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蘇聯人擁有數以百萬計的地面武裝部隊,但美國擁有核武器和空中力量。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空勤人員正在一架巨大的B-36轟炸機前列隊,另一架B-36已經起飛

背景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計劃人員在地面軍隊和幾乎獨立於其的空中力量——美國陸軍航空隊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戰爭計劃是部隊與戰鬥之間的聯繫,因此,起草出色的戰爭計劃是至關重要的。

到了二戰後期,制訂國家戰爭計劃的責任從各個軍種轉移到了聯合參謀部,聯合參謀部由來自三大軍種的官兵和文職人員組成。他們提出的戰爭計劃將交由參謀長聯席會議、戰爭部長(後來改為國防部長)和總統審查並決定是接受還是否決。

核武器的出現可能並沒有改變有關戰爭計劃的一切,但卻令其走向了終結。在冷戰初期,轟炸機和戰略空軍司令部承擔著一項特殊的職責:戰略空軍司令部麾下的核武裝轟炸機是美國主要的攻擊手段。戰略空軍司令部是一個僅由美國空軍掌管的作戰司令部,但其在作戰方面也要聽從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指揮。

即使在1945年二戰結束之前,事態也已經很明顯了:戰後美國在世界上的主要敵人將是蘇聯。到了1950年,共產主義中國被認為是另一個對手。至於盟友,美國需要依賴英國、許多西歐國家(統一在北約組織之下)以及亞洲的一些國家。

196枚原子彈

對美國的戰爭計劃人員而言,「倘若戰爭爆發,誰會成為朋友、誰將成為敵人」是很明確的。然而,計劃人員也面臨三大因素的約束:資金、人力和外國基地。這三大因素在戰後全是不充足的。

二十年的經濟蕭條和世界大戰導致世界經濟遭受了嚴重破壞。西方民主國家的人民希望停止配給制、對消費的嚴格限制和經濟緊縮政策,這樣一來,軍方要求大量國防開支的呼聲就變得置若罔聞了。這一時期,軍事安全的關鍵在於明智地選擇能夠有效和高效地實現國家目標的武器和方法。

早期的原子彈很笨重,重達10000磅(約4.5噸)左右,只有諸如B-29、B-50和B-36一類動力足夠強大的重型轟炸機才能掛載它們。鑒於這一事實,空軍在美國的戰爭計劃中將發揮主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一架正在飛行的波音B-50轟炸機。在美國的冷戰早期戰爭計劃中,重型轟炸機在所有的想定場景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美國空軍的核轟炸機武力似乎解決了前面所說的三大問題中的兩個:首先,核武裝的空中力量在維護方面的花費不像維持大規模的常規地面、海上和空中軍力那樣龐大;其次,核武器所需的編製人員數要比全部使用常規武器進行威懾所需的人數少得多。

儘管如此,核武裝空軍卻無力採取任何措施來緩解第三個制約因素,即缺乏海外基地。由於當時重型轟炸機的航程還相對較短(而且堪用的空中加油技術當時還未出現),因此美國仍然需要在外國獲得立足點以部署自己的核轟炸機。當然,龐大的常規部隊無疑需要更多的海外基地。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冷戰期間美國空軍在西德境內的空軍基地分布圖

正是在存在上述能力、制約因素、對手和盟友的情況下,美國的戰爭計劃人員在戰後開始了工作。第一份聯合參謀部作戰計劃是在1946年提出的。這份文件提出,如果蘇聯攻擊了美國外圍的任何盟國,華盛頓方面就應用空投的原子彈來回應——確切地說是196枚。這些原子彈將摧毀蘇聯的20個城市中心,目標是擊垮蘇聯人用以維持戰爭的工業基礎,並摧毀莫斯科方面手中軍事力量的一大部分。

戰爭計劃人員承認,從英國、義大利、印度和中國(譯者註:當時是1946年,中國大陸還處在國民黨的控制之下)起飛攻擊蘇聯的B-29部隊肯定會遭受損失(該計劃預計的戰損率高達35%),但他們確信會有足夠數量的轟炸機倖存下來並完成戰鬥任務。

有趣的是,當時的戰爭計劃人員還無法獲得有關庫存原子數量多少的可靠信息。他們錯誤地認為,手頭上有大量原子彈可供使用。實際上,當時整個美國的核武庫中只有區區9枚原子彈。

