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證入三性的因與果是什麼?

證入三性的因與果是什麼?

攝大乘論54-2

--證入三性的因與果是什麼?

彼入因果分第五。

下邊開始講第五品。彼是指什麼?是接著第四品的名字,第四品叫入所知相。第五品就是入所知相的因果是什麼。

所知相就是三相、三性。我們證入三性的因是什麼?我們證入三性的果是什麼?他講因果一下子就到地上了,還有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

如是已說入所知相,彼入因果云何可見?

我們已經說了怎麼證入所知相,證入所知相的因和果如何看見呢?怎麼可以知道呢?

「為由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六種波羅蜜多」

就是六度,六度就是它的因果,因果是兩個東西呀?一個因一個果,怎麼只一個六度就又是因又是果呢?既是因又是果,

「云何由六波羅蜜多得入唯識?復云何六波羅蜜多成彼入果?」

這兩句說怎麼樣用六度就可以證入唯識性?用六度來入唯識,所以這個六度是證入唯識的因。證入唯識就是證入三性,就是登入初地,所以六度是證初地的因。

六度既是證入唯識的因,怎麼又成了證入唯識的果?因為證入它的因果都是六度。為什麼?這兩個六度不一樣,不是一個六度而是兩個六度。

第一個六度是我們凡夫名言里假安立的六度,由佛用名言給我們假安立的六度,我們修行最後就能證空性,就能見到真實就能從夢中醒來。你入了唯識之後,云何六度又成了證入唯識的果?你證了初地之後一看原來三界唯有心,不是說見了三界唯有心不動了,你幹什麼呀?還要修六度,還要對治你的種子,此時的六度就不是名言假安立的六度了,是真實境界的六度,三界唯有心的六度。後邊的六度是地上菩薩修的真實六度,證入唯識之前的六度是佛給我們凡夫用名言假安立的六度。

六度有兩個,既是入唯識的因又是入唯識的果,我們用佛假安立的六度修就可以證入唯識性,證入唯識性之後你就可以開始用真實境界修真實六度,證入唯識之後你得到的果就是真正地修六度了。

「謂此菩薩不著財位」,

說的是這個菩薩,他不執著於財。財是錢、物。位是社會地位,名譽地位。這個菩薩不著財位,這是修布施,你修布施就不著財位,

「不犯屍羅」

屍羅是譯音就是戒律,他守戒,

「於苦無動」

受什麼苦心不動。你諷刺打擊他、你在那罵佛教,他心不會生煩惱。因為他的任務就是度眾生,即使你現在罵他,如果你因緣成熟了照樣去度你,你不罵他因緣不成熟也不度你。於苦無動有任何苦心都不動,這是忍。

「於修無懈」

於修行沒有懈怠,這是精進,

「於如是等散動因中不現行時心專一境」

在上邊等散動因,什麼是散動?著財位、犯戒、於苦就動,修行懈怠不修了,這就叫散動。散動就是向四面八方動,你本來在修六度,結果你懈怠不修了,散到一邊去了,忍耐不了發火了也是散動,所以上邊這四個都是散動因,使你心不能集中在修行上的散動因。

這個菩薩由於他能不著財位、不犯戒,上邊那些散動因都不現行,地上菩薩這些因都不現行,種子有但是不現行。心專一境這就是定,他得定了,前邊的都是條件。如果你著財位不能得定,你發火了也很難得定,前邊這些散動因都不現行了,心就定下來了,所以心專一境他得定了。他得了定這是第五度了,

「便能如理簡擇諸法得入唯識」

他心不散動,不去追求財位這些不存在的東西,他就能心靜專一修行,他就能慢慢地進入正見,如理簡擇。佛說這個不對那個對,我應該採取什麼見。如理簡擇諸法得入唯識,就能證入唯識了。

「菩薩依六波羅蜜多入唯識已」

菩薩就這樣按六度因果關係,前四度就是讓你去障礙、讓你不散動,讓你能夠集中精神來修行。你集中精神一看正見證了唯識了,他依六度入唯識已,證了唯識性之後、登地之後,

「證得六種清凈增上意樂所攝波羅蜜多」,

現在的六度跟原來的不一樣了,現在的六度一個是清凈沒有染污的東西,跟凡夫不一樣了。凡夫是染污的六度,有人說我們六度很好的怎麼是染污呢?第一你執著有人我;第二你執著有法我,你感覺就是有人我法我,你必須在這個感覺上來修行,我要修行布施,我要幫助他,人我、他我都有,還有法我,我得拿著這個東西去布施,這就是染污,所以凡夫的六度是染污的六度,是被人我執法執染污的六度。

