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難得一色天青的張公巷窯:是北宋官窯?是汝窯?

難得一色天青的張公巷窯:是北宋官窯?是汝窯?

原標題:難得一色天青的張公巷窯:是北宋官窯?是汝窯?


一色天青的張公巷窯:是北宋官窯?是汝窯?


X


張公巷窯址位於汝州市區東南部,遺址中心區面積約3600平方米,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兩次在汝州張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進行小範圍的考古發掘,發現一些類似汝窯瓷器、窯具和素燒坯殘片,遂引起中國古陶瓷學者的高度重視。2004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張公巷東、西兩側分別開挖探方兩個,發掘面積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時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個和過濾池1個,出土了一批張公巷窯生產的完整或可復原瓷器和窯具。

這次發掘獲得古錢幣330枚,其中328枚為北宋時期錢幣,另外2枚為金代海陵王時期的「正隆元寶」銅錢。結合張公巷窯青釉瓷本身的造型、釉色、燒造工藝等來看,顯然承繼了汝窯風格。從地層堆積情況可以看出,元代時的張公巷是一處繁榮的居民生活區,設窯燒造可能性不大。因此,我們認為張公巷窯燒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確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張公巷窯燒制的產品獨特,製作講究,古樸雅緻,質量上乘,顯然不是一般的民間用瓷,它的性質應屬官窯。在2004年5月召開的汝州張公巷窯址考古新發現專家研討會上,不少中外陶瓷學者認為該窯址就是尋覓已久的北宋官窯。2006年5月張公巷汝瓷官窯遺址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錄。

張公巷窯青瓷器以薄胎薄釉為主,釉色淺淡,釉面玻璃質感強。胎骨有粉白、灰白、潔白和少量淺灰,胎質細膩堅實。器形有碗、花口折腹圈足盤、花口板沿平底盤、盤口細頸瓶、鵝頸鼓腹瓶、盞、盞托、堆塑熏爐、套盒和器蓋等。而兩種花口盤、橢圓裹足洗和四 方平底盤等則為汝窯所不見。帶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為主,外裹足的較少,器底有支釘痕的呈非常規整的小米粒狀,支釘分別為三、四、五和六枚。

汪慶正:「張公巷被發現後,張公巷出土的瓷片是不同於汝窯的。一、瓷片的胎里含錳少,胎質比汝窯的白;二、釉總體上來說呈乳濁狀,比汝窯的厚一點;三、出現了較多的圓形支釘痕,汝窯為芝麻支釘痕;四、瓷片上的開片魚鱗紋多。談到這兒就與南宋官窯聯繫起來了,在杭州發現的修內司官窯和郊台下官窯的瓷器上有圓形支釘痕,還有大量的魚鱗紋瓷片。這說明南宋官窯是從北宋官窯演變而來的,而北宋官窯的前身就是汝窯。張公巷出土的這批東西,除了官窯之外一般民窯絕不會有。」

2004年5月21日參加汝州張公巷窯、鞏義黃冶窯考古新發現專家研討會的專家們,對張公巷窯址出土的文物,暢談了各自的看法,現部分整理如下:郭木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張公巷窯址考古發掘隊隊長):首先,在張公巷窯址首次發掘出土較多的窯具、豐富的素燒坯殘片及有別於汝窯的青瓷器,對於我們深入研究汝窯燒造工藝的流程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豐富了中國古代青瓷的文化內涵。其次,這次發掘獲得古錢幣330枚,除2枚金代海陵王時期的「正隆元寶」出現在4號坑第五文化層和第四A層下與地層年代接近外,其餘328枚皆偏早於地層的年代。張公巷青釉瓷的造型、釉色、燒造工藝等,顯然承繼了汝窯風格。從地層堆積情況看,元代時的張公巷是一處繁榮的居民生活區,在此設窯燒造的可能性不大。綜合上述幾點,我認為張公巷窯燒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確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第三,張公巷窯的燒造工藝來源於寶豐清涼寺的汝窯。同時,我們也不排除張公巷窯是金代或元代仿汝窯的可能性。

趙維娟(鄭州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我們通過對汝州張公巷窯址出土的瓷片與寶豐清涼寺出土的瓷片的化學成分進行測試發現,張公巷瓷片胎質含氧化鋁比清涼寺的高,氧化鈣的含量相近,氧化鐵張公巷的含量比清涼寺的低。用模糊聚類分析可以看到張公巷瓷片和清涼寺瓷片中胎質成分不一樣,說明當時做胎用的原料不可能到太遠的地方去運, 是就近採用。通過對釉樣品的測試比較,張公巷出土瓷片中氧化硅的含量高於清涼寺的,因此張公巷的瓷片釉呈玻璃狀。兩者的含鐵量大致相同,釉中清涼寺的氧化鈣高於張公巷的。清涼寺瓷片中的氧化錳的含量高於張公巷的,因錳和鐵都是重要的著色素,因此張公巷的瓷片釉色稍淡了一些。綜合以上分析,清涼寺汝官窯和張公巷窯的瓷釉配方關係是相承的;清涼寺與張公巷兩處燒瓷用胎原料產地不同;兩者間釉的產地和配方不完全相同,張公巷的瓷比清涼寺的瓷更好。

