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且放白練青崖間——尼亞加拉瀑布印象

且放白練青崖間——尼亞加拉瀑布印象

我對陳熱鬧說:念英語,爸爸想聽聽。

陳熱鬧回道:爸爸錯了,不是英語,是美語。

我就一下子想到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許鞍華的作品,周潤發和斯琴高娃主演。女主角從東北回到上海後工作一直不穩定,找了一個英語家教的工作,最後正是因為是英語而不是美語被僱主「開掉」。

而在我心裡,似乎永遠是「英語」,美語則是英語的一個分支罷了。而今天,「美語」這樣的說法都進入孩子們的日常辭彙了。

再繼續追溯,再早之前還有一種叫做《走遍美國》的電視教學片,以旅遊的方式教授美國式英語,頗有市場。而最初接觸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何時才能真的走遍美國呢?而如果要走,從那裡開始,走過哪些地方才算「遍」呢?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心間,直到去了美國之後依然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是啊,「什麼才能代表美國」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同時,如果被問「什麼代表中國」,也必定是一個很難作出回答的大問題。

在第一次亞運會的時候,熊貓盼盼充當了形象大使,而到了奧運會,總不能還是熊貓吧?!而中國的藝術家們真厲害,一找就找了五個吉祥物,那麼,誰代表中國?五個形象反而更加模糊了我本來就不清晰的認知。

對於美國,這個問題同樣讓人躊躇,是紐約港口樹立的法國人送的國禮——自由女神?還是北部那雄渾澎湃的尼亞加拉瀑布?或者西部的優山美地國家公園,抑或首都仿埃及方尖塔樣式做的華盛頓紀念碑?後者在《失落的迷符》里是一種美國精神的象徵物,主角在凌晨的方尖塔里朝東望去,能立刻產生「讚美上帝」的偉大情感。

在這些象徵物之間想來想去,我覺得自己還是喜歡尼亞加拉瀑布了,用它作為美國的象徵物怕是很合適的:一條大河從遠方緩緩而至,到得崖邊,突然一個漂亮的降落姿勢,在升騰的雲霧中把大自然的壯美展現了一個淋漓盡致,而這裡面可以包括冒險、自由、勇敢、壯麗等等好品格。

和其他各國群山中往往都有的瀑布不同,尼亞加拉瀑布可以從上而下觀瞻,而中國最好的黃果樹瀑布讓人過於仰視了,廬山的瀑布則太過細小,不管是三疊泉還是據稱李白筆下的朝向鄱陽湖的那段瀑布,都因為細小而缺乏氣勢,說「瀑布」都能帶來嘴角的輕輕笑意——如果實在不行也就勉強算吧。

來到尼亞加拉瀑布邊時是入夜時分,幾十步就從落車的地方走到了瀑布邊,我初時以為也要伸長脖子大大地仰視一番呢,結果卻看到兩岸燈光下靜靜的水面逶迤而至,流動的河水激起了粼粼的波光,在夜深的黑色背景下格外顯著著。上游的河水一定會遇到一個陡坡,一個飛身跳下,把靜靜的生命升騰為一片熱鬧的喧囂,黑暗裡也能感覺到霧色蒸然,猜想人如果在瀑布下面,肯定要濕透了。

看完瀑布在上游的樣子,又去附近的電影院看那部據說如廬山戀一般的紀錄片,當電影開始的時候,我發現這部片子我之前是看過的。

那還是在2002年的秋天,北京科技館的半球形演播廳里所演的就是這部關於尼亞加拉瀑布的片子,內容大多忘記了,只有兩個鏡頭留在了記憶里,一個是飛機航拍瀑布,飛機突然地離開上游,下游的落差一時擴大,我的心頓時覺得失去了平衡,眼看就要隨鏡頭跌落在無邊的水裡了。

這次看電影,我想應該不會再忘記了。一開始是印第安人的祭神儀式,族裡被精心挑選出來的漂亮女孩被放置在一個木筏上,她離去時臉色平和,並和家人與族人紛紛道別,木筏順流而下,這個女孩的生命就此要奉獻於河神了。

電影最後的鏡頭是女孩在頌神般的意境里從瀑布邊上的石頭上高高站起,也儀式般地高舉起雙手,隨後,音樂聲由弱到強,全劇結束。

電影所述的中間過程其實都是西方人重新發現尼亞加拉的過程,中間有一位勇敢的婦女藏身木桶里飛流而下最後生還的故事,和《海倫-凱勒》電影里對那位家庭女教師的刻畫有點接近,這位婦女也被描述為有點二百五性格的人,雖然此事極險,可是她似乎沒啥顧忌,還不時從木桶里探出頭來交代未盡事宜。後面的解說告訴大家說這是第一個從尼亞加拉瀑布主動漂到下游的生還者。

