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識破機器人的「偽詩」?

如何識破機器人的「偽詩」?

實驗

先讀讀以下兩首詩,看哪一首是機器人作的: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西窗樓角聽潮聲,水上征帆一點輕。

清秋暮時煙雨遠,隻身醉夢白雲生。

機器人下象棋,「玩」勝高手;下圍棋,也「玩」勝了冠軍級別的選手。這些都快婦孺皆知了。

會寫小說的軟體,早聽說了。會寫詩的軟體,也有了。文學作品被看做「碼字」的工作,相關人士發現了碼字的規律,設計成程序,下個命令,它就「碼」出一些文字來,這些文字看上去很像作品。這玩意來與作家PK了,作家便不得不關注與思考了。

韓少功先生便寫出了《當機器人成立作家協會》(《讀書》2017年第6期)。其中提到宋代秦觀的一首詩,與IBM公司「偶得」(一個玩詩的小軟體)的一首「詩」,他感慨道:

有多少人在兩首詩前能一眼分辨出「他」和「它」?至少,當我將其拿去某大學做測試,三十多位文學研究生,富有閱讀經驗和鑒賞能力的專才們,也多見猶疑不決抓耳撓腮。如果我刷刷屏,讓「偶得」君再提供幾首,混雜其中,布下迷陣,人們猜出婉約派秦大師的概率就更小。

韓少功(1953- ),著名作家

的確,這兩首詩乍看,很容易被它們搞迷糊了。哪個都像回事。哪個是秦觀的呢?哪個是機器人的呢?機器人果然厲害得可以?韓先生之所以拿了去測試文學研究生,大概因為他也曾「猶疑不決抓耳撓腮」,陷入「迷陣」。測試以後,他大概便釋然了:這詩不好分辨呀。文學研究生都如此。韓先生文章沒有再做進一步的分析,這裡容易給人造成一個印象:這兩首詩都很好,一個水平,機器人達到了秦觀詩歌創作的水準。或說機器人不亞於秦觀。二者果真平分秋色么?

秦觀《淮海集》,南宋乾道高郵軍學刊本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高郵人。北宋著名詞人,有《淮海集》。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蘇軾稱讚他其賦「有屈(原)、宋(玉)才」,王安石讚許其詩清新似鮑(照)、謝(朓)。他被拿來與機器人PK的詩是《金山晚眺》: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寫眼前景,自然清淡,末句略有趣。這在古詩中,算不上上等的佳作。然而終無明顯的毛病,一氣呵成,讀來通暢,有一種恍惚迷離的美。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2017年第三版第88頁)便收錄這首詩,它的風格與錢老對秦觀的整體評價「氣魄也顯得狹小,修詞卻非常精緻」是相一致的。

錢鍾書《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版)

那機器人的「詩」如何呢?它能比得上秦少游的詩么?先引下來,諸位瞧個好——

西窗樓角聽潮聲,水上征帆一點輕。

清秋暮時煙雨遠,隻身醉夢白雲生。

若是囫圇吞棗地讀起來,也罷!就算它是一首詩。你機器人真行。

倘若稍微靜下來讀一遍,唉——有些地方不對勁,讓我寫,絕不會如此寫。

如果細細推敲這個,不對勁,噢!果然是機器人寫的——是篇真正的「偽詩」(此「詩」下文簡稱「機詩」,提醒:並非諧音雞屎)。

斷案需要諸般證據,證據拿來——

「西窗、樓角」辨

「聽潮聲」,在古人和今天的不少人,都屬於雅事(不包括當代以速度取勝的旅遊的那波人),心不必靜,但身體會是靜的。但「機詩」寫的傾聽的地方是「西窗樓角」。是在西窗聽聽,再到樓角聽聽?這麼個聽法,必定非詩人,更定非古人。

更關鍵的是,角固然有一隅的意思,但是「樓角」在古代卻是指樓閣的檐角,也就是杜牧《阿房宮賦》所謂「鉤心鬥角」是也。除了科幻中的機器人,我們和古人都上不去樓角,在那裡聽潮聲。

宋·劉松年《秋窗讀書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西窗 例

所謂西窗,是西邊牆壁這個「面」上的窗戶。人可以緊鄰其下,可觸可探。

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秦觀《滿庭芳》:「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樓角 例

所謂樓角,是樓閣的檐角,角稍大多翹起,以增樓閣飛動之勢。人只能望而讚美,無法直接接觸,更不能在那裡待上片刻。

杜甫《東樓》:「但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樓角凌風迥,城陰帶水昏。」點評:樓的檐角最見風勢,寒意凜冽,但增悲涼。

白居易《八月三日夜作》:「草頭珠顆冷,樓角玉鉤生。」點評:樓角恰與彎彎的新月造成「鉤心鬥角」之勢。道個美哉乎也。

沈周《京江送別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水上征帆一點輕」辨

上句寫聽,此句寫到看了。這句問題不少,一一道來。

(一)「水上」是贅詞。船不在水裡在哪裡?除非過節劃旱船——那又不叫征帆。

(二)「征帆一點」不地道。現代以前,船多用帆,普通的船上,一大塊帆布為風所掣,船借風力,風助船威,得以快速前行。遠望去,便是征帆一片。李白《哭晁衡》便道:「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蕭穎士《趙載同游焦湖夜歸作》:「波中峰一點,雲際帆千片。」米芾《吳江垂虹亭作》:「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皆是。有人會辯說「一點」是往最遠瞭望。李白《望天門山》:「孤帆一片日邊來。」日邊來,就已經是極目而望了,那也是一片。機器人在庫房裡待著,它當然看不見,只瞎想遠了就看上去一點了。

