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不為人知另一家訓,遠勝《誡子書》!「反佛系」青年必讀必備!

諸葛亮不為人知另一家訓,遠勝《誡子書》!「反佛系」青年必讀必備!

除了《誡子書》,諸葛亮另一篇不為人知家訓更該受推崇!堪稱「反佛系」青年教科書

神州日知 樂兒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作者畢生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是千古家書名篇,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他對兒子的諄諄告誡。

同古代很多教訓一樣,《誡子書》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大概是因為這篇家書太有名了,以致人們一提到諸葛亮家書,立刻就想到《誡子書》。

其實,除此之外,諸葛亮還有一封《誡外甥書》,也是家書中名篇。

從書名可以看出,諸葛亮這篇文章是寫給自己外甥的。

諸葛亮姐弟共4人,他有兩個姐姐。

一個嫁給襄陽大名士龐德公兒子龐山民。

諸葛亮非常敬重龐德公,多次上門求教,甚至「獨拜床下」,「跪率益恭」。

後來,龐德公也十分器重諸葛亮,稱之為「卧龍」,稱其侄龐統為「鳳雛」。

另外一個嫁給中廬縣(今湖北南漳縣)蒯家大族蒯祺。

可惜造化弄人,他的這位姐夫在爭戰期間被蜀將孟達部隊所殺。

諸葛亮的二姐所生子叫龐渙。

龐渙,字世文,曾官至郡太守。

諸葛亮的《戒外甥書》就是寫給他的。

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他該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下面就讓我們跟樂兒一起來學習一番《誡外甥書》。

原文

夫志當存高遠。

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譯文

一個人應當樹立高遠的志向。

追慕先賢,節制情慾,捨棄障礙,使希聖希賢的高遠志向,在自己身上高舉朗現,內心震動而心領神會。

要能屈能伸,去掉瑣碎雜事的糾纏,廣泛地向他人請教,根除嫌隙與吝嗇,這樣即使因挫折而滯留不前,又何損於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擔心事業不會成功。

如果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揚,只能碌碌無為地被世俗牽滯,默默無聞地被情慾束縛,永遠混雜在平庸的人群中,不免淪落到人生的下流。

《誡子書》VS《誡外甥書》

如果說《誡子書》闡述了「修身學習」的重要性,而《誡外甥書》則強調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誡外甥書》開宗明義指出做人應當樹立高遠志向,只有胸懷高遠志向,才不會甘於下流,安於平庸。

曾國藩也說:

"

有志斷不甘為下流。

"

有志向,人生就有追求;

有高遠的志向,人生就會不斷向上流攀登,又怎會甘於下流!

的確,具有遠大志向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遠」呢?

「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這幾句話說的是如何「立志」。

1

「慕先賢」

追慕先賢,見賢思齊,以古聖先賢為榜樣,即要以古聖先賢作為榜樣,向他們看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夠讓人奮發向上,壞的榜樣則能把人拖入深淵。

孔子也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

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會為一個人源源不斷的注入正能量。

2

「絕情慾」

顧名思義就是斷絕情慾,節制慾望。多欲則多求,無欲則剛,不要沉湎於愛欲。

情,可以指愛情、友情或親情種種,考慮到作者寫此信的對象——外甥龐渙正值年少方剛,這裡的「情」應當指愛情,或男女之欲。

弗蘭西斯·培根在《論愛情》中說:「古往今來,偉人奇才罕有沉湎於愛情而不能自拔者。」

又說「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

這和「絕情慾」有異曲同工之妙。

3

「棄凝滯」

即捨棄障礙,學會做減法,捨棄阻礙向上的東西。

人生在世,總會為一些繁雜瑣事所困擾,而這些無關痛癢的瑣事或者煩惱往往可以消磨一個人的意志。

因此,做到「志存高遠」,站的高一些,看的遠一些,人生境界就會提升,跳出這個狹小圈子,不為瑣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棄凝滯」。

做到以上三點,自然而然,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即使身處逆境,高遠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在自己心中高舉朗現,引起深深的震撼。

如何實現志向?

可是,立志之後,還得通過各種措施實現志向。

諸葛亮指出,要實現志向,必須做到以下4點:

"

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

1

「忍屈伸」

即能屈能伸。逆境時以退為進,順境時順勢而為。

2

「去細碎」

即去掉瑣碎雜事的糾纏。不糾纏於瑣屑,而致力於廣大。

3

「廣咨問」

即廣泛地向他人請教。剛愎自用終自困,不恥下問為大智。

4

「除嫌吝」

即根除嫌隙與吝嗇。嫌隙致人仇怨,吝嗇使人疏遠。

做到了這四點,即使因挫折而暫時停滯不前,也無損於自己高尚情趣,也不必擔心事業不會成功。

這就要做到能屈能伸、隨遇而安,要拋出心中無關的雜念,要認真聽取別人的寶貴意見,虛心學習,吸取別人的經驗、要做到心胸開闊,豁達。

一個人有了高遠志向,廣闊胸懷,就不會計較一時得失,那麼,即使他暫時得不到提拔,才華不被別人所了解認可,也不會妨礙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最後,諸葛亮又從反面進行了論述。

"

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

就是說如果沒有遠大志向,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麼,這樣的人生最終只能在碌碌無為中隨波逐流被世俗牽滯,默默無聞被情慾束縛,被兒女情長所束縛,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盡一生!

"

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

永遠混雜在平庸的人群中,不免淪落到人生的下流。

這封家書與《誡子書》一樣,只有短短80餘字,言簡意賅而又意蘊深遠。

做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還必須有實現理想志向的具體可行措施和戰勝困難排除干擾的毅力。

不然,理想就可能會成為一種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淪為平庸下流。

諸葛亮的這封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如果志存高遠、意志堅定,加之縝密地思考,然後付之於行動,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成功。

反之,則必然失敗。

曾國藩在家訓中也曾教育子女說要「有志、有識、有恆」。

有志斷不甘為下流;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

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2017年,第一批90後出家成「佛系」,愛他,就為他念大悲咒。

2018剛開始,第二批90後已經抵達戰場,他們提出拒絕佛系,要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世界,在外賣訂單上寫滿自己的慾望,敢於追逐自己的物質精神財富。

諸葛亮等這些非同尋常人物的觀點都凝聚了他們畢生的人生經驗在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論對「佛系」,還是「反佛系」青年如何立志,以及如何實現志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知錄 的精彩文章:

驚世駭俗!《河圖》原來是史前世界地圖,《洛書》是現在世界地圖

TAG:日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