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Weekly:15年900個配方造就返回艙「防熱衣」;「海南一號」衛星2019年發射;美眾院開支法案為NASA撥款215億
原標題:辣評-Weekly:15年900個配方造就返回艙「防熱衣」;「海南一號」衛星2019年發射;美眾院開支法案為NASA撥款215億
1
我們用15年研製了900個配方
只為度過那驚心動魄的9分鐘
返回艙與大氣劇烈摩擦時,會在艙表產生數千度高溫,如果不解決防熱問題,飛船還沒等落地就燒成了灰燼,宇航員的生命安全便無法得到保證。來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羅麗娟的研究領域就是返回艙的「防熱衣」,正是有了這些在一線默默付出的科學家,才成就了神舟飛船防熱材料的高可靠性。
辣評:
航天人的堅守和航天人的情懷,都凝聚在這個唯一能為人類在太空里提供生命保障的宇宙飛船里。在太空探索的漫漫征途中,有太多像他們一樣的幕後普通工作者,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任何印記。然而,就像我們曾經認為宇宙的主體是無數燦爛星系,現在才意識到,那些完全看不到的、無處不在的暗物質,才是宇宙孕育無限可能的本源力量。
新聞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q1EUem6x20jRuypGvRakjw
2
「海南一號」衛星2019年發射
為海洋強國保駕護航
12月14日,海南衛星星座暨「海南一號」衛星項目正式啟動。預計到2019年,海南將發射自主研發的第一顆衛星——「海南一號」,完成衛星在軌測試、星地對接和各系統聯測,繼而投入運行衛星數據服務系統。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海南衛星星座由「海南一號」「三亞一號」和「三沙一號」系列衛星組成,該發射計劃在未來4至5年內完成。根據項目進展,海南將於2019年完成「海南一號」一期3顆光學衛星的發射、星地聯調和應用示範;2020年完成「海南一號」二期3顆光學衛星和「三亞一號」2顆多光譜衛星的發射;2021年完成「三沙一號」2顆雷達星的發射。
據介紹,海南衛星星座是基於海南的地理條件和發展需求設計的。海南省是全國擁有最大海洋國土的省份,如何監控管理如此廣袤的海洋,保障國家主權,建設海洋強省,需要遙感技術的保駕護航。海南衛星星座發射完成後,將形成覆蓋南海的巨大天網,實現對實時動態觀測、南海地區開發和有效管控的重大需求,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準確、快速響應,是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的海南擔當的重要保障。
辣評:
海南星座和國內其他遙感星座有什麼本質區別嗎?所謂的「低緯度區域動態監測衛星,可以實現對全海南區域進行每天一次」,難道這個星座只在海南和南海上空服務?同理,任何一個經過精確設計的、3顆太陽同步軌道遙感衛星組成的最小星座,都能對全球絕大多數地區實現同樣的觀測頻次,只要具備可見光、多光譜或者SAR載荷,指定觀測區域和觀測目標即可。那麼,有同樣功能、甚至具備更大規模,正在建造運行中的的歐比特星座、航天商遙星座或者長光星座,難道就不能為海洋強國保駕護航了?
新聞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e-WKRDGjFQ2--p0xYIdO8g
3
國產民營自研商業火箭17日發射
該公司海外訂單已排到2020年
5月8日,落戶重慶兩江新區的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舉行了OS-X火箭暨「重慶兩江之星」首飛發布會,正式宣布了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 「重慶兩江之星」 首飛時間,將於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點火升空。
OS-X系列火箭由重慶零壹空間自主研製,「重慶兩江之星」所使用的核心電氣產品——一體化綜合控制機也為零壹空間自主研製。綜控機極大地優化了電氣系統設計、節約了系統成本,該一體化綜控機可廣泛應用于軍用、民用無人機、低成本火箭等航空航天飛行器。
據了解,除現場簽約客戶,零壹空間還與多家海內外客戶簽訂發射協議。M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19年,並與歐洲、亞洲多家衛星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20年預計將實現年產30發以上M系列火箭和20發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辣評:
這是國防高技術領域萬眾創業的重要標誌,說明一旦讓體制人員、技術和資源自由流動,人民群眾就會迸發出和SpaceX一樣的創新熱情和能力,取得無法預見和想像的軍民融合成果。除了火箭,還有藏於深閨的精確制導、空間機器人、便攜核電源等等,都應該開放給社會資本和人員創新和試錯,最終實現讓普通人都能用得上、用得起,還能傳化為巨大經濟利益的高技術。
新聞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nWKJMerLxs6nyMxQ0LljfA
4
NASA考慮對空間核反應堆
做飛行試驗
在成功完成一系列地面試驗後,NASA正考慮對一個小型核反應堆進行一次飛行試驗。試驗有可能在20年代中期開展一項月球著陸探測任務時進行。NASA和能源部國家核安全局(NNSA)人員在5月2日在NASA格倫研究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稱為「千動力」(Kilopower)的該反應堆在內華達試驗場進行的一系列試驗表明其能夠安全地產生1千瓦、最終將高達10千瓦的電力。試驗是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在「採用斯特林技術的千瓦反應堆」(KRUSTY)項目下進行的,其中一次持續了28小時,經歷了開機、功率提升、全功率運行和關機的全過程。NASA稱,反應堆在這些試驗中工作正常。