後面還有更懸的,描述了一對戀人在上游乘小船遊玩,結果,小船失控,載著他倆直接往下沖,好在女孩下船被人撈上去了,但是男孩直接從瀑布下去了,但是結果還好,居然奇蹟般地生還。

後來看到瀑布的真實模樣,才知道這肯定是從加拿大那邊跌落的,因為美國這邊的瀑布下端到處是亂石,從上而下不會有活著的可能。

這竟然是我第一次從上游看瀑布,因為第二天上午還要來看瀑布的更近的模樣,就在深深的猜測里離開了。

第二天上午的看瀑布才算是真正的旅遊,因為除了在和瀑布幾乎平行的闌干外觀賞外,我們還可以到得近處俯視瀑布,坐電梯下去後再乘船到瀑布正下方感受飛流直下激起的浪花。

暮色里的瀑布格外嚴肅些,加上隱晦的天色和寒冷的氣候,瀑布流動的樣子就顯得很落寞,上游緩緩而至,到得崖邊,似乎只是輕輕地一縱,就把全身交付到了命運的巨手,因為有一個初速度,在落崖時保持了向前沖的姿勢,使得由於水草而展現出的墨綠色變得半透明起來,而落到崖下,則激起巨大的轟鳴,在浩大山谷里回蕩著震耳的回聲。隨後薄霧升騰,把山谷裝扮成撲朔迷離的模樣。

在崖邊看瀑布下落的姿勢,看著看著就覺得痴了。

而排隊準備進入瀑布下方的人群則開始了喧鬧,驚醒了入迷的我,這樣才把目光從永遠奔騰不息的上下各一段河流和中間聯繫著的這段瀑布上移開,準備離岸登船。

在大多數中國遊客的不停擁擠排隊的過程中,感受著無秩序的熟悉國情,我笑了,從當時的勢頭看,會推斷出尼亞加拉瀑布被中國遊客承包了的感覺,好在負責賣票的都還是金髮碧眼的女鬼子們,也就沒有恍惚回到了祖國的親切感。

大約排了超過半個小時的隊,其間有個男孩肚子疼,看上去還很厲害,父母似乎都不怎麼著急,旁邊的圍觀遊客則左一個主意又一個建議地開始了「應急」,有建議去醫院的,有建議跟導遊要葯的,不一而足。不過看著父母不捨得浪費旅遊機會的堅持下,最後孩子慢慢地好了過來。

大家都從平台上過去,看著比在欄杆邊上更好的看景位置,有的人就忙著照相,而大多數人還是直接進入電梯里,隨著下落到谷底,直線距離似乎很遙遠,但總算還是能到達。出電梯後進入一個過道時每人發一件雨衣,整個人都可以被罩進去,這下放心了,受人啟發,我還特意將自己的鞋套了倆塑料袋,以防萬一漏水。就這樣匆匆忙忙間,我趕上了第一班船,且是下層甲板,因為害怕被瀑布激起的水霧淋濕。而從船上看對岸,加拿大那邊的船也正忙著裝載遊客,不過生意明顯不如美國這邊好。不過我看到了加拿大那邊有而這岸沒有的內容,那就是瀑布後的旅遊,我想這一點可以想像,不就是孫悟空的水簾洞嘛。

啟航之後,人群也靜默了一回,我知道大家都在期待奇蹟的降臨,等待著接受瀑布的洗禮。

我也準備好相機,看看自己到底能在哪種意義下留下美國北部的最大奇蹟之一在自己的物理設備里。

搭船處水流平緩,和瀑布的氣勢無法同日而語,船逆流而上,在船尾留下一串串白色的波紋,在輕輕的馬達聲中,向瀑布最低處靠近,而水霧則越發地濃烈起來,臉上都可以充分感覺到潮濕的味道。

我沒能選擇到船頭,選了右舷靠後的位置,所以,當第一波驚呼到來的時候,我還在觀看對岸的綠色植物和船尾不遠處的大橋。第二波的驚呼到來時我才看到了瀑布的一角,因為這一角是加拿大部分的瀑布,之前在岸上是無法得見的,所以,我也驚呼了。

和靠近美國這邊的瀑布不同的是,加拿大這邊格外整齊,這讓我想起大學裡學微積分,俄羅斯人總能將所有的高階無窮小湊成1的形式,而美國人則弄一大堆有限數,美國一側的瀑布就是犬牙參差,加拿大這邊則整齊對仗。落到下游,美國一側也是亂石密布,而加拿大那邊卻水平如鏡,也所以,記錄電影里表現出來的從上游順流而下,到瀑布這裡的縱深一躍一定是在加拿大這邊,否則,肯定摔碎了,不管是木桶還是人本身,有沒有劫後餘生的可能性。

