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把父母晚年的幸福葬送在養老院嗎?
此前我經常跟朋友吹噓自己的淚腺非常發達,十幾年都沒有掉過一滴眼淚。
但是這個紀錄被前幾天看的一則廣告短片給打破了,塵封已久的淚腺迫不得已地被撐開了,全程看得我渾身抽搐,淚如泉湧。
視頻里通過幾個場景描述了一對七十歲老人的晚年生活境況,給了我很強的代入感。
我想到了不久前某紀錄片里貧困山區的孤寡老人,前同事聲淚俱下說過的遠在他鄉的老父親,還有我逐步開始要撐起一個家以及爸媽的逐漸衰老。
短片直擊了現代社會血淋淋的現實:陪伴的缺失。
在視頻的開頭,一位老母親每隔幾天就會把牆上的舊日曆取下來放在大腿上,手指放在舌尖沾點口水,然後一頁一頁地翻日曆,嘴裡不停地跟著念叨數數。
有一次,老母親像往常一樣翻到了某張熟悉的頁面後停下,跟坐在旁邊看報紙的老伴說:「老頭子,再過10天就是父親節啦,到時給孩子們嘗嘗我最新研究的絲瓜玉米餃子。」
他們倒不是貧困山區里那種沒有孩子的孤寡老人,相反,從生活表面上看上去倒是挺令人羨慕的,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是鄰居常在家裡提起的「別人家的孩子」。
大兒子開了公司,小兒子在大型私企做高管,女兒則嫁給了一個公務員,三個孩子中沒有哪一個需要兩老過多的操心,生活費也總是按時寄到他們手裡。
只要鄰居過來串門,老母親一定會把孩子們小時候的相冊一摞一摞地搬出來給他們看,借著機會猛誇孩子們多麼能幹,語氣里滿是得意。
可是鄰居又怎捨得認輸呢,話里話意儘是諷刺:「你家孩子真有出息,我的那幾個,三天兩頭跑家裡,比不上你們喲,在外面做大生意。」
鄰居走後,老母親總是會很久不說一句話,老伴每次都能抓住老伴的心思:「孩子哪能一直窩在我們身邊喲。」
不過,幾天前孩子們紛紛表示這個父親節一定會帶著孫子孫女回家,陪他們吃一頓團圓飯。
這可把他們倆高興壞了,雖然,距離上次與孩子們相見已經將近一年了。
父親節的前一個晚上,兩老異常興奮,老母親背靠坐在床頭,掰著手指頭一樣一樣地給老伴念著明天要做的菜式,老伴則一邊給著自己的建議。
聊著聊著又忽然說到了孩子們的童年,老大在床上尿褲子的往事把他倆逗得哈哈大笑。
這一個晚上,他們過得特別開心。
好不容易撐到天亮,兩個老人唰地一下起身,到菜市場左逛右逛,這家買大兒子喜歡吃的排骨,那家買小兒子最愛吃的雞翅,同時還要照顧一下小女兒的「西蘭花嘴」。
買完食材,兩個老人在廚房一前一後,忙裡忙外,到了中午,總算倒騰出來了八菜一湯。
要是換作平時,他們可不敢這麼奢侈,基本上是一菜一湯將就著吃,偶爾老頭想吃頓豬肉,還要被老太太念叨,孩子們賺錢不容易,攢點錢等過節他們回來再吃點好的。
此刻,兩個老人看著這一大桌子菜,相望一笑。
已經過了中午12點,孩子們按理來說應該早就到了,可能堵車吧,老人心想。
「要不跟媽說不去了吧,孩子有點發燒,先看下醫生,下次找個時間再去看爸媽。」
大媳婦跟大兒子說。
大兒子點點頭,抱起孩子,跟媳婦去醫院了。
「今天老闆臨時要出差,我得陪他去一趟,你跟爸媽說一聲。」
女婿跟小女兒說。
「嗯嗯,好吧,路上小心。」
小女兒回應。
「昨晚跟朋友約去看球賽,有個方案還沒做完,要不跟咱爸說父親節改天再補過吧。」
小兒子跟媳婦說。
「嗯嗯,我這就打電話跟爸說一聲。」
小兒子說。
「沒事,你們忙,工作要緊。「
老母親放下電話,坐在沙發上獃獃地看著電視。
這是幾年來第三次了出現這種情況了,兩老似乎也已經習以為常了,雖然有失落,但又能怎麼樣呢,操勞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孩子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嗎,自己還有什麼好不滿足的呢?
