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現行漁業捕撈策略遭質疑?研究發現大魚才是繁殖主力

現行漁業捕撈策略遭質疑?研究發現大魚才是繁殖主力

與哺乳動物不同,大多數魚類都沒有所謂的「適育年齡」,這些魚類中雌性的繁殖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產卵量會逐年提升。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不少雌性魚類在進入一定的年齡段後,繁殖能力會急劇增加,成為「超級產卵者(superspawner)」,它們的數量對於整個種群的數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魚在現有的漁業管理中並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這項研究發表於2018年5月9日的《科學》雜誌。

一些漁業專家並不同意這一結論。但卻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為了重建魚類種群以及為全球氣候變化做好準備,我們應該更多保留大魚所佔的比例」,德國赫爾姆霍茨海洋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Ocean Research)的海洋生態學家雷納·弗勒澤(Rainer Froese)說道,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大體型的「超級產卵者」才是魚類繁殖主力

魚的生育率會隨著體型的增加而增加,是一個人們在幾十年前就已經確認過的結論。例如,一條70厘米長的鱈魚的產卵量,是35厘米長鱈魚的8倍。但學者們對於大魚在延續魚類種群中的重要性卻一直存在爭議。因為在現有漁業管理所用的多數數學模型中,維持魚類種群的數量只要保持每年魚類的產卵量恆定即可——不論是大量的小魚還是少量的大魚都可以達成這一目的。

但這是有例外的,對於一些物種,如太平洋中的某些石斑魚,大魚的產卵量要比單憑其體型估計出的數值多得多。另外,一些年長的雌性可以產下富含額外營養的卵,這些卵孵化的小魚存活率更高。許多研究者都擔心:這些數量本身就不多的年長雌性如果被殺死,需要小魚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成熟並取代其地位,這對於其種群數量維持極為不利。

氣候變化還帶來了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因素:水溫升高往往導致魚類體型偏小,使大體型的雌魚更加珍稀。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工作的進化生態學家達斯汀·馬紹爾(Dustin Marshall)懷疑這種產卵量與體型不成比例的雌魚在海洋中比預想的更為普遍。他和同事們記錄了342種不同類別的魚產卵的大小與數量。「沒有人做過像我們這種枯燥乏味的工作」,馬紹爾說。研究中的一批關鍵數據來自在巴拿馬城的史密森熱帶研究所(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分類學家D·羅斯·羅伯遜(D. Ross Robertson),他花了幾十年來收集各種魚卵,並測量魚卵中包含了多少卡路里。在綜合考量了卵的數量、大小與卡路里之後,可以計算出每個物種繁殖所需的能量總值。研究發現,在95%的魚類中,年長的大體型雌性都是「超級產卵者」。

「這是一個很好的綜合性分析,很重要」, 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馬克·希克森(Mark Hixon)說道,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新理論引發的爭議

馬紹爾和這項研究的合作者們都認為,這一發現對漁業政策很有意義。特別是,他們認為捕魚業應該在更多方面加以限制,以便讓更多的雌魚可以成為超級產卵者。如果能長期保持這種政策,海洋中的魚群會更加高產。弗勒澤和很多人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表示,這一發現支持了海洋保護區的必要性。在海洋保護區通常禁止捕魚,這些地方可以讓魚的年齡變大,有助於提高魚的種群數量。

有學者對此說法持反對意見。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漁業生物學家雷·希爾伯恩(Ray Hilborn)認為超級產卵者對於魚群總體數量的貢獻應該並不大。在英國阿伯丁大學研究漁業生態的塔拉·馬紹爾則指出,現有的不少漁業數學模型中已經考慮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來確定安全界限,比如對於魚群繁殖力儲備量的不確定性。她說:「潛在的繁殖力變動沒有被考慮在內的說法,對於漁業管理者們已經付出的巨大努力是不公平的。」

但論文作者們沒有被此說服,他們認為自己的數學模型已經展示出超級產卵者對於魚群數量的重要作用。馬紹爾指出,在一些情況下,「即使是非常溫和的捕撈,也會極大的減少超級產卵者的數量,進而影響魚類種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新研究表明,在非洲擴大抗生素的使用範圍或可挽救更多生命
大西洋中影響全球氣候的洋流如果停止,會引發末日般的氣候災難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