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與孩子:想說愛你不容易

父母與孩子:想說愛你不容易

控制and忽視?

近日看到一則「北大留美碩士王猛(化名)與父母斷絕關係」的新聞引起大家關注,這位北大留美碩士寫了篇萬字長文,名為《一個普通北大人的命運與冒險——怎樣避免家庭和學校對人造成的長期傷害重演?》,文章控訴父母對他的控制以及在年少時期的冷漠,文章跨過了他從少年到壯年的整個經歷。而早在12年前開始,王猛就已沒再回家過年,而在6年前更是把父母的所有聯繫方式拉黑。

對於寫文章「數落」父母的不是,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指責作者沒良心。但王猛的這則新聞,所寫的「數落」父母的文章卻引起了大家的深思,這位碩士說,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給他的看似關愛,實際上卻是過分「掌控」。如「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北大留美碩士王猛的萬字長文引發很多人對中國親子關係的討論。中國人的親子關係怎麼了?查閱2017年《人際關係親密指數報告》,我們發現,在9個國家、地區的親子關係調查中中國大陸得分排名倒數第一,100分滿分只得了49分,未達及格線。現實中為親子關係所累的遠非王猛一人,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曾動過與父母決裂的念頭。

這也讓我回憶起上大學的時候,我跟班裡的同學在當地一所初中實習,擔任心理輔導員,那是一所寄宿學校,到了周六日學生們才回家,與父母的聯繫一般就是打電話,有些父母去了其他城市工作,要到假期才能見到,溝通的內容也無外乎學習怎麼樣,錢夠不夠用。

有一次上完課,班裡一個女生私下遞給我一封信,那是一個很安靜上課幾乎不發言的女生,我接過信,感到一種沉甸甸的信任。看到信里,她傾訴與父母關係的困惑。她說自己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感到一種距離感,每次也不知道該聊什麼,爸爸媽媽除了問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其他的話題很少。她看到有些同學跟爸媽跟朋友一樣,能聊很多話題,家裡熱鬧歡快的氣氛,覺得很羨慕。而自己本身比較內向,朋友也很少,所以有時候心裡有點事,想著回家的時候,爸媽能給點關愛和支持,但每次看到爸媽對除了學習成績之外的事情滿不在乎的樣子,自己都不敢開口。

家庭是有邊界的

以上這兩種情況,結構性家庭治療理論里解釋為:邊界。

家庭系統和家庭子系統及個人和外在的環境由一種看不見的線分開,這條線稱為界限,是用來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家庭成員子系統間清晰定義的界限有助於家庭成員的彼此分離,同時又能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彈性的家庭界限使家庭成員具有自主性,在家庭成員需要支持的時候又能得到家庭其他成員的關心和支持。

良好的家庭功能中的子系統界限應該是清楚的,如果界限不清楚易導致各種家庭問題。如果家庭界限模糊,容易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纏結,即界限模糊,家庭成員過分陷入彼此的生活,如王猛所說的父母過分控制和包辦,這種方式會使家庭成員人際距離過短,造成子系統之間的相互替代和干擾,孩子的意志和行為自主性沒辦法發揮出來,容易產生衝突性問題,比如在年幼沒有能力的時候壓抑自己的自我意志,給他人一副順從的樣子,而內在的爆發力時刻在凝聚,在某個時刻就會爆發。

二是疏離,界限僵化, 家庭人際距離大, 常常缺乏相互依賴和相互支持,如我所遇到的那個初中女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少,彼此缺乏感情的投入,導致親子關係的淡漠。這種方式容易造成孩子消極的自我認知,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自己沒有價值,在與他人交往過程里不安全依戀更強烈。

為什麼會這樣?

