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實的西南聯大
原標題:【揭秘】真實的西南聯大
點擊觀看視頻
今年年初上映的電影《無問西東》,再次勾起了觀眾對80年前建校的西南聯大的追憶。1938年4月開辦的西南聯合大學,是一所只存在了8年多的大學,但它保存了中國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歷史中的西南聯大,遠比電影里精彩!
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組建成立的長沙臨時大學開學。由於長沙連遭日寇轟炸,1938年2月,長沙臨時大學西遷昆明,改稱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合大學的三位校長(從左至右):張伯苓、梅貽琦、蔣夢麟
著名建築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也輾轉來到了昆明,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邀請兩人為西南聯合大學設計校舍。梁思成和林徽因經過一個月的工作,一個中國一流的現代化校舍方案展現在梅校長的面前。可梅貽琦看了看便搖頭否定,希望他們再修改,因為圖紙所涉及的經費學校實在負擔不起。
此後的兩個月,設計方案被改了一稿又一稿,從高樓變成了矮樓,從矮樓又變成了平房,磚牆也變成了土牆。然而,交出最後一稿的設計方案,還是沒能得到梅校長的認可。
▲西南聯大聘請梁思成(左二)、林徽因(左四)為校舍建築工程顧問
梁思成忍無可忍,把方案當著梅貽琦的面往地上一摔。梅貽琦平靜地告訴他:「除了圖書資料室做磚瓦建築,部分教室用鐵皮做頂,其餘統統做茅草房。」
梁思成聽後大怒,「茅草屋農民都會建,幹嗎要我這個建築專家來設計?!」梅貽琦只能無奈地說,「國難當頭,用茅草來建大學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能不能用茅草把校舍做得儘可能好看點、好用點,這還得靠你們支持!」
當晚,梁思成和林徽因按照建茅草校舍的思路再次修改方案。林徽因一邊修改圖紙一邊流淚。
日軍的飛機常常盤旋飛過昆明,投下一枚又一枚的炸彈。因此,跑空襲警報也就成了西南聯大師生的日常。
著名小說家、曾是西南聯大學生的汪曾祺,寫過一篇文章《斯文教授跑警報》。在汪曾祺的描述中,這個「跑警報」也有講究,它不叫「逃警報」或「躲警報」。「躲」太消極,「逃」又太狼狽。惟有這個「跑」字,於緊張中透著一股從容,最有風度。
西南聯大的另一位教授傅斯年,為了躲避日軍的轟炸,找人在樓前挖了一個大土坑,上面蓋上木板當作防空洞使用。住在樓上的陳寅恪還專門作過一副帶有譏諷意味的對聯:「見機而作,入土為安。」
影響師生們上課的不止有炮彈的襲擊,還有西南多雨的氣候。由於教室的屋頂是用鐵皮做的,所以每當下雨,雨打在房頂上叮叮的聲音吵得學生根本聽不到講課的聲音。經濟系教授陳岱孫上課不苟言笑,上課時間掌握得非常準確,但因為下大雨,他只好停下來,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大字「停課賞雨」!
過了些年,學校由於經費緊張,連教室、學生宿舍的鐵皮也賣掉了,全部換做稻草做屋頂。一下雨,教室漏得厲害,學生只好打著傘上課。
西南聯大成立之初,昆明的物價相當低,教授們的工資可以養活家人。可日本飛機來轟炸以後,昆明的物價便一路飛升。按照當時昆明的消費水平,一個月工資最高的教授也只能買四十斤豆腐。等到了1941年12月,昆明的物價已經高出戰前的三十倍以上。教授們的工資平均每個月不到六百元,購買力只等於戰前的十七八塊錢。
當時文學系主任朱自清先生已經瘦到只有三十九公斤,他經常披著一件趕車人常穿的蓑衣到學校上課。有一次他上街,被乞丐追著乞討,朱自清被糾纏得無可奈何,說了一句:「我是教授。」乞丐聽了這句話,扭頭就走。因為在當時連乞丐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當時教授僅靠每月的工資難以維持家裡的生活,大家只能各顯神通。理工科的教授造肥皂,造墨水,造酒精。聞一多一個月的薪酬發下來往往不夠家裡十天的開銷。為了維持生計,除了家裡不可或缺的衣被,他幾乎把所有能賣的東西都賣了,當初他從北平帶出的幾本線裝書也賣給了學校圖書館。
後來聞一多在朋友的建議下決定以篆刻貼補生計。他購置了刻刀和一些印材,在街頭擺起攤點。可是不到一天,他的同事就認為他有失學校的體面和教授的尊嚴,便把他勸了回來。經過一番商量,最後由梅貽琦校長牽頭,十幾名教授聯名,在報紙上給聞一多刊登了一則廣告,這才由街上擺攤改在家裡收件。
在那段家國淪陷的歲月里,向西南內遷、堅持辦學的大學遠不止西南聯大,幾十所大學內遷堅持教學。這些大學和師生們在戰火中的堅持,既為國家培養了人才、延續了文化命脈,也彰顯了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更多背後的故事
廈門衛視《兩岸秘密檔案》
5月14日至18日 20:40
為您揭秘
五集系列片《西南聯大》
敬請期待
xmgd2015 | xmfm996 |
xmdstydds |
xmjtgb |
xmyygb909 | mnzs1012 |
xmstar2005 | fm94tbc |
(廈門衛視出品 轉載請註明來源)
※【深度】中東亂局 因"核"再生變?!
※【深度】雙航母時代 中國開始「讀秒」?
TAG:廈門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