「千動力」反應堆由鈾235堆芯和用於調節的控制棒組成。鈾放射性衰變產生的熱通過非能動鈉熱管從堆芯輸出,由斯特林發動機轉換成電能,並由散熱器將多餘的熱排出。這項技術可用來為NASA未來月球和火星探測任務供電。在月球上,這類反應堆可在14天的月夜以及極區長年不見陽光的陰影區域提供電力。而在火星上,這類反應堆則可在夜間以及沙塵暴期間太陽能電池板難以有效發揮作用時供電。
對NASA而言,「千動力」項目的下一步很可能是對反應堆進行一次空間使用試驗。格倫研究中心該項目總工程師吉布森稱,這個系統看起來已無需再做更多的地面驗證。他說,飛行驗證的細節尚待確定,NASA也尚未正式批准這樣一項任務。NASA主管航天技術的代理副局長路透稱,NASA會在今後18個月里開展試驗規劃制定的前期工作,包括任務論證和降風險工作。他說,一種可能是把該反應堆用在一個中型月球著陸器上,比如NASA正考慮在其總體探月項目下研製的這樣一個著陸器。他說,將該反應堆用在20年代中期的中型著陸器上是個很好的想法,會促成很多NASA想開展的表面操作。
NASA並未透露這樣一次飛行驗證將耗資多少。路透說,NASA這幾年花在「千動力」項目上的經費總共只有2000萬美元。NNSA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首席反應堆設計師波斯頓說:「人們以為搞這些反應堆會耗資數十億美元,而我們證明我們能夠用不到2000萬美元就設計、建造並試驗一個反應堆。」
辣評: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核能算是人類大規模進入深空的唯一能源吧。面對科技樹分叉越來越繁蕪,探索和試錯成本越來越高,而前沿基礎研究經費相對越來越少的現實,要想取得理論上的突破,貌似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目前還得老老實實深挖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的若干黑科技,榨乾其潛能,期待NASA能在文明社會的負熵耗盡前把火種帶走吧。
新聞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ihkmolPtgrRcmNt1sUZWnw
5
美眾院開支法案要為NASA
撥款215億美元
按照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5月8日公布的一項撥款法案,NASA2019財年將得到超過215億美元的經費,明顯高於2018財年實際撥款額和白宮2019財年申請額。法案將在5月9日由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與科學分委會審議。
法案明確了NASA科學、探測和航空等預算賬戶的經費額,但並未給出經費在這些賬戶內該如何劃撥的太多細節,這意味著法案尚未就政府在預算申請中提出砍掉的幾個大項目表明態度。這幾個項目包括「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和4項地球科學任務。法案也未談及「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的潛在超支問題,只是保留了往年法案關於該任務費用上限為80億美元的規定。
但法案明確了部分項目的經費。法案提出為「木衛二快船」任務撥款5.45億美元,並為後續的一項著陸器任務撥款1.95億美元。NASA僅僅為「木衛二快船」申請了2.647億美元,且未為著陸器任務申請經費。NASA在預算案中稱要爭取在2025年採用商業火箭來發射「木衛二快船」,而法案要求採用「航天發射系統」(SLS)火箭在2022年發射。
法案擬為「獵戶座」載人飛船項目撥款13.5億美元,並為SLS火箭項目撥款21.5億美元,與這兩個探測項目2018財年實得經費相同。NASA申請額要略低一些,其中「獵戶座」為11.64億美元,SLS為20.78億美元。
法案擬按政府5.04億美元的2019財年申請額為「月球軌道平台-門戶」項目全額撥款。撥款委員會在有關該法案的聲明中稱,NASA探月計劃的其它工作也將得到全額撥款,包括為探月任務的科學工作撥款2.18億美元,為旨在建設地月空間與月面能力的先進探測系統研製工作撥款1.165億美元,並為旨在著手從國際空間站向商業替代設施過渡的低地軌道和空間飛行運行賬戶撥款1.5億美元。
這項法案還涉及商務部所屬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經費。法案並未述及NOAA衛星項目的細節,但撥款委員會有關該法案的聲明稱,法案擬為「靜地業務環境衛星」(GOES)和「聯合極軌衛星系統」(JPSS)項目全額撥款。NOAA為GOES申請了4.084億美元,並為JPSS申請了8.78億美元。JPSS項目現還包括「極軌後續」,涉及此前被單列為一項計劃的第3和第4顆JPSS衛星。
辣評:
NASA經常是拆東牆補西牆,顧此失彼。也難怪,在失去載人登月的榮光之後,為了先生存下來,NASA不得不做了太多的政治妥協,很多項目看似熱鬧,付出的沉沒成本高得沒人敢承擔責任。如果要再造一個阿波羅時代,光給錢是遠遠不夠的,智者建橋,愚者修牆,NASA還要更開放,太空探索這座橋,得全人類一起建。
新聞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hXOM_RIk-x4fnTsEZBlqUw
點評 | 神經漫遊者
編輯整理 | 朝暉
本文系《衛星與網路》編輯及獨家點評,轉載及引用部分觀點請在文首註明出處、公眾號ID及作者。感謝支持有態度的媒體!
未按照規範轉載及引用者,《衛星與網路》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編輯:楊艷、朝暉、林紫、娜娜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媒體合作等事宜,請加微信號:nongyan258766
▼
建立合理的商業航天管理模式:談中國商業航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碰撞
▼
社論:
聯繫我們
※那個埋葬在月球上的男人,今天90歲生日
※宇宙人5.2 | OneWeb將首批衛星發射延遲至2018年底;揭開「亞太6D」衛星的面紗;NASA唯一的機器人登月任務被取消
TAG:衛星與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