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寧德古田非凡詩人張以寧

寧德古田非凡詩人張以寧

原標題:寧德古田非凡詩人張以寧


張以寧,字志道,元大德四年(1300年)生於古田縣城官宦之家。父張一情,元時任福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以寧幼聆母訓,好學不倦,博覽群書。泰定四年(1327年),考中進士,任浙江黃岩縣判官,後升江蘇-縣尹。因執法不阿,觸犯豪門,蒞任不久便被罷官。此後流落江淮、揚州一帶達10年。其間,精研《春秋》,寄情山水,寫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至元四年(1338年),惠宗異其才而召為太子監助教,累遷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以寧精通經、史,又擅長詩文,深受在朝宿儒賞識,被譽為「小張學士」,名噪一時。此後20年,他一直在元大都供職。雖身處京城,卻眷念故鄉。《送重峰阮子敬南還》等名篇,就是他懷鄉戀土之作。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滅元後定都南京,改國號大明。命以寧繼任翰林侍讀學士。是年,朱元璋登鐘山觀賞山川形勝,以寧、秦裕伯、朱升等扈從。行至擁翠亭,命三人即景作詩,以寧頃刻立就,深受讚賞。不久,被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來到南京。宋濂少時就仰慕以寧才華,此時晤面,相見恨晚。他們各自拿出力作,相互觀摩切磋,彼此心折。以寧長於詩,宋濂擅為文,此後他們詩文頻往,剖心唱酬,時人譽為「雙星聚會」。



洪武二年(1369年)秋,以寧奉旨持節出使安南(今印支全境,時為中國藩屬),封安南之王陳日□為國王。朱元璋作御詩,以壯行色。抵境,日□病卒。其子陳立煃繼位,遣人向以寧乞討印詔,以寧滯留洱江不進,堅不授予,只諭其舉哀國內,並將詳情上奏朝廷。翌年,朝廷加派使者前來,以寧才與之入境舉行封王盛典。太祖嘉以寧出使而知權變,特賜璽書及御詩八首。三年五月,封王禮畢,以寧回朝復命,因年老體衰,不勝勞瘁,途中於臨清病卒。臨終作詩自挽云:「……覆身粗有黔婁被,垂橐都無陸賈金,稚子啼飢憂未艾,慈親藁葬痛尤深……」太祖聞訊,命驛丞張祿賜葬於縣治西南安馬亭,並恩賜三年食祿以撫恤其家。


以寧長於經史,尤精於詩。作為由元入明的詩人,以寧經曆元末大-,接觸現實生活與多艱民生。他的相當部分詩歌揭露現實的黑暗,表現對民瘼的關注,富有社會意義。他在臨終時所作的《輓詩》就是這方面的力作。在藝術風格上,其詩上溯秦漢,下宗李杜,以多用口語、淺近樸實、造意清新、情感濃烈而見重於時。如《送重峰阮子敬南還》,清著名詩人沈德潛評此詩云:「情致纏綿,神似《飲馬長城窟行》(陳琳)。」《峨眉亭》一詩,沈德潛、周准在編選《明詩別裁》時就認為此詩「何減太白」。


而《過辛稼軒神道》,意境蒼涼,情懷悲壯,潑墨自如,亦可與杜甫吊諸葛武侯詩齊讀。自明開國後的約一百



年中,以「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粉飾現實、-且又陳陳相因、平庸乏味的「台閣體」詩風佔據詩壇之際,以寧這種獨具風格的詩文,確給明初的詩界帶來新的活力和生命。以寧文章亦頗負盛名。卒後,著名文學家宋濂曾為其《翠屏集》作序云:「入豐腴而不流於叢冗,雄峭而不失於粗厲,清圓而不涉於浮巧,委蛇而不病於細碎,誠可謂一代之奇作矣!先生雖亡,其絢爛若星斗、流峙如河嶽者,固未始亡也;信諸今而垂於後者,豈不有在者乎!」


以寧生前著有《春秋論斷》三卷、《春秋尊王發微》八卷、《春秋春王正月考》一卷、《翠屏集》四卷、《淮南集》一卷、《南歸紀行》一卷,還撰寫《題郭誠之百鳥圖》等名篇。今多散佚。1990年出版的《全明詩》第一集,收錄有以寧若干佚詩。


▍內容來源:荊山松寧德城市資訊編輯完成

▍圖文編輯:寧文策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德城市資訊 的精彩文章:

寧德壽寧黃世亮家世淵源
明將王祁與寧德壽寧的淵源

TAG:寧德城市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