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新人升格出道,進一步成長的兒童片

新人升格出道,進一步成長的兒童片

作者:雪城剎那

封面:《尖帽子的美墨兒》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Q娃全明星風雲錄(八)系譜篇:新人名叫佐藤順一和貝澤幸男

第八章 系譜篇:新人名叫佐藤順一和貝澤幸男

《Q娃全明星風雲錄》,前回發生的三件故事:

其一,廣告代理商旭通信社夥同東映動畫和萬代在富士電視台黃金時間的節目檔,由七十年代中期魔神系列捲起機器人動畫風潮的永井豪路線,轉為七十年代末期科幻風潮時的松本零士路線。

其二,朝日放送電視台的專屬動畫節目檔連戰連敗時被旭通信社拉一把,使用講談社的雪室俊一原作漫畫製作的幼女片打了一場翻身仗,重複一下朝日放送電視台≠朝日電視台。

其三,第二期假面騎士系列被流放到周末大清早後壽終,在讀賣廣告社支援下東映東京製作所的班底移動到富士電視台星期日早上九點鐘,在假面騎士的屍體上建立起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又打了一場翻身仗。這條系譜移動後我稱呼為愛人線,從此星期天早上的兒童片就逐漸從獨木長成樹林了。

現在能使用的系譜,有六條。

先看上回還沒能涉及到的系譜的進展。紗綾線,一九八一年第三期東映魔女子系列結束,之後幼女片路線雖然還繼續,但目標是《小甜甜》那樣的少女大河動畫路線。說白了為什麼第三期東映魔女子系列這麼快結束了,因為人氣不到《小甜甜》爆發期的那種程度,第一期和第二期歷史上也沒有到這種程度的。但是有過一次《小甜甜》後,嘗到的甜頭的確是太甜了,而魔女子路線再開也就這樣了,還是試著再來一次《小甜甜》級別的輝煌吧。

新作《小仙蒂》是跟《小甜甜》差不多的少女大河動畫,在洋人地盤上到處旅行的小女孩為主角。朝日電視台製片人碓冰夕燒,旭通信社製片人春日東,東映動畫製片人山口康男,系列導演設樂博,腳本城山升,都跟《小甜甜》布陣一樣。因為這些都是《小甜甜》之後到第三期東映魔女子系列以來,一直延續的陣容,倒不如說到本片盡量更加接近《小甜甜》的布陣,音樂也換回《小甜甜》的渡邊岳夫。

結果出師就不利,其實《小甜甜》之後至今四十年間,就再沒見過能大火爆起來的少女大河動畫了,萬代的夢破碎了。事實上《小甜甜》之後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那兩年,一時間幼女人氣最高的是啥,是剛剛開播的朝日電視台新版動畫《哆啦A夢》,雖然《哆啦A夢》不是專門面向小女孩的。那這就好辦了,反正《哆啦A夢》也是朝日電視台製作、旭通信社擔任廣告代理的。於是十月份例行的電視台改編期時,《小仙蒂》被移走了,換成《哆啦A夢》來到星期五晚上七點鐘播。就是今天這模樣,你看一直到現在到當下,《哆啦A夢》也在這裡播出。

至於《小仙蒂》被怎麼處分了,移動得也不遠,就從七點鐘移到七點半而已。移之後收視率也升了,有效果。不過七點半這裡本來是哪啊,是正在播體育競技電視劇的小花線那條系譜。那就不要了,朝日電視台停止製作體育劇,這裡就用來播《小仙蒂》剩下的部分。於是這兩條系譜就融合了,融合後我稱呼為天翼線。可當時本來播的棒球片《紅蛙隊》收視率也不低啊,於是朝日電視台在關西地區有聯播關係的小夥伴不幹了,朝日放送電視台不幹了。說你不製作那我來製作好了,跟東映一聯繫,《紅蛙隊》的製作局從朝日電視台換成朝日放送電視台,給另安排日子去播。

《小仙蒂》被移到這裡了卻餘生後,誰能接上呢,魔女子路線已經棄了,大河動畫路線又失敗了。那就不要搞幼女片了,轉而找回東映搞給小男孩看的新片,東映方面也有這個需要。因為同在一九八一年十月,被東京放送電視台趕到周末清早的第二期假面騎士系列不是結束了嘛,班底移動到富士電視台雖然有《機器人小八》,可也不是超級英雄題材。再加上朝日放送電視台接盤製作的《紅蛙隊》也只延續了半年,最終總體來說會是實景攝影的東映兒童電視劇數量減少了,而東映動畫的電視節目則過多。