當這份計劃最終送到杜魯門總統手中時,防務官員們知道,他們過於依賴戰略空襲了,而且過於將戰略空襲視為對蘇聯侵略的主要反擊力量了。

接下來出現的是一份名為「掐人者」(Pincher)的戰爭計劃。這份計劃的提出是為了對付假想中蘇聯對中東及其油田的入侵,以及蘇聯同時對西歐發動的攻擊。戰爭計劃人員知道,美國將面臨來自蘇聯軍隊的巨大挑戰:蘇軍將投入113個強悍的陸軍師,同時其衛星國也將額外提供84個陸軍師。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盟國只能集結起17個師。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一隊蘇聯T-54主戰坦克。美國的戰爭計劃人員擔心,這樣的坦克大軍總有一天會橫掃西歐

在評估這種情況時,聯合參謀部的人員預測,西方面臨的形勢是很嚴峻的。戰爭計劃人員認為,蘇聯紅軍肯定會佔領大部分西歐,儘管美國及其盟國有希望能在義大利或伊比利亞半島站穩腳跟,並避免被完全攆出歐洲。

顯而易見的結論是,要想平衡掉蘇聯的常規力量優勢,必須依賴核武裝的空中力量。據推測,核打擊可能會在某個點上開始,以阻止華約的攻勢並摧毀敵軍。核空襲結束後,美國會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繼續進行戰爭。「掐人者」計劃還指出,未來可用的前方空軍基地是進行核空襲的必要條件。

「掐人者」計劃預見到,美國會以英國為主要基地並向蘇聯發起反擊。該計劃的設想是美國軍隊逐步在英倫三島集結,同時對蘇聯展開軍事封鎖,並對蘇聯的戰爭能力進行核空襲。該計劃提出,美國最關鍵的核打擊目標將位於莫斯科和高加索地區,但「掐人者」計劃並沒有提供有關空中戰役的詳細目標分析。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表現美軍轟炸機空襲蘇聯的冷戰宣傳畫

事實上,當時關於蘇聯的情報數據還不夠詳細,以至於計劃人員只能泛泛而談。參謀長聯席會議從未正式批准過「掐人者」計劃,但卻同意將其當作計劃參考。

「劊子手」與「半月」

美國對蘇戰爭計劃的下一個重大轉折發生在1948年。在一次將美國和西方盟國勢力驅逐出西柏林地區的嘗試中,約瑟夫?斯大林下令在陸地上封鎖了戰火一觸即發的柏林這座德國城市。饑荒的幽靈開始隱約出現,戰爭的幽靈也是如此。

在這一節骨眼上,聯合參謀部的戰爭計劃人員提出了「劊子手」(Bushwacker)方案。這個持續時間較長的戰爭計劃是建立在「想像中的1952年爆發一場戰爭」這一基礎之上的。美國方面假定蘇聯在那個時候還不會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儘管如此,蘇聯軍隊卻擁有化學和生物武器,這本身就是有威懾力的。

在「劊子手」計劃中,西方的目標不再是簡單地將態勢恢復原狀而已,其更加宏大的目標是將「侵略者」趕出東歐並趕回其1939年的邊界之內,也就是斯大林與希特勒共同入侵波蘭之前的國境線之內。

這個計劃也是將戰略性的原子彈轟炸作為主要攻勢。在一個改進版「劊子手」計劃中,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也會參加對蘇聯的空襲。不過,在戰爭計劃組織內部,針對「航空母艦是限於常規作戰還是也使用原子武器」這一問題存在意見分歧。

在聯合參謀部的相關人員呈遞了「劊子手」計劃兩個月之後,他們又提出了「半月」(Halfmoon)計劃,這是一個短期計劃,主要涵蓋了假想的對蘇戰爭中第一年的情況。

像其「前任」一樣,「半月」計劃也是假定蘇聯入侵了歐洲。具體情形是這樣的:西德境內在數量上居絕對劣勢的西方盟軍將撤退到萊茵河一線,然後盡一切可能抵擋蘇軍的進攻。預計蘇聯紅軍將佔領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盟軍部隊將從法國和義大利的海港撤離,就像1940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一樣。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1976年蘇聯和華約入侵西歐的一張地圖,圖中標示的是可能的進攻軸線

