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里諸葛亮為何沒有興復漢室,千年之後的曾國藩三句話道破真相

三國里諸葛亮為何沒有興復漢室,千年之後的曾國藩三句話道破真相

諸葛亮為何沒有一統天下,1600年後曾國藩3點原因道破真相

眾所周知,三國亂世本應該是一個人人口誅筆伐的時代,是一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時代,是一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代。然而歷代的文人墨客,不僅沒有對三國進行任何的貶低和抨擊,反而都樂此不疲的希望回到那個三國亂世,和眾多的豪傑梟雄一起「青梅煮酒論英雄」。

三國亂世同中國歷史上的其他亂世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在三國時期雖然地方將領擁兵自重,諸侯相互混戰,卻難得地秉持了一種仁義道德。例如對百姓秋毫無犯的大漢皇叔劉備,以及善待將士謀臣的梟雄曹操,以及虎踞江東厲行仁政的孫權。

不過,在如此眾多的傳奇人物當中,諸葛亮卻是群星中最耀眼的那顆明星,不僅在三國時期贏得了一片喝彩,就是歷經後世萬載,同樣被世人所稱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一首《詠懷古迹》: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雖然,我們對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十分肯定,而且從未產生過任何的質疑,不過我們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疑惑。《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通天地識古今。其智若妖卻為何六出祁山還是沒有能夠一統江山、興復漢室呢?為何會落的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凄涼結局呢?

不過可惜的是,這個疑問時隔千年卻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相信這也是至今困擾無數三國粉的一個千古疑問吧。其實早在晚清時期,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而這個答案距離諸葛亮病逝已經將近1600多年了,曾國藩一共給出了一下 3點原因。

第一:隆中對中總體戰略的失誤

通過《三國演義》讓我們知道,劉備三顧茅廬最終和諸葛亮見面後,兩個人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精彩的時局分析,也就是被我們稱之為的《隆中對》。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對劉備提出了先要佔據荊州,緊接著再以荊州為基礎攻下益州,根據所佔領的荊州、益州南和孫權北拒曹操,待中原有變分二師一出宛、洛,一出秦川,便可一舉克複中原、興復漢室。其實仔細一想便可知道這裡面有這很深的戰略失誤。

赤壁之戰之後,荊州已經是東吳的囊中之物了,雖然暫時被劉備佔據,東吳奪回來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因此所謂的既想要和東吳永結盟好,又要佔據荊襄之地,這明顯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而後來的歷史發展也的確說明了這個《隆中對》戰略的先天不足。

第二:用人不當

我們知道在戰亂時期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面對曹魏政權手下的雄兵百萬、良將千員,蜀國的戰將屈指可數,除了所謂的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之外,能夠叫出口的名將幾乎沒有了。

而偏偏又是在這個時候,諸葛亮隨劉備西征巴蜀的時候,有錯誤的將「恃才傲物」的關羽留在了戰略要地荊州鎮守。而且當時臨走的時候,諸葛亮明確知道關羽並不會實行自己的「聯吳抗曹」戰略,卻依然沒有用人替換掉關羽。

最終,關羽未經請示私自調兵攻打曹魏的樊城,不料卻被東吳呂蒙趁勢襲取了荊州,關羽敗走麥城之後便被東吳斬殺,蜀國原本屈指可數的戰將又少了一員大將,同時也丟失了戰略要地荊州。

第三:用人唯親,識人不明

如果說在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所有的用人方略,可能多多少少會受到劉備的一些牽制,將一些用人失察的問題歸結給不懂謀略的劉備身上還說得過去。可是,為什麼劉備病逝白帝城之後,諸葛亮還是會犯一些識人不明的錯誤呢?

最過明顯的一次就是被後世詬病千年的「馬謖失街亭」,其中,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明確告訴了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為何諸葛亮卻不以為然,不但沒有疏遠馬謖,反而在第一北伐的時候讓馬謖駐守軍事要地街亭,最終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無功而返,事實證明諸葛亮用人缺乏認知。

而在曾國藩總結出的這三點原因中,曾國藩又認為第一條戰略上的失誤,是在根本上決定了諸葛亮一生雖然夙興夜寐、事必躬親,卻也難以實現興復漢室、一統天下的最終原因。曾國藩對三國的犀利點評的確為世人解開了一個千年的謎題,的確不愧為一代偉大的軍事謀略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描寫的最少但是實力很猛將領,其中一人被稱為古之惡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果真如此嗎?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