所以新作路線決定還是走超級英雄片,渡邊亮德把這個事交給負責超級戰隊系列的吉川進位片人來辦。朝日電視台的製片人依然是碓冰,他給的要求其實也不高。《小仙蒂》移動時間段後的水準是十二個百分點,碓冰說你新作起碼底限得上兩位數。不過吉川交出了一份更高水準的答卷,然後連戰了三年,就是《宇宙刑事》系列。

接著看富士電視台這邊,七十年代中期走永井豪的巨大機器人路線時,東映動畫在富士電視台黃金時間建立起兩個專屬節目檔。星期日晚上七點鐘在播魔神系列,星期四晚上七點鐘在播蓋塔機器人系列。七十年代末科幻風潮時轉為松本零士路線後,星期日晚上七點鐘在播《太空西遊記》,星期四晚上七點鐘在播《銀河鐵道九九九》。

魔神系列的第三作《幽浮機器人古連泰沙》,開播三年後被引進歐洲播出,一不留神就火遍了全國,跟法國人義大利人提這相當於跟中國人提高倉健。於是東映動畫野心就來了,上回是不小心,這回乾脆做個刻意討好洋人的片來賺更大一票,所以在《太空西遊記》後面接上個料理亞瑟王傳說的《圓桌騎士物語》。剛經歷了無心插柳柳成蔭,怎麼就不信有心栽花花不開,結果真的不開。不開就路線變更,可還是不開,那就只好低調撤軍了。

撤軍了誰斷後呢,當年給富士電視台安利《魔神Z》的旭通信社電波聯絡部部長關谷豬三男,決定用連載中的漫畫《阿拉蕾》來救場。東映動畫的今田智憲總裁剛看《阿拉蕾》的時候,就覺得這玩意兒動畫化能有戲,馬上指示下面製作個樣片出來,並且作成企劃書用來提交給旭通信社和富士電視台。星期日晚上七點鐘是旭通信社的專屬檔,當然預定目的地就是這裡了,富士電視台也沒問題。

結果問題出在原作漫畫方面,集英社的《周刊少年跳躍》編輯部不想動畫化。因為擔心的邏輯是,本來在看漫畫的讀者,會棄了漫畫轉而去看動畫。而且電視節目這個東西,應對收視率變化的同時,變數也大。只要不是出爆發性大人氣的節目,大體是幾個季度到一年就完了,這下本來棄了漫畫去看動畫的觀眾也就跟著畢業了。

出版社方面搞不定,這就要輪到渡邊亮德出場了。渡邊再次發揮他的怪物屬性,搞了半天集英社的長野規都是他的酒友,這是《周刊少年跳躍》的初代總編,當時已經成了集英社的專務董事。長野跟渡邊的酒友關係有十幾年了,從六十年代中期渡邊剛調到東映電視課的時候就是。不過他們還沒有過工作上的應酬,但這回長野可終於栽在渡邊手裡了。長野服了最後扔下一句話給渡邊,說夥計你對業務一無所知,但你的優點就是對各界能幹成業務的人無所不知。於是《阿拉蕾》動畫化的事談成了,只是這一來二去也拖晚了,旭通信社已經撇下東映動畫另上救場片了。

同時期一九八〇年,富士電視台給東映動畫在星期三晚上七點鐘又開了一個新節目,《銀河鐵道九九九》的製作陣容來干。這是個拳擊題材的《加油元氣》,動畫化時原作漫畫已經連載五年了特有人氣,所以富士電視台也特有信心,準備這片收視率沖高然後變成連續播出好幾年的長期節目的。但是這個時間段的對手,日本電視台在播復活的新作《鐵臂阿童木》,東京放送電視台在播《愛迪奧特曼》。《加油元氣》雖然是三者中最高的,但完全不夠富士電視台想像的那種程度,雞肋人氣。那就拿《阿拉蕾》來接上,於是旭通信社與東映動畫與萬代在富士電視台的專屬檔就整個移過來,這條系譜移動後我稱呼為愛神線。

