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人臨了50多年碑帖,可一到創作,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沒法看?
據說有人臨了50多年碑帖,可一到創作,寫出來的東西簡直沒法看,但我們不敢說他臨得不好,可能他的臨作另有一番面貌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就說明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一輩子離不開古人這根拐棍,離了就現原形,說明在書法這門特殊的藝術或者技術環境中,臨摹與創作中間是有距離的;對於不少人而言,恐怕這段距離可能一輩子走不過去。於是我們就問:臨帖離創作到底有多遠?
有人說臨摹好比走路抄近道,說的有些道理,但是,有時候事與願違。我們的問題是,這個近道有時候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小道,因為臨就是仿造,仿造的和原創相差很遠,仿造的再好,和創造有著極大的分別。所以臨摹和創作差遠了去了。
(這幅是王羲之《閑者帖》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
(這幅是某當代被譽為書法大師的大家臨《閑者帖》就臨成這個樣子了。)
臨帖實際上是一種照搬,很多人還是不明白寫字的真正奧妙在那裡,好比你走路,你有了方向,接下來要有體力和雙腳平衡行走的能力,其次,你是快走還是慢走,那是節奏的問題。
反過來說,臨摹的目的是為了掌握一種技法,掌握一種途經,可是,套路是誰發明的呢?更深地說,獲取這種套路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呢?
很多人只會低下頭臨摹別人的,沒有想過書寫還有更重要的問題等待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是不能依靠臨摹來解決的,這個問題就是章法的問題,章法是形成書寫風格的關鍵因素,如果你習以為常地按照別人的風格來行事,到頭來,你怎麼進入原創的境界呢?
章法好比建築上的建構特色,你知道房子是用轉頭壘起來的,接下來你採取怎麼樣的構架來造房子又是一回事,根據設計,你可以製造很多風格的房子,這裡的設計不是模仿,而是在了解房子的基本組構元件後,通過創意來完成的。為此,書寫也是這樣,你已經知道怎麼寫字,你就不應該把精力過多的花費在壘轉頭的事情上,你要做到的是設計,通過你的創意來創作出章法各異的作品來。
很多人書寫上放不開,只會在一種模式里表現,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模仿造成的弊端。
形式上的創新不僅是筆法上的多變,而且主要體現在章法的變化上,創作雖然是字到詞到句再到章的過程,而很多人反過來理解,以為章法是很簡單的事情,把精力都花費在造詞和造句上,結果,通篇看來,文章還是一塌糊塗。
寫文章的奧妙在哪裡呢,你記憶很多辭彙,也知道很多故事,可是,你不會巧妙地把這些辭彙和故事有機組合起來,你的文章能好嗎?
臨摹其實就是遣詞造句的過程,如果把精力過多的放在遣詞造句上,能出幾個文學家?書法也是這樣,你把精力都放在臨摹上了,很多人練了一輩子可就是成不了書法家是否就是這個原因呢?
我們支持臨摹,沒有臨摹是絕對不行的,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果把書寫的一切重點都放在臨摹上,你想成為真正的書法大家我想純粹就是痴心妄想了。古往今來,那些領悟到放開的人,正是跳出成法,不拘一格後,才真正成為了獨具匠心的書法家。
※中國書法家協會,說白了就是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娛樂場所
※林散之的出現,是一個時代的一個奇蹟,他指明了草書發展的方向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