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古代賢母趙柒斤
翻閱典籍,歷史上有建樹、有出息的大人物,不少人都深受其母思想的熏陶。在這些母親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中國的「四大賢母」,即孟子的母親仉氏、陶侃的母親湛氏、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和岳飛的母親姚氏。不過,細究之後發現,古人對這些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卻有些「吝嗇」,連她們的芳名也沒有留下,而且「推選」的首要條件是看其子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不是嗎?現今,不少母親都稱得上是「陪讀」鼻祖孟母和「畫荻教子」歐母的追隨者和忠實粉絲,但誰又知道她們的芳名呢?最難理解的是歐陽修,其寡母鄭氏不僅勇挑養家糊口的重擔,還在家貧無紙筆的前提下,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教他學知識、學文化、學做人,否則「唐宋八大家」中可能就沒有歐陽修的一席之地了。作為文學大家,歐陽修雖在《畫地學書》中稱頌自己的母親:「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卻也沒讓含辛茹苦培養自己的母親之芳名千古流「芳」。
唐代名相房玄齡稱得上是古代比較尊重女性的名人,他等所編撰的《晉書》破天荒地給兩晉時期的37位偉大女性單獨列傳。可拜讀《晉書》的「烈女篇」後,同樣找不到戰亂時期那些母教楷模和婦女典範的芳名。以「四大賢母」之一的陶母湛氏為例,她留下的「教子惜陰」「截髮易餚」「送子『三土』」「責子退鮓」等傳播正能量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房玄齡也省略了陶母湛氏的芳名。
事實上,史上還有許多偉大的母親沒留下芳名,其所作所為甚至絲毫不遜於「四大賢母」的光輝事迹,卻也鮮為人知。東晉將領虞潭的母親孫氏,雖最後被朝廷封為「武昌侯太夫人」,並「加金章紫綬」,其事迹與「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的岳母姚氏相比,毫不遜色。可在民間,其知名度遠不及岳母。《晉書》說,虞潭的母親是孫權的族孫女,丈夫虞忠戰死以後,她雖很年輕,卻「誓不改節,躬自撫養,劬勞備至」。她勉勵兒子虞潭從小就必須樹立「盡忠盡義」的思想。在虞潭擔任南康太守、杜弢計劃謀反時,她不僅激勵兒子抱著必死之義奮勇殺敵平叛,並「盡發其家僮,令隨潭助戰」,還「傾其資產以饋戰士」。如此深明大義,恐怕連眾多鬚眉男子也望塵莫及,可孫氏卻並未進入「四大」或「八大」賢母之列,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其子虞潭的名頭沒有陶侃、岳飛響亮。
《晉書》中提及的「宣文君」,堪稱我國最早的「體制內女教師」、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士、傳授絕學的一代賢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 《胡完夫母周夫人輓詞》中的「絳帳清風聳搢紳」,點贊的就是她——韋逞的母親宋氏。論貢獻,宋氏遠大於「私教有方」的孟母和歐母,但後人對其的知曉率和崇拜度都很低。生活在前秦時代的宋氏,其父是位大儒,並一手撫養「幼喪母」的獨女宋氏。父親傳授給她《周官》音義,並囑咐她說:「吾今無男可傳,汝可受之,勿令絕世。」父病故,她嫁到韋家,時刻牢記父親的教誨,身經喪亂,卻始終背負父親所授之書,不斷溫習。為躲避荒淫無恥、征伐不息、眾役繁興、刑罰嚴酷的後趙皇帝石虎的迫害,「宋氏與夫在徙中,推鹿車,背負父所授書,到冀州。」雖得到膠東土豪陳安壽的資助,但他們生活仍十分艱難困苦。丈夫死後,宋氏「晝則樵採」,晚上便對年幼的韋逞講解周公旦撰寫的《周官》。在母親的精心指導下,韋逞在《周官》等儒家學說上很有造詣,被前秦朝廷任命為專門負責祭祀禮樂的太常寺卿。「時苻堅舉辦太學,苦無會講《周官》之人」,正在苻堅失望之際,一位名叫盧壺的博士推薦了韋逞的母親宋氏。八十歲高齡的宋氏欣然應允,苻堅讓她在自家院中開館,一百二十名太學生隔著絳紅紗幔聽講。宋氏講解得法,深得名儒和學生的好評。在宋氏的努力和精心輔導下,《周官》之學,不僅得以保存,還流傳下來。為表彰宋氏的功績,苻堅賜她「宣文君」稱號,並賞10名侍女「以應教學之需」。 宋氏不僅把兒子韋逞培養成了專門的儒學人才,還保存、傳承了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由此可見,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儘管不乏開明男士肯替婦女楷模們立傳,但依舊無法或者不敢突破婦女從屬地位的「底線」,哪怕「賢妻良母」們貢獻再大,也只是記下她的姓氏或某某之妻或某某之母而已。同時,評選「賢母」的首要條件,主要還是取決於其子有沒有驚人的成就、顯赫的職務和如雷貫耳的名氣。
※中國古代最悲壯一戰:20萬人寧死不降,10萬餘人投海自盡
※朱元璋有多牛,同一個地方,宋朝打了四百年,明朝剛建國就收復了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