《阿拉蕾》連播了將近五年,當時那個人氣怎麼怎麼爆就不再描寫了,不分男女老幼人氣都集中爆發,所以合起來才有那麼怪物的收視率。不過這片有個注目點就是,明明是少年漫畫的原作,但是在小女孩中的人氣異常高。本來作品的主角也不是阿拉蕾,而是造阿拉蕾的則卷博士,結果阿拉蕾人氣爆了徹底推阿拉蕾。商品化時主要購買力來自女孩,成為接力《小甜甜》的一棒,反而達成了在朝日電視台沒能達成的事。

委以重任的腳本家也是東映動畫的兩員幼女片大將,雪室俊一和辻真先,然後辻又甩鍋給在第三期東映魔女子系列歷練了的弟子金春智子。所謂歷史性的大名作《阿拉蕾》,另一種意義上是參與的名人太多。無論是當時已經有名氣的,還是新人時代的後來的名人,甚至有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集中扎堆在這裡出道的。比如腳本家井上敏樹、島田滿、照井啟司,演出家更是泛濫一排成了新人練級基地了,西尾大介、芝田浩樹、上田芳裕、竹之內和久,還個個都後來成氣候了。

轉過頭看天使線,朝日放送電視台自從用雪室俊一原作的《斯潘克》翻身後就吃到甜頭了,跟旭通信社堅持幼女片路線。可活下來是活下來了,還是缺乏穩定的人氣來源,飽了一頓也不能保證下一頓。一年試一回後,第四年決定找上東映動畫來試。朝日放送電視台與東映雖然當年有過合作《魔女老師》,與東映動畫的合作這還是第一回。

東映動畫底氣硬,製片人是簱野義文,找上我這裡了那我就不用有漫畫原作的了,咱來玩原創的。玩原創的幼女片那可得用安心的老將,系列導演用葛西治,系列構成用雪室俊一,哎真叫一個穩如東映。當然,玩了原創也不意味著講談社就沒事幹了,跟講談社的孽緣算是已經定下來了。原創動畫也可以反過來漫畫化去連載嘛,慣用的多媒體聯動宣傳套路。新作《尖帽子的美墨兒》一九八四年春開播,也戰了一年。這是個比較奇葩的幼女片,因為主角不是一個人,採取的是雙主角模式。而且兩個主角還是對照的設定,這樣描寫起劇情來更好出現戲劇衝突。這在現在看來已經是個經典模式了,東映動畫這還是第一次。

不過這片還是沒成老將掌控,倒成了小將奪眼球的機會。一年份的節目,有半年都給了小將演出家施展。老將主要是三個人,除了系列導演葛西以外,還有設樂博和久岡敬史。葛西和設樂那都是說過的熟人了,幼女片和蘿蔔片參加多了的老將,久岡沒啥存在感,不過也是第一期東映魔女子系列以來每作有點份的老司機。小將主要是兩個人,一個佐藤順一,一個貝澤幸男。

佐藤和貝澤,加上梅澤淳稔,再加上西尾大介和芝田浩樹,這五人戰隊是同一年上學、同一年畢業、同一年入職東映動畫,這麼個同期之誼的哥們。這個上學和畢業是啥意思呢,不但指一般意義上的上學,而且是東映動畫進入八十年代剛剛開始培育新人的研修生制度,他們是招進來的第一批學生。西尾和芝田在《阿拉蕾》練級,於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陸續升格為正規演出家,在那裡出道了。而佐藤呢一九八三年在參加少女漫畫為原作的戀愛片,與貝澤一起練級當演出助手,系列導演是葛西。

貝澤就在這裡升格出道了,葛西還給他的出道回親自畫分鏡。佐藤則不在這裡,同一年他在富士電視台星期四的那個黃金檔,與梅澤一起練級當演出助手,這邊系列導演則是設樂。梅澤和佐藤都在這裡升格為正規演出家出道,不過剛出道是剛出道,行規是這不意味著立刻就獨當一面。實景攝影的電影和電視劇也是這樣,你做助監督幹了一陣子,給機會當了一次監督,但當助監督還是要繼續干一陣子。輪到《尖帽子的美墨兒》,這回又變成佐藤和貝澤在一起當演出助手了。梅澤是沒來,他接著參加富士電視台星期四黃金檔的新作去了,不過跟他一起出道的作畫監督來了。梅澤的演出家出道回,那集的作畫監督也是新出道第一次就任作畫監督的,這個人叫青山充。