短片的結尾,老母親走到床頭柜子前坐下,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精緻的盒子,打開蓋子,取出一疊微微泛黃的照片,一張一張來來回回地翻看著,嘴角揚起一絲微笑,淚珠一滴一滴地敲擊著手裡握著的照片。
結尾的畫面就定格在了那張沾滿淚水的泛黃照片上。
文章敲到這裡,我的眼睛裡依然還是止不住地濕潤,感慨萬千。
雖然還沒有正式地養過家,但我覺得像短片里那樣按時按量地把鈔票往家裡送真的不難,老人又能花幾個錢呢?
特別是現在國家出台的養老保障越來越齊全,老人的生存不再是問題。
真正難的是爸媽想聊八卦的時候我能在身邊附和兩句,我媽熬了湯我能品嘗兩口並告訴她比外面飯館的還好喝,而這一點,至少我身邊就沒有一個人能做到。
前一陣子華為大批量辭退40歲以上老員工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在這樣的社會重壓下怎麼能不讓人每天揪著心戰戰兢兢地生存。
為了不讓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也被列入辭退名單,平衡生活與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像是在做夢。
新一代父母們更是這樣,掏光所有的積蓄巴結領導,買通關係,為了把孩子送進市裡數一數二的學校傾盡所有精力。
工作日上班,節假日也不閑著,周六給孩子報鋼琴班,周日帶孩子學書法,生怕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步他們的後塵。
自己都把時間過得緊巴巴的,哪還顧得上年過七旬,已踏進棺材半步的老父母啊。
而養老院鋪天蓋地的宣傳則給了我們彌補孝道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正如廣告片里的logan所說的:養老院是你爸媽的第二個家。
以此讓我們心安理得地把爸媽送進他們口中所謂的「天堂」。
他們確實花了很多的心思把養老院打造得美輪美奐,每個老人都擁有帶小花園的獨立單人間,想看電影樓下就有露天電影院,想運動就有大型足球場,甚至還有專門的室內舞蹈室供老人們跳廣場舞。
更重要的是,精明的經營者早就看穿了年輕人的心思,怕老人缺乏陪伴而感到孤獨是作為兒女的一大顧忌。
所以,他們打造了各種老人社群,例如圍棋,籃球,打牌等等都有各自的興趣小群體,據他們所說,居住在那裡甚至比在兒女身邊更能找到樂子。
然而,經營者看透了年輕人,卻讀不懂老人的心。
老人要的真是這些么?他們不需要像年輕人一樣在小花園裡面三杯兩盞淡酒之下的暢談人生,也不需要像年輕人一樣卿卿我我地相伴走進電影院。
他們要的是每天孫子回來跟他們說「爺爺奶奶,我今天學了一支舞,我跳給你看吧!」 或者等待兒子回到家和他們一起翻看老相冊回憶陳年往事。
「你兒子今天來了沒,我兒子昨天帶著一大筐蘋果過來耶。」
「我女兒明天要來看我,對了,最近怎麼沒看到你孫子過來。」
這樣熟悉的對話在養老院每時每刻都會發生,老人不會攀比」我兒子比你兒子有錢」 ,而是「我兒子比你兒子來得多」。
他們哪有像年輕人那樣濃的興趣愛好呀,這些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每天和一幫非親非故的老頭老太太下圍棋哪有什麼意思,肯定不如面對著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兒女強。
再說,連年輕人都感嘆社會人際關係的複雜,同事的排擠,朋友的背叛,上流階層的鄙視讓人感嘆世態炎涼,抑鬱症的患病率連年上升,自殺案件層出不窮。
試問一下,年輕人都對此招架不住,怎麼能奢望自己的父母就能在這個魚龍混雜的老人社會裡如魚得水呢?
難道沒有有錢人家的老頭老太太仗著子女的有錢有勢打壓其他老人嗎,難道沒有素質堪憂的老人隨便出口傷人嗎?我們怎敢確定爸媽不會是被欺凌的其中一個呢?
或許,社會上真有不需要兒女陪伴的父母。
但是,今天老王中風被拉去醫院搶救,明天老李腦溢血被擔架抬走了,老人每天都處在這種生離死別的周邊環境之下,那種心境又會是怎樣?
我們作為兒女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爭取有一天能實現財務自由,別親手把我們的父母晚年的幸福斷送在養老院里。
--end--
本文作者:阿漫
暖男一枚
TAG:晚上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