王莉英(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看了張公巷發掘出土的東西讓我學到了很多,讓我對張公巷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張公巷從唐代開始,歷經宋、金、元、明、清,燒造歷史長。唐代應為民窯性質,到了北宋末燒造的品種單一,瓷片完全是單一的青色釉。到了金、元文化層又有民窯的東西,還兼有北宋的青釉瓷器。對於出土的北宋灰坑,讓我感到十分驚訝,裡邊瓷片這麼單一,說明這個時期不是民窯,是一個專門燒制御用青瓷的窯。我認為張公巷窯在北宋末期,是官窯性質。到金元時這品種還沒完全消失。我想今後還會發掘出大量的實物資料。張公巷雖取得重大成果,能達成共識的是一處非常重要的窯址,對研究北宋官窯是非常重要的。我呼籲要下大力氣來保護好張公巷這個窯址。

李知宴(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張公巷窯址有王者氣派,在宋代普通百姓是不可能使用這種瓷器的。宋徽宗很有文化修養,燒造的瓷器也符合其審美情趣。張公巷窯址的發現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現,其瓷燒成好、明亮、玻璃質感強,開片與汝窯不一樣,像冰狀一片壓一片,有與南宋官窯相承的地方。在瓷片堆積方式上是一堆一堆的,與其他官窯堆積方式一樣,皇宮不允許官瓷向民間流傳。張公巷出土文物的藝術風格和品位只有在北宋這樣的時代才能生產出來,不可能是金代的東西。即便不是北宋官窯它也是河南地區藝術品位較高的窯,還要進一步發掘。

伊藤郁太郎(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長、日本著名古陶瓷專家):2001年我第一次到汝州看到張公巷窯址就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看了出土的碎片, 很希望能進一步發掘。我為今天終於看到發掘而感到非常高興。圍繞張公巷最主要的是年代問題,通過看其造型、釉胎,進行成分分析,得出的結論不是隨便簡單地說是官窯的東西。在年代確定上有兩條,一是傳承問題,從清涼寺到張公巷再到南宋官窯,有其傳承的關係。二是使用者的問題。其產地、場地不一樣,從瓷片器型上看,作為官窯它能代表皇帝的審美品位,反映了新一代皇帝的審美觀點,從釉色、胎土、造型氣勢上和徽宗皇帝審美品位是合拍的。2001年我看到時,就推斷至少是金代以前的。如果說是官窯,只有北宋才有,不可能是金官窯,金皇帝沒這個品位。張公巷是北宋官窯這個結論是非常非常肯定的。

耿寶昌(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從張公巷窯址出土的器物造型看,特別是折腰碗等繼承了晚唐的風格,特別追求形式美,在當時是風行的,我判斷應是北宋的,具有唐、宋窯的特徵。要進一步弄清北宋官窯,找到完整的器物還要進一步發掘,進一步確定其年代。秦大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根據考古的文化層我認為張公巷窯址出土的器物應為金元時期,儘管我站出來反對定張公巷窯是北宋官窯,感到孤立,根據有關文獻考證,我還是要堅持是金元時期的窯址。

關於張公巷窯的最新研究— 1.國家文物局主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2004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2.孫新民:《汝州張公巷的發現與認識》,《文物》2006年7期。— 3.a. 趙維娟、郭敏等:《從化學組成研究張公巷窯與清涼寺窯青瓷胎的原料產地》,《原子能科學技術》2006年1期;b. 趙維娟、魯曉珂等:《清涼寺窯與張公巷窯青瓷釉料的主要化學組成》,《中國科學G輯》2005年2期。— 4.郭木森:《淺談汝窯、官窯與汝州張公巷窯》,《中國古陶瓷研究》第7輯,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5.耿寶昌:《複議宋官窯青瓷》,《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2期。— 6.桂娟:《張公巷就是專家苦苦追尋的北宋官窯?》,《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5月26日。— 7.李剛:《宋代官窯續論》,《東方博物》2006年2期。— 9.陳宏焱:《汝瓷博物館藏青瓷與張公巷窯出土標本之新發現》,《東方博物》2005年1期。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也可關注我們的微信號:hty168D88 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參加拍賣加微信:yes131068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可愛的小包子tony 的精彩文章:

專家介紹 鬲式爐,雙犧尊,瓷器造型圖片分享

TAG:可愛的小包子t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