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期建造航母那麼容易,而現在建造起來卻這麼難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許多國家認為裝備有大口徑艦炮和堅固的裝甲、防護能力和突擊威力均比較突出的戰列艦作為海上作戰的最重要武器。尤其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實戰檢驗,特別是英德之間進行的日德蘭海戰中,戰艦航速和火炮口徑成為海戰取勝的關鍵因素。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2年各海軍強國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各國的戰列艦建造,但條約准許各締約國利用部分停建的戰艦改建航空母艦。但是,當時各國海軍仍把裝有戰列艦視為海戰制勝的主要力量,而航空母艦隻作為艦隊的輔助力量,主要執行偵察任務。
1930年代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採用了全封閉式機庫、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強力飛行甲板、液壓式彈射器,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失效,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日本的翔鶴級航空母艦、英國光輝級航空母艦相繼出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作為一座浮動式的小型航空站,攜帶著戰鬥機、轟炸機遠離國土,從空中攻擊陸地以及海上的目標。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的「光輝」號航空母艦出動魚雷轟炸機編隊,攻擊了塔蘭托港內的義大利海軍,擊沉一艘、擊傷三艘戰列艦。這是航空母艦第一次展示威力。
從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偷襲美國珍珠港,到雙方艦隊自始至終沒有見面的珊瑚海海戰,再到運用航空母艦編隊進行海上決戰的中途島海戰,航空母艦終於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遠洋艦隊的主要力量。
據統計,二戰期間各國擁有航空母艦的數量分別為:美國158艘,英國91艘,日本25艘,義大利3艘,法國2艘,德國1艘,當時的蘇聯沒有裝備航母。據研究,二戰時美國製造航空母艦的速度驚人,每周都有一艘航空母艦在珍珠港上誕生。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後認為能使美國珍珠港艦隊至少停止運作兩個月時間,但美國海軍僅兩天就可維修好一艘航母,短短數周之內,損壞的航母全部維修到了戰時水平。而日本當時也可在兩個多月內製造一艘航母。
那麼,為什麼二戰時期建造航母那麼容易,而現在建造起來卻這麼困難了呢?因為當時的航母製作是很簡單的,有大量的護航航母使用大型貨船等船體改造,貨船上面鋪個木板就能叫作航母,主要任務也不是進攻,而是給艦隊護航、反潛,順便防空。
二戰時期的飛機都是螺旋槳戰機,製作簡單,把一個活塞發動機塞進飛機殼裡,加上機械傳動結構和幾個簡單儀錶就可以。戰鬥機一架1到3噸,轟炸機和魚雷機一架最多5、6噸。起飛降落速度很低,對於起飛降落場地要求也低,木甲板就可以應付起降,僅憑藉自身動力就能從航母上起飛。和現在的大型貨輪都沒法相比。
現在的航母,與二戰時期的航母已有天壤之別,被稱為海上的移動國土,艦體通常擁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於右側的艦島,是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裝備有各種艦載機,殲擊機、轟炸機、預警機、固定翼反潛機、電子戰機、救援直升機等,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進行空中截擊、對海對陸進行攻擊,控制海上及近海陸緣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航母需要至少接近30節的航速,因此需要非常強大可靠的發動機。
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最主要武器,他的性能航母的戰鬥能力決定因素,載機數量越多實力也相對越強。他具有1,000千米以上的作戰航程,還可以藉助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長航程,並能在攻擊完後回到航母上裝載彈藥再度起飛攻擊。現代的重型艦需要噴氣式發動機,噴氣發動機的尾焰對甲板的侵蝕作用極大,這需要現代航母甲板由抗高溫的特種鋼製造。這種特種鋼的製造難度也很大。
航母甲板長度有限,重型艦載機起降受到限制,起飛可以靠滑躍式甲板,如果採用彈射系統,就必須有蒸汽彈射或電磁彈射系統。為有效緩衝飛機降落的巨大動能,降落時必須採用攔阻索,攔阻索的機械控制系統也相當複雜。另外,還要有存放燃料、彈藥及零件的倉庫,飛機機庫等等,增加了艦船的載重和空間,也必須精心設計。
另外,航空母艦的製造和維護費用驚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福特號航母,採用核動力系統和電磁彈射裝置,排水量達到11萬噸級別。這艘航母的造價已達到了150億美元。而維護費以「尼米茲」級航母為例,每年90架二代機維護花費,平時航母巡遊費,導彈驅逐艦、巡洋艦、補給船維護費,燃油費等,每年需要約20億美元!所以,現代航空母艦可不是一般國家能製作得了和用得起的。
※大陸航母海試在即, 「帶刀侍衛」也不敢怠慢, 一絕技全球領先
※沒完沒了搞事情!日本火急火燎髮展航母 盟友關鍵時刻掉鏈子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