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競賽,歐洲抱團防掉隊
海爾集團在德國漢諾威工博會上展示的AI成果。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按:在發展人工智慧(AI)方面,德法英等歐洲國家現在想的肯定是「千萬別掉隊」,這種與美國、中國等國競爭的緊迫感隨處可見:德國總理默克爾5月18日將與全國重要的人工智慧專家舉行首次最高級別的AI會議。4月,歐盟委員會提交「歐盟人工智慧」戰略報告,媒體更是炒作歐洲應成立跨國的AI研究所,稱其象徵意義堪比二戰結束後建立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3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公布宏大計劃,想在2022年任期結束前將法國推向全球AI領域前沿,趕超美國和中國。英國則在去年就公布報告,計劃在短期內提升AI產業對國家經濟的貢獻率。德國《焦點》周刊10日如此評論:無論如何,AI已成為未來工業革命的重要陣地,「誰佔領AI高地,誰就可以獲得數據主權,成為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並預言「這場AI戰爭的結局將在10年內揭曉」。
贊:中國發展AI有遠見!
「歐洲企業2016年對人工智慧(AI)的投資金額僅為40億美元,而同期亞洲、美國分別為120億美元和230億美元。在AI領域,中國和美國已呈現出明顯的全球競爭力,歐洲也希望加大投入以在這個領域達到最前沿!」4月25日,歐盟委員會在向歐洲議會提交「歐盟人工智慧」戰略報告時,負責歐盟數字統一市場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安德魯斯·阿西皮講了這樣一段話。
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稱,這份「歐盟人工智慧」戰略報告描述了歐盟在AI競爭中所處的國際地位,目的是提升歐洲AI競爭力,「該報告的出台,預示著歐洲正式開啟與美中的AI競賽」。報告建議歐盟採取三大措施:一是帶動公共和私人資本參與,投資200億歐元,重點在與AI相關的交通、醫療等關鍵領域,包括資助歐洲各國AI研究中心的聯網、AI項目的試驗和測試等;二是促進教育和培訓體系升級,以適應AI給就業崗位帶來的變化;三是研究和制定AI新的道德準則,以捍衛歐洲價值觀。
「歐盟人工智慧」戰略報告出台時,被稱為「全球工業技術晴雨表」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正在舉辦。《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一些中國企業展示的AI成果受到關注。如海爾搭建的智能製造COSMOPlat示範線,共使用8類15項AI等創新技術,涉及人臉識別、視覺識別、安全防護等。華為則展示了以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PSA集團)的車輛為基礎的互聯汽車。它可以通過語音來操作車載導航儀,或進行安全駕駛的診斷等。華制智能還攜手著名的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DFKI)發布了「AI+智能製造」聯合合作項目。
展會期間,有德國工程師告訴記者,在發展AI產業領域,中國很有遠見,走對了路。德國慕尼黑工業學人工智慧專家馬庫斯·古爾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這個領域,中美已經起跑,而歐洲還在做準備動作。尤其是中國,不僅企業投資巨大,政府也強力支持,民眾接受程度又高。如果現在不追趕,歐洲恐怕會在AI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失去競爭力。」
「中國將成為無人駕駛汽車業的『領頭羊』。」最近一段時期,歐美媒體有很多類似的對中國發展AI產業的議論。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文章在建議歐洲國家集中力量發展軍事人工智慧時提到,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BATX)和美國的谷歌、亞馬遜、臉書、微軟(GAFAM)都加入到各自國家發展的AI項目中,而且「中國很容易將AI的應用從民用轉移到軍事」,因此 「法國也要嘗試採取與中美兩國相同的戰略」「歐洲國家要抱團,打造一個人工智慧的歐洲,否則它們可能會被其他大國及其科技公司壓制」。在一片「中國將在AI領域趕超美國」的聲音中,也有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報告得出「中國的AI實力只有美國一半」的結論,但該報告還是肯定,中國AI產業過去幾年有顯著進步。
