個班60多個孩子全是附近木魚鎮中學倖存下來的學生,最慘的一個孩子,曾經被埋在廢墟里有六個多小時。他們有這樣的狀態,我能不高興嗎?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還有個別學生還沒有完全走出地震的陰影,這也是我們做心理輔導的對象。正是「學生坐板房,空間特寬敞。課間十分鐘,我閑孩童忙。(《板房教學》)」

初一學生在損毀的教學樓前最後一個留影

初二年級學生語文課上搞活動

那年 那些日子 那些遺址

(一)那些日子

每天,我從73號板房到教務處辦公室再到教室,從73號板房到食堂再到廁所,從73號板房到操場再到開水房,我一直在重複,一直在重複,一直在重複,又一直不一樣,一直不一樣,一直不一樣。單調而重複,重複而單調。一樣又不一樣,不一樣又一樣。

災後學校教師重建板房學校

日子就這樣過,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但我明白,無論日子怎樣枯燥,這裡的孩子很可愛,甚至比我以前教過的絕大多數孩子都可愛,所以,我肩負起我應該有的責任,也正是因為這群孩子,讓我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本能地堅持了下來。

與部分支教老師在標語前合影

晚上,我和其他老師一起到板房學生寢室查房,和孩子們聊天,談談心事;周末,我們組織起來為留校的孩子補課,為孩子們理髮;放歸宿假時,我們到其他瀘州支教老師所在學校串串門。印象最深的是關庄學校之行。

支教艱苦歲月

(二)那些遺址

關庄距離縣城大概有近二個小時的車程,我和十多個支教老師在11月8日(周六)晚上來到了關庄學校,在這裡們度過了一個歡樂而愉快的夜晚,並且在當晚就計劃好周六去看看位於紅光村的正在修建中的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以及位於它上游的石板溝堰塞湖舊址。

11月9日上午9點,我們在鎮上租了兩輛麵包車,先到了石板溝堰塞湖。看到被地震震跨的兩山把原來狹小的河道堵塞,曾經形成了災區的第二大堰塞湖,嚴重地威脅著下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現在雖然危險不復存在,但河道中的巨石仍在,溪流汩汩,彷彿在咽泣,在哭訴,在悲傷。兩岸的村莊早已經被掩埋,偶爾能看到一間半間倖存的房屋,但也不知道是否曾經演繹過驚天的悲痛。山上泥石松垮,隨時都有可能下滑,給山下公路來往車輛和行人帶來生命安全。

青川縣紅光鄉東河口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自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巨大的能量由汶川映秀經北川傳播至青川,多條擠壓逆沖斷裂和多個推覆構造體在東河口集聚爆發形成,持續時間長達80多秒,地表破裂錯距達2米,造成多處山體整體崩塌或滑坡、塌方、泥石流、地陷。整個區域山河改觀,地震烈度達到10度,掩埋群眾780餘人。是有史以來,青川發生的破壞性最為嚴重、最為複雜的地震表現形式。

東河口旁的小學也在這次地震中被深深埋在地下,為有效保護地震遺址,充分挖掘資源價值,變地震災難為富民資源,青川縣委、縣人民政府大力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啟動了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現已確定保護範圍,劃定保護界限,確立了保護的核心區、試驗區、緩衝區;制定了地質、堰塞湖、地震文物等保護措施。當時正加緊建設遺址公園大門、停車場、廁所、游步道、地震遺址廣場和部分遺址保護欄、遊覽導視系統以及公園解說系統,殘疾人通道、地震遺址廣場、愛心廣場、地震詩詞長廊、地震知識長廊、王陽坪觀景台、東河口小學遺址等設施和景點也正緊鑼密鼓進行。我們當時看到的就是正在修建中的地址公園。開園時間預定在2008年11月12日。

東河口遺址

那年 那些記憶 那些親人

2008年12月27日,在韓國、日本、上海、浙江等國內國際的愛心助力下,騎馬板房學校隆重舉行了新教學樓奠基儀式。新校園的重建很快完成,一個嶄新的校園在2009年的9月閃亮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支教期間,雖然餘震仍時時有,有時還特別嚇人。但畢竟大的苦難早已遠去,災區人民的生活逐漸補入正軌,恢復正常。死者已已,存者需珍重。我慶幸,在一方有難的時候,我能在這樣重大的歷史時刻貢獻點滴力量,為需要幫助的孩子和家長給予綿薄的助力。支教結束後,我摸著自己的良心,對著黃天厚土說:「我無愧於青川人民,我無愧於中華民族,我無愧於人民教師這個稱號」;我大聲地對著大山說:「我永遠是青川的建設者,我永遠是青川的兒子,我永遠是青川的主人」。

時隔十年,地震帶給青川的災難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青川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國人民的關心下,早已經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面貌。當年的那些學生,有得已經走出大山在大城市工作了,有的還在大學深造學習,有的甚至到了我所在的城市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十年之後,在我的腦海里仍然不時地浮現出騎馬學校的學生和同事們形象,珍藏著一份寶貴的記憶,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我最親的親人們。

文圖/梅清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川南網 的精彩文章:

TAG:川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