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說文曲星下凡,住在泉州永春,長相醜陋卻被無數讀書人拜訪

傳說文曲星下凡,住在泉州永春,長相醜陋卻被無數讀書人拜訪

泉州晚報「空中看泉州」欄目第161次原創推送。

上圖:航拍的永春魁星岩魁星公造像。

永春縣城西南有山,名魁星山。魁星山本名奎峰山,是魁星岩所在地。據說,魁星岩始建於隋開皇九年,也就是公元589年,原稱詹岩,那時候還沒有魁星信仰。根據學界考證,魁星信仰為宋代出現,興盛於南宋。《閩書·方域志》有言:「魁星岩,古桃林場焉。今其村曰上場,沿舊也。山直學宮,岩石峭拔。舊有詹岩,荊棘薈翳。宋乾道中,僧覺圓誅茅新之。明年,邑第進士者二人,曰陳朴、顏應時,因名岩曰魁星。鐫之崖壁,琢石佛三十餘身。」可見,魁星岩的名字跟陳朴、顏應時中進士有關。他倆是乾道五年(即1169年)己丑科同科進士。據傳都在奎峰山上讀書。陳朴是朱熹的學生。顏應時比較有趣,民間一說魁星岩上最早的「魁星公」是根據他的樣貌雕刻而成的,另一說則認為,是顏應時、陳朴的老師在他倆中進士之前雕刻而成的。傳說他倆的老師過桃溪時遇到大水,危難之際漂來的一根大樟木,老師獲救,遂將樟木雕成很多讀書人信奉的「主文運」的魁星像,師生由此將魁星供奉起來。陳朴和顏應時金榜題名後,「魁星靈驗」一傳十十傳百傳開去,當地信奉之風大行。因此,在南宋乾道年間,奎峰山被改稱魁星山,詹岩變成了魁星岩。

關於魁星岩的前世今生,大家可以查閱資料,不少文人墨客留下遊記,也有考證文章。以上說的名字由來,是「挑重點」說的。現在的魁星公石像,高12.6米,重150噸,據說是全國最大。當然,有人說全國目前也就兩處供奉魁星的寺廟,另一處在雲南昆明龍門達天閣石殿。魁星公高大魁梧,相貌奇醜,方頭大耳,齜牙咧嘴,大目圓瞪,右手握如椽大筆,左手攥寶墨金錠,右腳獨佔鰲頭,左腳呈怒踢魁斗狀,這氣勢妥妥地HOLD住整座魁星山。據傳,魁星公是文曲星下凡,學富五車,才華橫溢,三次高中,卻因相貌爆丑而被棄用,憤恨之下,他踢掉書斗,投水自盡。後人敬仰他的才華而祭祀之,認為他是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靈,可以保佑讀書人文思泉湧,妙筆生輝,金榜題名。古時候,讀書人對他的敬仰,猶如江水滔滔綿延不絕……

來看一下魁星公造像(圖中左下)周邊的情況。魁星岩在永春南環路邊上。

遙望縣城。

永春縣醫院就在附近。

魚眼鏡頭拍攝的魁星公造像及周邊。

魁星公造型醜陋無比。

右手握如椽大筆。

左手攥寶墨金錠。

右腳獨佔鰲頭。

祥雲之上托著的,是「三元及第」方斗。古代科舉分別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奪得第一名,稱「三元及第」或「連中三元」。三元及第是古代讀書人渴望的最高榮譽,科舉歷史上能獲此記錄者寥寥無幾。

這個「第」為什麼寫成「弟」,是通假字嗎?有沒有人可以告訴小編。

百魁牆。真的剛好一百個魁字嗎?誰來數一數……

花滿樹,香滿山。

來一張全景圖,看看魁星岩大殿的所在處。

因為歷史的原因,魁星岩數次遭到浩劫,原來的大雄寶殿被毀,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永春鄉賢出資重建了魁星岩。

航拍之下,可以看到大殿位於茂林之中。

大殿依山勢而建,黛色瓦片與永春當地民居相似。

鳥瞰大殿。

山門。

山道邊上的野花,據說叫做酢漿花。有些人叫它「酸溜溜」,因為它的莖葉嚼起來酸酸的。吃多了會中毒,路邊的野花野草別亂吃……

永春桃溪盛產鵝卵石,魁星山上的鵝卵石是否來自桃溪,有人可以告訴小編嗎?哈哈,走起來很舒服。

山林茂密,上山的水泥路若隱若現。

春夏交替時,竟有落葉滿屋頂的場景。

在大雄寶殿之後,鄉賢祠的上方,巉岩絕壁處,有「魁」字石刻,為清代馬負書所題。馬負書這名字是不是聽著耳熟,小編之前航拍九日山的時候,也看到了他寫的字。「九日山」三個字就是他題寫的,人家可是清代的武狀元,能文能武。

「魁」字石刻旁的摩崖雕像「華嚴三聖」,據傳始雕於五代之時。

來一次魁星山登高之旅,於不經意間抬頭,會與「華嚴三聖」邂逅。

中為釋迦摩尼,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

可惜的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出於某些原因,損壞了釋迦的右臂、普賢的左腕。然而,殘缺不掩真美,石像如今依然高附石壁,充滿斷臂維納斯一樣的審美想像空間。

當年的能工巧匠,想必是搭設了高高的架子,一鑿一鑿地把神像雕琢的吧。

如果喜歡本篇,歡迎轉、贊、評,感謝!祝生活愉快!

泉州晚報總編室攝影部

編輯:陳起拓二審:陳英傑三審:楊傑

版權所有 盜圖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中看泉州 的精彩文章:

用日出美圖告訴媽媽,東西塔,是兩座塔

TAG:空中看泉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