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你,都是平凡英雄

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你,都是平凡英雄

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你,都是平凡英雄

文/涵露微微

-1-

34歲的王建國最近又喜又憂,喜的是,上小學的兒子在省級繪畫比賽中,拿了獎,被推薦到日本參賽,回來後將接受省級專業培訓,三代沒出過文化人的老王家,特地放了鞭炮慶祝。

憂的是,這場「喜」需要5萬塊的花費,王建國平時擺個小攤賣水果,除去被城管趕,氣差等因素,一天差不多能凈賺80塊,湊足這5萬塊要625天,也就是兩年,但報名有限期,全省一共就三個名額,他兒子不去,備選名額就會頂上。

兒子很懂事,即便是最後一天,也沒多問,只是巴巴地看著王建國,王建國悶著不說話,吧嗒吧嗒地抽著煙,不知道是煙太劣質,還是嗆著了,王建國不停地咳嗽,咳著咳著竟咳出了眼淚,王建國用袖子胡亂一抹,埋著頭說「對不起,兒子,爸爸沒把錢湊齊。」

說完,王建國覺得這番話,有些耳熟,八年前,王建國打算買房結婚,那時房價還很低,那一晚,獨自拉扯他長大的母親,一遍一遍地摩挲著借來的零散紙幣,好半天,才囁嚅道「對不起,兒子,媽連個首付都沒能給你湊齊。」

當時,王建國怪母親,現在,王建國怪自己,就在這「怪」里,王建國開始理解了母親。

-2-

央視的一則公益廣告,男人的父親和很多老年人一樣,記憶衰退,最後什麼都不記得了,有一天,男人回家,隔著防盜門喊「爸,我是您兒子,我忘帶鑰匙了,你給我開門啊。」

父親帶著老花鏡,顫顫巍巍地翻齣兒子的老照片,仔細比對後說「我不認識你。」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父親不記得吃飯,不記得家在哪,不記得身邊的人......

有一次,男人中午帶父親去餐廳吃飯,父親看到盤子里還剩兩個餃子時,竟直接抓起來,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衣服口袋裡,當時一大桌子人,男人有些羞惱,壓抑著情緒說「爸,你這是幹什麼?」

老人有些驚慌,但接著,又旁若無人地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我兒子最愛吃這個......」

「他忘了很多事,但卻從未忘記愛孩子」 ,

在這兩個黏黏糊糊的餃子里,男人開始理解了父親。

-3-

27歲的小華從產房出來時,虛弱的表情里摻雜著初為人母的欣喜,小華一抬眼,看到那個正在抹眼淚的女人,突然有些厭煩 「媽,我不都出來了嗎,你哭什麼啊。」

就在8個小時前,小華被推進了產房,因為胎盤倒置加羊水不足,小華折騰了四個多小時愣是沒順出來,緊接著,便被推進了手術室剖腹產。

當晚凌晨三點多,小華骨碌一下從床上坐了起來,顧不得傷口撕裂的疼痛,快步挪到孩子小床前,將手探到孩子的鼻子底下,確定沒事後,「哇」地哭出聲來。

第二天,小華看著小心翼翼的母親,眼睛一濕,低聲道「媽,昨天的事,對不起。」

母親驚訝地看了小華一眼,本來想哭卻又笑了,在產房的8個小時里,母親連口水都沒敢喝,一直在重複著「我得在門口等我閨女,萬一她叫我呢。」

也就在凌晨,小華恍惚中覺得有那麼幾秒,沒聽到孩子的呼吸聲,她嚇壞了,確定沒事後,她還是嚇哭了,邊哭邊想「若是有什麼事,該怎麼辦?」

就在那一刻,小華開始理解了母親。

-4-

一位知友的孩子是一個高需求寶寶,天生安全感缺失,(據研究表明,這不是病,是性格特點,每十個人中差不多就有一個),她每天都要抱著孩子,放下就哭,換人也哭。

以前,她覺得帶孩子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當年父親在部隊長年進行保密研究,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母親只得一邊工作一邊帶她,同時還在黨校讀夜大,通常是先哄睡她,再做家務,後半夜看書學習,所有論文都是通宵熬出來的。

現在,她只帶孩子,不用工作,不用做家務,但光是每天抱著孩子,她就落下了月子病,頸椎病,腰疼病.....

成了父母,她開始理解了母親。

-5-

老嵇還是小嵇的時候,父親是開貨車的,天南海北地跑,小嵇特別羨慕,總是央求著父親出去時,捎著他,但父親一直沒同意,因為這件事,老嵇一直怪著父親。

現在,老嵇有了一輛半舊的麵包車,拉人也拉貨,在老家上學的兒子每次放假,都想來城裡,

但來了又沒人帶,老嵇只得拒絕,直到有一次,孩子在電話裡帶著哭腔喊道「我就是坐在你車裡也行啊。」

老嵇掛了電話,喃喃自語道「坐車裡也不行啊。」

之前,老嵇為了和一個貨車搶生意,愣是一趟麵包車送了一貨車的貨,開車時,整個人都得45度俯著身子,送到以後,老嵇的腰已經直不起來了。

老嵇沒生意時,車子就停在路邊,夏天捨不得開空調,只開著車窗透氣,衣服一天得濕好幾回。

而老嵇,捨不得讓兒子受這份罪,正如當年,父親捨不得自己受那份罪,因為這份「不捨得」,老嵇開始理解了父親。

-6-

但很多時候,我們還沒來得及理解父母,意外便先來了。

小王父親年輕時愛旅遊,特別是爬山,年紀大了一個人去不了,就想讓小王陪著去,

早些時候,小王忙工作,沒時間,接著,小王忙結婚、帶孩子,還是沒時間,後來,小王終於有時間了,父親卻突然腦中風偏癱了,別說是去爬山,就是站起來都難。

小王每次去看父親,都特別懊悔,如果,當初能擠出一點時間去陪父親爬趟山,該多好。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依賴,長大後,我們是父母的依賴,不同的是,小時候,我們能一直依賴著父母,而長大後,父母卻不能一直著依賴我們。

