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推拿配中藥,治療小兒咳嗽

推拿配中藥,治療小兒咳嗽

咳嗽常見於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等疾病,多因外邪侵襲、肺氣失宣及肺臟疾病所致。小兒體質嬌嫩,感於外邪更加容易發病。

小兒咳嗽和成人咳嗽一樣,可分為外感、內傷兩類。

外感咳嗽

風寒咳嗽:症見咳嗽、痰白聲淺、畏寒肢冷、寒熱無汗、鼻塞有清涕,指紋較細,多在風關,苔薄白。

風熱咳嗽:咳嗽、痰聲較深、頭痛身熱、惡風汗出,指紋較粗,多在氣關,苔薄黃。

內傷咳嗽

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脘疼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泄,苔白膩。

肺燥陰虛:乾咳少痰、低熱盜汗、夜間尤重,舌尖紅,苔薄黃而干。

小兒咳嗽的診斷,除瞭望、聞、問、切之外,還需要看食指指紋:

咳嗽氣促,咳痰或無痰,或發熱。

聽診:患兒肩胛區可聽到肺泡呼吸音。

血常規: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有可能增高。

手食指指紋多在風、氣二關。

臨床治療及用藥

(一)外感型

1. 風寒感冒的治療原則: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推拿處方:推三關,清肺經,運八宮,揉二扇門,揉天突,分推膻中、肩胛骨,搓摩兩脅肋,揉足三里。

中藥處方:荊芥、防風、桂枝、杏仁、貝母、板藍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薑、炙甘草。

2. 風熱感冒的治療原則: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推拿處方:清肺經,清大腸,清天河水,運八宮,揉天突,分推膻中、肩胛骨,搓摩兩脅肋,揉豐隆。

中藥處方:金銀花、連翹、黃芩、菊花、貝母、桑葉、桔梗、板藍根、枇杷葉、蒲公英、甘草。(熱甚者加知母、生地、川牛膝、石膏)。

(二)內傷型

1. 痰濕阻肺的治療原則:健脾祛濕、化痰止咳。

推拿處方:補脾土,清肺經,清大腸,揉板門,清胃經,運八宮,揉天突,分推膻中、肩胛骨,揉中脘、脾俞,搓摩兩脅肋,揉豐隆、足三里。

中藥處方:半夏、厚朴、茯苓、太子參、白朮、紫菀、貝母、陳皮、枳殼、甘草。

2. 肺燥陰虛的治療原則:滋陰潤肺、清熱止咳

推拿處方:補脾土,清肺經,揉腎尖,清大腸,運八宮,揉天突,分推膻中,肩胛骨,搓摩兩脅肋,揉三陰交。

中藥處方:杏仁、炙甘草、炮姜、麻黃、知母、生地、款冬花、桑白皮。

肺傷則咳,大腸病易熱,肺與大腸相表裡,故咳嗽、發熱常兼作,它是兒科常見疾病,資料甚多。

從中醫辨證論治咳嗽,則分型繁多,治療與方葯亦種類繁多,「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疾病演變,虛實交替。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癥候從之變易,治法也依次劃分。

「肺為臟腑之華蓋,呼之則虛,吸之則滿,只受得本然之正氣,受不得外來之邪氣,客氣干之則嗆而咳矣」。此為外感咳嗽。

「亦只受得臟腑之清氣,受不得臟腑之病氣,病氣干之亦嗆而咳矣。」此為內傷咳嗽。

「咳嗽之要,只惟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景岳全書·咳嗽》

咳嗽初起,當「因勢利導」,冀其達到肺氣通宣,則咳可止,不宜用收澀葯,否則易致「關門留寇」。「凡邪勝咳嗽,斷不可用收澀葯,咳久邪衰……方可澀之。」《醫門法律·咳嗽緒論》

不論外感風寒,或內傷咳嗽,均可因肺氣不利而滋生痰涎,而小兒多咳痰不利,故治咳需佐以化痰,臨床上可依其熱痰、燥痰、實痰而選用相應藥物。熱痰常選瓜蔞、貝母、海浮石等,燥痰常選梨皮、杏仁、沙參、紫菀等,實痰常選半夏、陳皮、厚朴、白朮等。推拿時常佐以補脾土,運八宮,揉天突、膻中、中脘、脾俞、肩胛骨、豐隆以祛痰化濕。

內傷咳嗽較外感咳嗽病程長,合併症、併發症也比較多,一些內傷咳嗽患兒多病程日久,伴營養不良,因患兒機體反應力較差,治療所需時間也較長。個別患兒雖已治癒,食慾恢復,但舌苔黃膩、黃厚,只見好轉而沒有退凈,說明咳嗽雖愈但仍營養不良,中氣依舊處於疲憊、虧虛之中。它提示了陰陽互根、五臟相關的整體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早晨拉稀,你在泄腎氣!怎麼堵?中華古醫告訴你
脾好,胃好,才是真的好!不可不知的春夏調理脾胃小竅門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