佐藤和貝澤在這裡既做演出助手也做演出,兩個人頂起半年份。佐藤第一次在這裡亮相負擔演出時,這回是設樂給他畫分鏡。就因為在這裡的演出,佐藤被葛西盯上了,說你這小子對我胃口,那電影就交給你了。也就是東映漫畫祭上映的短篇劇場版,本作身為幼女片當然不可能是主力作,只是個湊數用的並映作,東映漫畫祭的制度參照隔壁連載的《東映與周日早間 六十六年的系譜》第十九回後半。而且不是新作,只是電視版的兩集前後篇再次編輯的總集篇。但兩集的演出分別是葛西和佐藤,劇場版時監督名義卻只有佐藤單獨,葛西不要了就讓佐藤一人當監督了。這就成就了佐藤的映畫監督出道,上世紀時動畫的演出家能夠擔任映畫監督,還都是門檻很高的事。

可這片就還是有個最大的弱點,人氣不高。三年前朝日放送電視台用《斯潘克》一舉沖高時,能達到十五個百分點以上,後一年就只能有十個百分點了,再到這時已經剩一位數了。八十年代雖然已經不再是收視率作為唯一標準的收視率至上主義時代,可普通幼女片本來又沒很多商品可賣,收視率再一不給力那就只有左遷處分了。因此慣例到了十月份的電視台改編期,《美墨兒》便被踢出黃金檔,步前輩們的後塵給趕到周末大清早。至於這流放地的精確坐標在哪裡呢,星期日早上八點半。

【次回預告】

系譜篇最終章。

最後今天再講一個小故事來結束。

一九八一年《阿拉蕾》動畫化後爆發性的人氣,遠超《周刊少年跳躍》編輯部的想像,從此就願意積極把自己連載的漫畫搬上電視了。一九八二年初夏,曾任第二代總編的中野祐介,正在圖謀把連載中的另一人氣作品搬上電視。這是摔角題材的漫畫,情節有一定的東映武俠片時代劇電影的風格,漫畫在小學生之間已經獲得了明顯人氣。中野於是跟各種電視台關係者或製片廠關係者安利這個作品,可是沒人吃他的安利。因為這玩意兒確實挺奇葩,搞笑包袱的品味也讓初看的人容易囧到,要搬上電視屬於有點不對口的。

中野最後只能放大招,他覺得這個事只有找渡邊亮德了。跟渡邊聯繫後,渡邊狠刷了一波時髦值,啥也不問立刻就答應下來。第二天渡邊就找來吉川進,說要把這玩意兒搬上電視,其實他自己根本沒看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作品。吉川看了就囧了,回話說部長啊,這是個摔角格鬥的題材。要找會摔角的演員就算找得到也不夠數的,這漫畫拍電視劇實在是太勉強了。渡邊這才會過來,哦,那就動畫。當場一個電話再打給有賀健,就是那個東映動畫的企劃部長。

有賀接了任務,就去跟各方聯繫,可果然大家都是正常人。就是說一般是沒人敢輕易冒這個險的,哪個電視台哪個贊助商都沒有接受的,就算是跟東映集團經過這麼些年已經好成親兄弟的萬代,跟人家一提也面露難色。萬代的態度是,摔角題材的漫畫角色都是人形,這是典型的不適合商品化的類型。渡邊於是親自來嘴炮說服,萬代的頭頭山科父子,當年可是仰仗渡邊的大恩。渡邊半拜託半威脅,說就看在咱們這麼多年交情的份上,希望這次你別作聲老實接下來。萬代老實了,還真就接了。

可是要搬上電視,最關鍵的要素還是電視台,電視台方面腫么辦。渡邊一個電話再打過去,打給日本電視台,專務董事中野曠三。中野原本是讀賣電視台的人,後來調職到聯播關係的日本電視台的,當年《巨人之星》和《宇宙戰艦大和號》這些名作的幕後黑手都有中野的份。那他跟渡邊什麼關係呢,當年《虎假面》時候的工作上的小夥伴。不過早在那更之前,渡邊和中野其實也已經經常在銀座喝酒了。

渡邊就一句話,希望你啥也別說,播出《金肉人》。中野也就問一句,這片能火嗎?渡邊回答,能火的,理由是因為哪兒都反對出這片。好了,成交,這片的事中野包了,廣告代理商也是日本電視台來定的。於是一九八三年春《金肉人》開播,這片後面的具體故事就不講了。

就是這麼個小故事,不屬於目前為止講過的哪條系譜的故事,但是適合在這個《系譜篇》順便講講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Anitama新聲:工作與人性不可得兼
京極尚彥專訪(二):PV演出與《LoveLive!》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