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周日聲音 曲藝人專輯

周日聲音 曲藝人專輯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我對童年的回憶,就在這弦板笙歌、戲衣斑斕的聲色繚繞之中,混雜著驚悸與恐懼。」——駱玉笙

駱玉笙(1914-2002),藝名小彩舞,京韻大鼓演員,「駱派」京韻大鼓的創建者。

她在70餘年的京韻大鼓藝術生涯中,研習繼承前輩的藝術成就,博採眾家之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創立了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為特色的「駱派」京韻,開拓了京韻大鼓藝術的新生面,達到了這一藝術形式的高峰。

其代表曲目有《劍閣聞鈴》、《醜末寅初》、《紅梅閣》、《子期聽琴》、《和氏璧》及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後生》等。

回復v780收聽駱玉笙回憶舊社會藝人的艱辛。

2、「這輩子我沒有別的心愿,就是希望我們的曲藝事業能夠繁榮昌盛,一代一代傳下去。」——王鳳山

王鳳山(1916-1992),滿族,北京人,著名相聲演員、王派快板創始人。

7歲學唱數來寶,16歲拜師老藝人海鳳,在天橋撂地賣藝。後拜朱闊泉為師學習說相聲,同時讓快板藝術登上了曲藝舞台。1955年加入天津市曲藝團。他創立了以「俏」字著稱的王派快板,並以此享譽曲壇。晚年為馬三立捧哏,合作十餘年。

他的快板輕巧明快、節奏強烈;板起板落半說半唱,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緩而不散;表演瀟洒自然,從容大方;颱風嚴謹踏實。他創造性地把「竹板書」老藝人關順貴、關順鵬的「黑紅板」運用於數來寶演唱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王派快板講求「氣口」的運用,善於運用頓挫,節奏把握靈活,以「俏」最大的特點。他的代表有傳統節目《張羽煮海》、《雙鎖山》、《單刀會》、《繞口令》和新編曲目《百山圖》、《三隻雞》、《半夜雞叫》、《海河讚歌》等。

回復v781收聽王鳳山的一段快板書。

3、「我從小在北京土生土長,沒招誰沒惹誰,總想要點強」——關學曾

關學曾(1922-2006),男,滿族,原名關士清,出師後取藝名「學曾」,是「單琴大鼓」第二代傳人,北京琴書創始人。

關學曾生前曾任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關學曾與常年合作的琴師對「琴書」的唱腔、板式、表演進行了改良,唱腔上吸收了「樂亭大鼓」和「單弦牌子曲」的腔調;板式上由原來的三眼一板發展為慢板、快板、散板等;唱法上由原來只有「跺句」,發展為「雙跺句」、「大跺句」等;伴奏上使用揚琴、四胡、二胡,使音樂表現力更為豐富;曲目大都改為短段子,多以現實題材為主。1951年和1952年,關學曾先後兩次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奔赴前線演出。主要作品有《鞭打蘆花》、《吃麵條》、《長壽村》等。

2006年9月,關學曾在北京辭世,享年84歲。關學曾去世前一個月,榮膺「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和北京「德藝雙馨楷模」稱號。

回復v782收聽關學曾的琴書《長壽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牛津尋找「蘇慧廉」
白樂日:一位被忽略的法國漢學家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