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語筆記丨儒家的財富觀:只看是否是取之有道

論語筆記丨儒家的財富觀:只看是否是取之有道

原標題:論語筆記丨儒家的財富觀:只看是否是取之有道



【1】

古語有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同時,還有不義之財君莫取的說法,意思是說,有的財富,來路不正,很可能給你帶來殺身之禍。


關於這個理論,有人認為符合常理,因為確實有很多欺行霸市的人,晚景下場並不好,靠坑蒙拐騙起家的人,最終,也都很少有善終的。


但也有人認為這個理論很迂腐。


當然,是否有道理,本文不探討,本文只探討儒家怎麼看待這個話題。


【2】


關於如何獲得富貴?從具體操作方法來說,孔子乏善可陳,因為孔子這輩子一直顛沛流離,沒得到過富貴,當然說不出有說服力的辦法。


不過,如果問從什麼樣的途徑取得富貴,孔子倒是有話說。

《論語》裡面記載: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認為:如果有富貴擺在面前,而且符合儒家的倫理道德,那麼,就算是給人趕車,當僕役,看起來不是那麼高大上,也是可以去追求的。


相反,如果不符合儒家的倫理道德,那麼不管怎麼體面,這筆富貴,我都不追求。


【3】


在孔子眼裡,身段可以放下,但是,仁義道德是不能背棄的。


比如說,給人當下人,這看起來很不體面,但是孔子覺得沒啥,靠勞動吃飯,很光榮。


相反,坑蒙拐騙,就算是來錢再快,也是孔子所拒絕的。

當下人,也應當有這樣的價值觀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窗夜話 的精彩文章:

論語筆記丨孔子和周公的「交往」
隋唐史丨隋煬帝這個舉措動搖了隋朝法制

TAG:西窗夜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