有介紹說,這裡的瀑布又被稱為新娘面紗瀑布,我直接暈倒了,因為優山美地國家公園那裡如一股尿一般的瀑布也是叫做「新娘面紗」的,看來,美國人的創新能力在這裡枯竭了,除了想娶老婆就是想娶老婆。

不過不管怎麼說,就瀑布的顏色而言,說是面紗還是有道理的,純白的帶著霧氣的白練從天而降,且是一大片,而不是很吝嗇的一條,不知道詩人李白如何從寬度入手去誇張尼亞加拉瀑布,廬山的那一綹算不得多高的瀑布都是「銀河落九天」,到了這裡,該是「十萬新娘披面紗,伴娘百萬同揮灑」了吧?

當右舷對著瀑布的主體時,整個瀑布的氣勢壓倒性地逼到我的面前,如果去誇讚,尺度必然是天文數字這樣的規模才可以,要知道,一艘坐滿上千遊客的船居然在瀑布盡頭處如一葉小舟,這瀑布不能說不大。

而在美國一側的瀑布和加拿大一側的瀑布之間,則是青色濃到黑的一段岩壁,將兩段瀑布完全分割開來,如同將牛郎和織女分開的銀河,兩方几乎無法看到對方的模樣。

在來美國之前的幾年,我其實已經看過亞加拉大瀑布了。

那還是在深圳,著名的微縮景點——世界之窗。

我去過兩次世界之窗,第一次是和在深圳工作的碩士生同學阿黃以及陳熱鬧她媽,第二次則是和我父親,我在香港城市大學做research assosiate,隨便邀請了父親去香港看看。

不知道第一次看的時候,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微縮景觀是不是已經建立起來了,但是第二次我肯定是看到了。深圳世界之窗的東西,前期多是按照1:100這樣的比例建造的,所以,印度或者泰國的佛塔就是單手可以拿得起來的,實在是更象玩具而不象微縮景觀。

後來建起的就都是比例尺比較大的了,也許是1:30或者更大,所以,看上去就顯得有些規模了,但是,當然不能是實景相比,好在當時去看的時候,國外的景觀我都還沒有見過實景。

微縮版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乍一出現在我的視野里,當時也是一驚,現在看到了真實版的,再回頭想那微縮版的,覺得驚訝也是正常的,畢竟,這是一個跨度很大的瀑布,那寬度就夠讓人咋舌了,加之瀑布下墜的氣勢,即便微縮版,在周邊沒有更大建築物映襯的前提下,會讓人產生銀河落九天的錯覺。

而看到眼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我想著如果一輩子只有機會看微縮版的,那一定是一種極大的無法彌補的遺憾,而遺憾的主要來由是你在心中如何盡量地放大那微縮版,乃至放大到比真實的還打,都無法很真實版相媲美——自然形成的美景把自己和周邊環境融合在一起,當你在它眼前,你會說:「太美了」,且會補充一句「就應該這麼美麗和宏大」。

在後來的2003年,我還在北京科技館半球形的影劇院看到了本次在尼亞加拉大瀑布旁邊看到的紀錄片,美國的這次是平面的,所以效果不如北京科技館的那次。

2003年是因為一個學術會議,我作為會議的組織人員,陪了很多來北京的專家學者教授去參觀科技館,當尼亞加拉大瀑布在半球形銀幕緩緩展開的時候,我身邊的一位教授說:我到瀑布下面去過。

10年之後,我在尼亞加拉大瀑布下面,必然地想到了當年的那句話。而如今——我也來了,帶著一顆敬仰之心。

在氣勢如虹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之下,我又想到這樣一個對於自己的永恆的疑問:你如此嚮往走遍世界,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個問題需要真的在幾乎走遍世界的時候才能給出很好的答案,而現在我的回答會是這樣——

我所以走遍世界,是為了某天回到屬於自己的一隅,在那裡安靜地思考關於自然、關於人造奇蹟的事情

我所以走遍世界,是為了滿足自己兒時對於這個世界的疑問:你有多大?你又隱藏了多少美麗的內容

我所以走遍世界,是為了勉勵自己,在這個星球上,總還有你無法理解,無法了解的東西,值得去探求

我所以走遍世界,是為了告訴孩子,那未來的主人翁,要超過父輩,就要有更高的視野和更多的見識

謹以此作為本文的一個結束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安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幾幅俄羅斯畫家的作品

TAG:陳安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