中國傳統家庭結構類型及家庭觀深受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男尊女卑、夫為妻綱,注重等級觀念,丈夫、父親在家庭中具有絕對的權威。

雖然新時代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婦女也能頂半邊天,兩性平等的話題逐漸傳播開來,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仍舊是一個持有爭論的話題,而且從榮格所提到的集體潛意識角度看,傳統的核心觀念在一代代的傳承過程里,某種程度已經保留下來了,所以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總是在繼承上一代的教育模式。

宋丹丹主演的《家有兒女》為什麼這麼受孩子們歡迎,除了跟自己的成長話題相關,覺得親切外,還有就是劇中父母與孩子平等的,歡樂的家庭氛圍,滿足著大家對實際家庭生活不滿意的需求。記得高中時候,語文老師提到這部劇,說這種家庭模式在中國能實現的很少,而且對父母的知識文化水平考驗很大。

在溝通方面,我們發現,中國家庭的溝通大多是沉默型溝通。家庭的價值觀和規則多是以無聲的形式進行傳遞的。家庭成員通常注重家庭的整體利益,因此較易於壓抑自己的情緒。

比如懂事的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工作已經很累了,我不應該再拿自己的煩心事去打擾他們」「告訴他們我遇到的問題,會不會給家裡增加麻煩」。

而父母,一方面忙於生計,有可能在儘力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同時忽略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父母本身也有自己意識不到的問題,容易把自己本身的依戀方式帶到下一代身上。

孩子在與父母相處過程里,探索自己能更好生存的模式,而這些過程不是從溝通表達自己需求得來的,而是從自己的哪些行為讓父母更高興中無言的發現的,因此,這種無聲的形式,造成孩子與父母對彼此理解上的錯位,也就容易影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

當然,該怎麼做的前提是,你認為這是一個問題,且已經能感覺到孩子的一些異常,想去做些改變。因為每個人不一樣,一種情況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些孩子就覺得這些方式讓他們困惑和不安,有些孩子就覺得需要被管控才感覺到被關愛,或者父母不管才好,才自由,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教養方式和他們的需求能匹配上是最好的。

從父母角度,首先,反觀看看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模式是怎麼樣的,孩子是否願意跟自己說一些學校發生的事情,或者一些困惑和建議,而對孩子所說的內容,自己又是怎麼反應的。

其次,如果可能的話,學習一些育兒的知識。特別是青春期的少年們,很容易產生情緒問題,無論是學習上還是人際上,都容易產生困擾。如果這時候父母能夠及時的覺察到他們情緒和行為的異常變化,提供良好的溝通氛圍讓他們表達,然後適時給予引導和支持,而不是忽視或者批評,這對孩子的青春期成長有很大幫助。

最後,如果能結合學校的教育,向學校老師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不僅僅是關注學習方面,還有孩子跟老師,同學之間的關係方面,有些學生會向老師尋求幫助,所以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也很重要。

那時候我很認真的給女生回了封信,對她的需求和困惑表示理解,給她分析父母可能出現的哪些情況,比如是不是因為平時表現的比較乖巧省心所以爸媽不擔心,而不是她所認為的自己做錯了什麼爸媽不喜歡她,並且鼓勵她試著看看能不能自己先邁出一步,主動去向爸媽尋求幫助和支持,看看爸媽的反應。

家庭教育方面的分析有很多角度,本文只是選取一個家庭邊界的角度對現象進行分析,同時給出小小的建議,對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依舊是個任重而道遠的話題。

--End--

參考文獻:

[1]N Cui?,J Liu.Physical Abuse, Emotional Abuse, and Neglect and Childhood Behavior Problems: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in Mainland China.《Trauma Violence & Abuse》, 2018 :152483801875775

[2]許威,李佳佳.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及其實用性評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2期

[3]洪幼娟.結構式家庭療法的應用技術概述.宜春學院學報.2010,V o l . 32 , N o . 5

[4]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北大畢業留學生髮萬字長文「痛訴」父母,網友吵翻!新浪新聞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妖言PSY 的精彩文章:

TAG:妖言P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