(三)「輕」,就像李白「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給人以歡快的感覺,與第四句「清秋暮」、「醉夢」情感色調不協調。

米芾《蜀素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秋暮時」辨

「清秋暮」是說時至深秋(悲秋固是詩家事),且日暮時分(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為亘古之事,遊子則何處息?孤單之念此時最為濃烈,人若分別於此時,則亦增孤單),是個情思最為敏感的時段,故詩人每及之。如杜甫《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前四句云:「離別重相逢,偶然豈定期。送子清秋暮,風物長年悲。」又如劉長卿《夕次檐石湖夢洛陽親故》:「不堪明月里,更值清秋暮。」就是點到了這一時段的令人「不堪」。

「清秋暮」已是成詞,已是交代「時」,若後邊再加上「時」,則非是真詩人「吟安一個字」之用心。更為關鍵的是:本首七絕第三句前四字的格律當是「(仄)仄(平)平」,而「機詩」作「清秋暮時」是「平平仄平」。這本應該是機器程序設計的長項,卻不知為何短了一招?小可憐,確確實實地輸給秦觀了。

王翚《廬山白雲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隻身醉夢白雲生」辨

第二句,看得那麼迢遞,應該是空氣能見度很高。第三句,黃昏了,光線不好了,又加之煙雨迷濛,處處昏昏了。可以說,這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來的。但第四句卻「白雲生」,黃昏的迷濛煙雨里,竟然有白雲再升起來?李白有詩《聽蜀僧濬彈琴》:「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黃昏里,即便是有雲,也當是暗的。機詩似乎不符合自然現象,只能解釋為機器人的科幻了。

第四句非得在「醉夢」之前加上個「隻身」,就像不說「我暈」,而去說「我全身暈」一樣,讓人萌一回。可謂贅詞。

「醉夢」,喝醉與睡覺,或是喝醉睡著了。李涉《題鶴林寺僧舍》:「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蘇軾《浣溪沙》:「醉夢醺醺曉未蘇。」皆寫到「醉夢」的狀態。如果「隻身」醉夢了,還能去看「白雲生」?或者因為醉夢了,就看見了「白雲生」——是醉夢中情景?

另外,白雲生的意象,是與恬然清凈的精神狀態相關的。如杜牧《山行》:「白雲生處有人家。」《盆池》:「白雲生鏡里,明月落階前。」顧非熊《題王使君片石》:「勢似孤峰一片成,坐來疑有白雲生。」與「醉夢」的狀態似乎不合。

機器人

西窗樓角聽潮聲,水上征帆一點輕。

清秋暮時煙雨遠,隻身醉夢白雲生。

秦 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小 結

如上所論,試著做個總結,看看如何識破機器人做的「偽詩」:

(一)平日要熟讀經典詩歌,摸熟真詩的肌理、骨力及精神血脈,感受真詩的魅力。熟讀唐詩三百首,識破假作不用久。

(二)古今諸方面變遷層出不窮,於語言文字上多有體現,多讀多揣摩,「機詩」的伎倆便容易識破。

(三)詩歌所謂真,乃在於發乎情,出乎心,優秀的詩人,其情貫乎字裡行間,前後沛然如一。若「機詩」前後不一,情思恍惚,若發癔症。

(四)古詩純粹凝練,絕無無謂之字詞。若「機詩」哪知剪裁,拼貼而已。此等補丁累累之處,即見其破綻。

退一步講,隨著程序的升級,「機詩」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難鑒別。但是,即使它真的達到了秦觀的水準,甚至超過了秦觀,它仍有它先天的致命不足:它做得再好,它自己毫無感覺,毫無幸福感。而秦觀曾經有過豐富的生命體驗,他的詩歌都是他的。而「機詩」沒有「這一個」的魅力。「古之人為己」這樣的高境界,它無論如何,都無法追求,更不可能達到。

因此,韓少功先生所說的:

「偶得」君只是個小玩意,其演算法和資料庫一般般。即便如此,它已造成某種程度上的真偽難辨,更在創作速度和題材廣度上遠勝於人,沉重打擊了很多詩人的自尊心。出口成章,五步成詩,無不可詠……對於它來說都是小目標。

看來是把「機詩」看得過高了。因為韓先生的知名度高,影響較大,認同韓先生而對「偶得」君佩服之至者,在知識界頗有其人。從「清渚白沙茫不辨」「真詩假詩茫不辨」的境地里,掙脫出來,指引我們希望的「燈火」的,還是我們自己,經雲「莫向身外求」者是也。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部(公號ID:renwengudian)】

註:本公號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進來撩』欄中的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所推送的文章並不代表本公號觀點,請和諧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大貪官為何能得善終?
老照片|當年國民黨退往台灣的真實場景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