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離開老家79年,續家譜讓滿族汪氏老人與親人重逢

離開老家79年,續家譜讓滿族汪氏老人與親人重逢

離開老家79年,續家譜讓汪氏老人與親人重逢

文 汪學松整理 汪世文供圖

「我3歲離開家鄉,以前多次聽母親說過,離開老家岫岩時候,是我的叔伯大哥汪世澤抱著我送上火車的。我也不止一次地在腦海中勾畫出離開家鄉時的場景,也一直在想,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回去看看……」

——82歲汪世福老人口訴

圖片說明:兩位汪氏老人的世紀重逢。左為汪世福82歲,右為汪世澤96歲

汪世福(二排左四)與在岫岩老家的保德系部分親人合影

汪世福老人在兒女的陪伴下走上老墳山祭祖

汪世福和老伴

老墳山前給祖宗鞠一躬(左三為汪世福)

我叫汪世福,是遼寧岫岩滿族汪氏「保德系」第九世人,1937年8月出生於哈達碑鎮小魏屯。聽母親說,小時候,由於家庭生活所迫,於1939年11月份的寒冬時節,隨父母和姐姐,投奔姥姥家的親戚,遷徙到了吉林省「西安縣」(註:東遼縣)懷安村居住。那一年我3歲。離開後,一直沒有和那邊的親戚聯繫過,也不知道那邊的具體情況。

現在,我已是82歲高齡的老人,已退休在家。我是在這邊成家立業的,和老伴育有二子三女,都已成家立業。算起來,我已經離開岫岩老家79年了。人到晚年,最懷念的是小時候的事。我不止一次地在腦海中,勾畫出離開家鄉的場景,也一直想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回去看看。小時候,多次聽母親說過,在我們離開老家岫岩時候,是我的叔伯大哥汪世澤,抱著我送上火車的,那時他也就是10多歲左右。母親說,當年岫岩不通火車,是在海城上的車。

可喜的是,這一次汪氏族人續修家譜,在志願者尋親過程中,使我找到了家人,知道了老家那邊的信息。自那時刻起,這心裡頭,就像長了草,再也沒有消停過。老家什麼樣兒?親人什麼樣兒?那裡的山和水是什麼樣的?多少次夜裡頭做夢笑出聲,是夢見回老家了。今年清明,我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參加了汪氏清明祭祖活動。當我如願踏上老家的故土時,心情那個激動啊,這一次是真的,因為雙腳沾著地了,聞見氣息了,看見人了。腦海中勾畫許久的家鄉的畫面,就在眼前。

近鄉情怯,離開79年了,我有點不敢靠近她了。是親人的雙手,把我拉近了這個距離,是親人的熱情,讓我這個離家太久的「陌生人」,由衷地感受到了回家的溫暖。炕頭是熱乎乎的,人也是熱乎乎的。喝一口酸湯子面,失落的記憶找回來了,眼淚也流在裡面了。老墳山前,我和我的兒女們,頂著雨雪,情不自禁給汪氏祖先磕頭跪拜。這是第一次,時間卻跨越了79年。

回到哈達碑鎮小魏屯時,這裡的親人們早已經等在這裡。夢裡依昔,當我握著年已96歲的汪世澤老哥哥的手時,我們都已經哽咽的說不出話來了。在場的所有人也都是淚流滿面。79年了,親人還在,親情還在,當年那個3歲就離開家的孩子,回來了!

2018年5月12日

作者文 汪學松整理 汪世文供圖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銘記鄉愁——雙城堡滿族屯墾文化研討會
歷史上清日兩國對庫頁島的爭奪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