菩薩夢一醒就沒有我了、也沒有法了,夢裡的一切都沒有了,人我、法我全空掉了,他一見三界唯有心。他那沒有人我執、法我執,裡面沒有人、沒有法,就是心、就是那些記憶。菩薩沒有夢了,但是他的心還在繼續修行,還有熏習還有現行,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

意樂也不一樣,是增上意樂。增上就是上了一個台階,跨了一大步,進入更高級狀態,跑到上邊去了。這種意樂是高級意樂,跟地前不一樣了。地前是我們硬想出來的意樂,道理是這樣。比如布施,從習氣上我們是貪,願意往自己這裡拿才高興意樂,我們不願意布施,心裡彆扭。通過學習知道向自己這裡拿是借債,借了債有業報就得去還,實際上是給自己找苦吃,我布施早一點還債業報就輕了可以早一點出離,硬用這個道理想法說服自己,這樣來意樂。

初地菩薩沒有夢了,沒有你我他的分別了,一看全是眾生心,那時布施根本不存在貪嗔痴的問題了,因為那時的布施成了遊戲神通了,就跟濟公似的,你讓他布施就是他看你需要怎麼度,他想變什麼變什麼,成地上菩薩了他就是看著你心的夢影,他沒有任何障礙反而沉靜得很,純粹就是為了度眾生。成了地上菩薩之後成了增上的清凈意樂所攝,它所包含在它概括下的波羅蜜多。兩個波羅蜜多不一樣,一個是假安立的一個是真實的。注意下邊一句話,他沒有夢了還有現行,

「是故於此設離六種波羅蜜多現起加行」,

現起加行是什麼意思?現起加力修行,就是這個菩薩設想要加力修行,這有一個人需要幫助,我要去幫助他,怎麼幫助他最好呢?需要用什麼方法幫助他呢?整個他要督促自己加力修行。這是菩薩現行的一種,假設這個地上菩薩離了現起加行,他不作意說這個眾生需要幫助我要去幫助他,我要怎麼幫助他,沒有這些加行

「由聖教得勝解故」,

由於他學佛法學得很透徹,對正見理解得非常好。他對一切經皆現眼前的時候他對聖教理解得非常好,由於這點,只要他對聖教理解得好,

「及由愛重、隨喜、欣樂諸作意故」

由於他道理懂得清楚,修起六度特別喜歡。心對心時他是什麼心情?他自己解脫沒有苦厄了,他看到以為有苦厄的眾生在掙扎,說實話你也會喜歡,整天讓你去救人而且用神通救,愛他喜歡六度。重是愛重、重視這個事情,很敬重這個事情。

隨喜,他一看也有好多菩薩也在入眾生夢度眾生,還有好多佛他也能看見。哪個佛正在度誰,對這些他看了隨喜。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初地菩薩才在百世界化身度眾生。佛的智慧高,一看佛度的方法好,原來我們都是在夢裡看到的那一點,現在一看心都能看見了,他一看佛度的好他高興向佛學習,隨喜。

欣樂,他在修六度時有法樂心裡很高興。由於這三種作意,這三種作意都是由聖教得勝解得來的,對道理理解透徹之後修六度是世界上最好最美的事情,而且是純善無漏的事情,所以我能修最好的高興得很。由於他學佛學得好,由於他有這些作意,他就不用現起加行,他不用再想他需要幫助,我怎麼幫助他這些,不需要這些加行,不需要加力修行,不需要費勁,

「恆常無間、相應方便」,

恆常是永遠可以沒有間斷,他的心永遠在度眾生,永遠在修布施。

相應方便,方便就是方法和便宜。怎麼方便度他,相應地就要修習六度。你需要怎麼度相應就用什麼方法。不信的讓他信,信了的人讓他堅定地相信,不知道學法的讓他學法,知道學法的讓他學得更深入,這就是相應方便。

「修習六種波羅蜜多速得圓滿」,

地上菩薩修行時開始還是有現起加行作意,因為他剛從凡夫轉成聖者,他有一個習慣。但是設離這種現起加行,他即使不作意,由於他已獲得勝解,他行六度已經成了習慣非常高興,所以很自然地就可以度眾生不休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淘智心館 的精彩文章:

TAG:心淘智心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