戰爭計劃人員總結說,英國可能會保住自身的安全。從英國以及中東和日本沖繩的基地出發,美國將在蘇聯發起進攻後約15天開始反擊。當然了,這必然是使用空軍的重型轟炸機展開核空襲。正如戰爭計劃人員對事態的估計那樣,這將是一場長期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新計劃(「半月」)為美國三大軍種中的每一個都設定了一項職責: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兵力——其被視為棋盤上的「王后」——將主宰反擊的初始階段,實際上要單靠該軍種來摧毀蘇聯人的軍隊和發動戰爭的潛力。美國海軍將掃蕩蘇聯艦隊所在的海域,對蘇聯重要的港口城市實施海上封鎖,並對空中攻勢進行協助。「半月」計劃還設想,華盛頓方面在戰爭某個不確定的時刻將發動陸上進攻,以擊敗任何殘餘的蘇聯部隊並奪回歐洲大陸。

最初,「半月」計劃並未得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歡迎。令參謀長聯席會議感到不滿的是,該計劃沒有包含對戰鬥超過一年之後軍事行動的預測。儘管如此,最終參謀長聯席會議還是忽略「半月」計劃的缺點並批准了該計劃,這使其成了戰後獲得批准的第一個戰爭計劃。

在1949年初,「半月」計劃得到了更新,其內容被擴展,並被重新命名為「特洛伊」(Trojan)計劃。「半月-特洛伊」計劃的完成是美軍戰爭計劃工作中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其中之一就是,該計劃提出了一份針對空中攻擊的詳細目標附件——附件中確定了70個將由戰略空軍司令部的轟炸機進行核攻擊的特定蘇聯工業中心。空襲計劃需要動用133枚原子彈,其中8枚將投向莫斯科,7枚將投向列寧格勒。第一次空襲將發生在這場假想戰爭的第九天,並動用25枚原子彈。B-29和B-50轟炸機將從蘇聯周圍的基地起飛,而B-36轟炸機則直接從美國本土基地起飛進行攻擊。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冷戰時期表現蘇聯遭受核打擊的宣傳畫

美國的戰爭計劃人員認為,詳細的目標數據對美國威懾的可信度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寫道,美國應該讓蘇聯人產生這樣的想法,即美國人在戰爭中「使用原子彈」的意願是「絲毫不必懷疑的」。「如果未能做到這一點的話」,計劃中接著寫道,那麼「克里姆林宮方面可能就會做出錯誤的打算並發動一場我們一直在努力避免的戰爭」。這一評論可謂是總結了在整個冷戰期間將持續存在的核威懾的本質。

臨時的壟斷

原子武器已經將戰爭計劃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即便如此,防務計劃人員從白宮高層那裡獲得的信息在發生戰爭時很少有助於確定主要威脅和美國的目標。此時,戰爭計劃人員們還不清楚美國的原子彈數量是否足夠,甚至是否被授權在危機中使用——直到1948年9月,杜魯門總統才正式宣布這一決定。

美國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發動預防性戰爭(或者說「先發制人的戰爭」)的可行性。國家安全方面的專業人員知道,美國對原子武器的「壟斷」不會持久。他們經常辯論的一種想法是,是否應該充分利用西方在核武器領域暫時的壟斷優勢,在蘇聯有機會研發出原子武器之前便削弱其威脅。

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美國現在是否應該先下手以解除蘇聯的武裝,還是應該在蘇聯獲得自己的核武器後才使用原子彈來報復敵人的首輪打擊?

時任戰略空軍司令部總司令的柯蒂斯?李梅將軍是上述辯論中的一位關鍵人物。在一次指揮官會議上,李梅將軍回擊了在戰爭中「接受」首輪核打擊的想法。「我認為我們在軍隊中應該做一些有關教育官兵的事情,即告訴他們我們不應當遭受首輪核打擊」,他這樣爭辯說。他接著又澄清說:「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明天我們就應該去攻打俄國人。我的意思是,有很多方法可以確定你什麼時候會被入侵:一種是等到有人用球棒擊中你的頭部後你才確定他對你生了氣;另一種就是在別人準備打你時便開始揮杆反擊。這就是我所要說的。」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柯蒂斯?李梅將軍,照片展現的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在一艘海軍軍艦上觀看原子彈試驗時的場景。李梅不希望美國在核戰爭中「遭受首輪打擊」

李梅的前任喬治?肯尼(George C. Kenney)將軍贊成李梅的想法。在寫給空軍參謀長霍伊特?范登堡(Hoyt S. Vandenberg)上將的一封信中,肯尼表示,他擔心「我們可以在發起自己的首輪原子彈攻擊之前接到警報」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肯尼將軍擔心,突然襲擊會大大削弱美國的戰爭能力。「縮短在我們開展有效的報復之前的時間是如此地困難,以至於這本身就造成了另一個爭議: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那個我們舉國上下所持有的觀點,即打一場被錯誤地稱為『預防性戰爭』的戰鬥」,肯尼這樣說道。「這不會是一場『預防性戰爭』,因為我們已經處於戰爭狀態。」