有個外地的同事,有一年,父親來看她,她以為父親是來出差,順便看看她,但一連好幾天,父親每天都在樓下等她吃飯,並不像是來辦事的,臨走時,父親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就是想你了,想過來看看。」

小時候,我們最黏父母,恨不得天天跟著他們,現在,父母卻也是最黏我們,恨不得天天和我們呆在一起,但父母卻不像小時候的我們,拉著衣角哭著說「陪陪我嘛。」

很多時候,他們都只是在電話里說「沒事,工作忙就別回來了。」

-7-

周沖寫過朋友的一段經歷,「一個朋友有一次回家,悄悄走進家門,想給母親一個驚喜,

卻聽見母親在自言自語說 「回家吃飯嗎?」

他大驚,以為母親知道自己回家。

「媽,你怎麼知道我回家?」

沒想到母親也駭了一下,「我剛剛是說著玩的……」

原來,當我們不在時,父母是如此地想念,想念無法實現,就在臆想中自我安慰。

有一次,周沖問母親,你想要什麼?她說「什麼也不想,就想你多回家吃吃飯。活到現在,最懷念的,就是以前全家人圍在一起吃飯。」

這一點,其實所有父母都一樣。

但現實卻是,我們很忙很忙,忙著工作,忙著交際...

看過一組扎心的數據,如果父母還能健健康康地活30年,你每年回家一次,每次呆上5天,

除去往返耗時、外出聚會、睡覺等時間,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也只有24個小時,30年,總共720個小時,也就差不多一個月,30年,我們卻只能陪到父母一個月。

時間很長,但陪伴卻很短,短到只有母親懷胎十月的十分之一,短到只有小時候,父母哄我們睡覺時間的百分之一,短到只有長大後,父母等待我們時間的360分之一。

-8-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南京市某小區,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兩個多月後,

才被鄰居察覺報警,老人身邊有一封遺書「我於昨晚(農曆八月十五)走了,走時心如止水......」

老人以為,走後第二天就會被發現,卻沒想,走了兩個月,第一個發現她的,竟然是鄰居,很難想像,在萬家團圓的中秋夜,老人是如何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恐懼和獨處的孤單,臨走前,老人不忘叮囑兒女,房間不要掃,要用拖把拖地,這樣才不會留下細菌,另外,她的身後事一切從簡,遺體火化。

很多父母,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會主動讓孩子回來,不是想念到極致,都不會主動要求孩子回家。

一位朋友的母親,突然重病住院,卻沒想,進去了,就再沒出來,她怪父親「怎麼不早點給她打電話」 ,父親哭著說「是你媽,一直攔著我,不到病危,千萬別給你打電話,她說你,太忙了。」

一位網友的母親乳腺癌去世,當時她正在外地坐月子,父親一直到孩子滿月才和她說了實話,

母親就這樣在冰冷的棺材裡,躺了半個月,她聽後幾度哽咽,她沒怪父親,因為她知道,這一定是父母共同的決定,她能做的,就是以後好好孝順父親。

-9-

一位朋友小時候問母親「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

母親輕撫著她的頭「等我們老了,你就長大了。」

現在,她長大了,母親老了,孩子也入了幼兒園,她突然覺得常年累月地早起,保證孩子按時吃早飯,不遲到,是一件多麼平常而偉大的事,原來,每一對父母,都是無名英雄,當我們開始理解父母時,也就開始懂得,該如何去愛他們。

內德的母親記憶退化後,有一次,興高采烈地和他說了一件趣事,兩個小時後,母親又興高采烈地和他說了一遍,而內德就這麼興高采烈地聽了兩遍,看到興高采烈的內德,母親幸福而滿足。

一位知友,月薪只有三千多,卻每個月都承擔著父母的網購,因為父親逢人便炫耀「我兒子每次給我代付的東西,第二天就到,又快又好。」

對他來說,每一次代付,都是平凡而又驕傲的事。

朋友母親,每年過了臘八,便開始張羅著年夜飯,忙裡忙外還不忘和鄰居招呼「我兒子過年得回家吃飯。」

朋友打趣說「她那哪是招呼,完全就是顯擺。」

我們總是說「等空了,就帶父母出去看看。」

但真的空了,父母還能出去看看嗎?

我們總會在過節時,給父母帶去大包小包的禮物,但卻不知,他們最想要的,是那句「這次過節,我回家」。

所以,如果可以,抽空回趟家吧,嘗一嘗母親準備已久的老鹹菜,陪一陪父親喝杯老酒。

父母所需要的理解,不過是,你能有時間陪他們吃頓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得芬 的精彩文章:

兩個女人一個家
狹路相逢智者勝

TAG:得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