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汶川地震救援立大功,這款軍機需5人駕駛,一小時消耗2.5噸燃料

汶川地震救援立大功,這款軍機需5人駕駛,一小時消耗2.5噸燃料

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整整10年,當初地震的慘狀,今天已經重新建設一新的城市,都在向外界訴說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勇敢和不屈。在當時,由於地震導致地面道路大多損毀,為了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災區救災,我國政府指揮陸軍出動了大量直升機參與救災,包括黑鷹、直-8、米-17等直升機在運輸傷員、運送災民、調集部隊、運輸補給等任務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清理堰塞湖的工程中,由於我國去缺乏重型直升機,所以不得不緊急向俄羅斯租借了大型的米-26直升機,用於吊運重型機械。

米-26「光環」超重型直升機由著名的蘇聯米里設計局(現在的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設計並製造。米-26於1970年開始研製,1977年首飛,1980年定型量產,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大的直升機。米-26直升機機長40米,旋翼直徑32米,飛機高8.15米,飛機空重28.2噸,最大起飛重量56噸。米-26的最大載荷高達20噸,與當時洛克希德公司C-130運輸機的載荷相當。尤其有特色的是,米-26和蘇制安-12中型運輸機通用機體。

米-26最初的設計目標是替代蘇聯原先的米-6和米-12型直升機,並要求能夠從蘇聯的陸軍集結地,運送自重超過13噸的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運輸車到西伯利亞,並能協同伊爾-76和安-22重型運輸機,把彈道導彈等裝備運送到偏遠隱蔽的地區部署起來。同時,由於兼顧了軍民兩用的思路,米-26在森林防火、自然救災和搶險中都有出色表現。特別是汶川地震時,米-26是唯一可以把重型挖掘機運送到各堰塞湖,進行工程搶險的唯一直升機。

米-26的機身採用全金屬鉚接設計,後艙門備有摺疊裝卸跳板。機身下部為不可收放前三點起落架,每個起落架有兩個輪胎,前輪可操縱轉向,主起落架的高度還可作液壓調節。由於和安-12通用機體,所以米-26的貨艙特別巨大,足以容納蘇聯各型步兵戰車和傘兵戰車,在不運輸重型裝備時,最多可容納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執行傷員運送任務時,最多可運送60張擔架和5名醫護人員。

由於性能出色,米-26的生產從1980年一直延續到2014年,期間,米-26參與了著名的「切爾諾貝利」事故救災,並在1999年承擔了從西伯利亞運回巨大的猛獁象遺體的任務。不過,國人對於米-26的認識最多的,還是汶川地震救災活動。

在汶川救災中,我國調用了哈爾濱飛龍專業航空公司的1架米-26,並從俄羅斯緊急租借了1架米-26,用於救災活動。「米-26」則擔負吊運大型設備飛往救災現場的運輸任務,共計吊運推土機、挖掘機、鏟車、油罐及集裝箱等60餘台,吊運總重達800餘噸,為地震搶險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5月20日,1架「米-26」僅飛行2架次就將一個村的近230名村民疏散到安全地帶。

雖然米-26性能卓越,但是其畢竟是蘇聯1970年代研製,1980年代量產的直升機,從量產到今天已經過去近40年,其技術已經相對落後,特別是其駕駛複雜,需要5個人協同才能有效駕駛該機。而且米-26所使用的D-136渦軸發動機雖然功率高達8500千瓦,但是燃油消耗量也奇大,其燃料消耗高達2.5噸/小時,因此導致飛行成本奇高無比,被稱為「油老虎」。

有鑒於米-26所表現出的優異性能,以及其存在的問題,我國在汶川後不久,便立項上馬了我國自己的重型直升機項目。目前我國正在和俄羅斯合作,開發我國代號「直-40」的新式重型直升機,相信很快,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重型直升機翱翔在藍天上,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魂志 的精彩文章:

印度這款最新戰艦將服役,大眼一瞟,至少融合4國技術還叫國產?
西方這國將研發部署量子雷達,中國已走在前列,隱形戰機的剋星!

TAG:兵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