退役五星上將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於1953年初就任美國總統。他上任不久便發起了「日光室」(Solarium)計劃,這是一個旨在對核武世界中的國家安全政策進行廣泛研究的計劃。艾森豪威爾手下的文職戰爭計劃人員提出了三種選擇,其中之一便涉及對蘇聯的「預防性戰爭」。

看上去,艾森豪威爾從未認真考慮過接受這一選擇;當他參加「日光室」計劃的情況簡報會時,他會不悅地評論說:「你們不能發動這種戰爭,因為沒有足夠多的推土機把街道上的屍體清理掉。」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在戴維營會見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赫魯曉夫這位喜好誇大其詞的蘇聯領導人常常讓美國的戰爭計劃人員處於神經緊繃的狀態之中

儘管如此,艾森豪威爾還是堅定地依賴戰略空軍司令部及其現有的核打擊能力,他在1959年評論說,他預計核威懾能夠成功地維持下去,但如果失敗了,戰略空軍司令部的工作就是「儘可能地打擊俄國人」。把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克里姆林宮方面可能會發動一場核戰爭,但美國會打贏它。

原子彈和新型核武器庫存的迅速增長,再加上核武器的尺寸大小於1950年左右開始明顯下降,意味著美國陸軍和海軍也能夠研發自己的特種核武器了。例如,美國陸軍研製了一款原子核炮彈。在空軍內部,戰鬥機也能夠掛載較小的核炸彈了。美國海軍的飛機也是如此。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美國陸軍研發的「原子安妮」核火炮射擊時的場景

大規模報復

在美國遠東空軍司令的推動下,向他的戰區內部署了原子武器,並置於他的控制之下。歐洲的情況也是如此。1952年,北約下屬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也獲得了原子武器。到1952年初,戰略空軍司令部駐歐部隊已經被交付了80枚原子彈,這些核武器將由美國空軍駐紮在歐洲的飛機投放。這些飛機不僅包括中程的B-29和B-50轟炸機,還包括F-84戰鬥機。

艾森豪威爾總統指導了一項名為「新面貌」(New Look)的安全政策,並於1953年10月發表了國家安全聲明。所有關於「力量平衡」的言論都被拋棄了,相反,艾森豪威爾總統呼籲要做出重大轉變。他說:「美國應向蘇聯和共產主義中國表明,在一般情況下,或在視情況需要的某些特定區域,美國打算以武力反抗蘇聯集團的武裝侵略……在發生敵對行為時,美國將考慮把核武器按照與其他彈藥一樣的方式來使用。」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對這一政策有個著名的提法,即「大規模報復」,艾森豪威爾的這番話則被視為該政策的起源。

艾森豪威爾明確了優先事項。當陸軍參謀長力推為他的軍種投入更多的資金時,艾森豪威爾總統咆哮說:「我們唯一擔心的是敵人從空中對我們的城市發動核攻擊!」建設陸軍是沒有意義的,他這樣說道。陸軍參謀長的問題是「他只是在空談理論,而我則是在試圖說出冷冰冰的常識」。

下一場核彈雨,冷戰初期美國對蘇作戰計劃

表現蘇聯入侵的宣傳畫

艾森豪威爾的觀點表達得再清楚不過了:蘇聯並不懼怕一支龐大的美國陸軍。它擔心的是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轟炸機,而「大規模報復」戰略的實施恰恰需要依靠這些戰爭工具。

1945年至1955年間的美國戰爭計劃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之處。這些戰爭計劃都是初步的,軍事領導人們也知道這一點,但計劃是必不可少的,僅僅是走一遍這個流程就能提供重要的益處。正如研究這一時期的一位軍事歷史學家所指出的那樣:「就算是戰爭計劃沒有確定衝突的準確過程,它們確實也確立了戰略設定的總體過程。」

縱觀聯合參謀部所有針對冷戰早期階段的戰爭計劃,一大共同特徵是期望戰略核打擊能力和核武裝空中力量能發揮主導作用。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計劃的細節發生了變化,但現在大家都知道,這方面(指運用空中力量)的情況始終如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甲兵器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強空軍是這樣解決問題的

TAG:裝甲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