慕尼黑工業大學人工智慧專家馬庫斯·古爾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除了企業的投入,人工智慧還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支持。他認為中國政府要求中小學設置AI相關課程是明智之舉。中國民眾對AI的接受程度很高,如已有人臉識別的餐館等。相比,歐洲人因為怕隱私被侵犯,有的拒絕人工智慧。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一項國際研究表明,只有23%的受訪德國企業擁有在生產中使用AI的明確戰略。德國工程師協會最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該國僅有14%的公司準備好有效使用AI技術。
急:錯過AI革命損失大
「德國會在人工智慧領域落後嗎?」德國《法蘭克福彙報》提出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歐洲各國政府目前正紛紛制定AI發展戰略。德國總理默克爾5月18日將首次與國內AI專家舉行最高級別會議。6月初,德國還將出台AI戰略文件,創建AI監管框架。德國電視一台相關報道說,「德國力爭贏得AI競賽」,還要防止本國AI企業被中國等國的企業收購。
據法國《資本報》爆料,馬克龍總統和經濟部長勒梅爾今年3月底專門邀請「臉書」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法國人勒丘恩、設計出能通過高考機器人的日本專家新井紀子、領導谷歌DeepMind做出「阿爾法狗」的哈薩比斯等大牌專家餐敘。馬克龍在宣布法國AI發展藍圖的同時爭取他們的加入。根據馬克龍宣布的AI發展計劃,法國要創立一個國際級研發中心,培養AI人才,打造AI領軍企業。受到法國AI發展雄心鼓舞和「馬克龍效應」激勵,一大批國際信息科技巨頭公司接連宣布將在巴黎設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其中有IBM薩克雷研發中心、三星巴黎人工智慧研發中心、谷歌巴黎研究所等等。
儘管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未來是AI的時代,法國要成為AI強國」,但在《環球時報》駐法國記者看來,法國民間及輿論對AI的認知程度和熱情遠沒有政府高。在這個民眾還離不開支票付賬、信件通告的國家,人們對新科技、新事物的抵觸遠大於好奇。法國證券交易網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儘管有76%的法國人認為法國在AI發展上處於落後地位,但還是有六成受訪者對AI持擔心態度,有46%的人擔心AI會搶走自己的飯碗,認為AI能改善生活的只有39%。
在這場AI是威脅還是機遇的辯論中,法國明星議員、數學家維拉尼十分嚴肅地提醒公眾,國際排名顯示,AI發展第一梯隊國家是美國、中國、英國、加拿大和以色列,法國連前五名都沒進。作為馬克龍總統人工智慧發展計劃的主要推動者,維拉尼甚至說:「如果法國還不發展AI,那麼未來裝備法企的將是來自別國的程序和機器人,我們將一步步淪為『網際網路殖民地』。」《論壇報》直言「法國幾乎錯過AI革命已是既成事實」。
怕:人才流失到他國
當美國科技巨頭進駐法國時,法國人又有了新的擔憂,那就是法國企業或許在AI方面少走彎路,但也會形成對國外高新科技的過度依賴。法國AI初創公司維嘉(Vekia)創始人戴維說,國際巨頭在法國建立研究基地為它們提供了直接了解法國AI初創企業動態的窗口,方便它們挖走優異的法國人才及收購法國初創企業,結果可能導致法國AI人才及基礎的流失。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報道,為培養頂尖人才並把他們留在歐洲,歐洲科學家計劃創建大型跨國人工智慧研究所,而創建研究所的初衷與二戰後在日內瓦附近創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原因相似——重建歐洲物理學體系和扭轉最優秀人才及科學家向美國流失的局面。
在德國漢堡大學信息科學系多模態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建偉看來,歐洲的跨國AI研究所目前還只是倡議,說明歐盟各國意識到美國AI公司對人才的爭奪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但在歐洲設立大型跨國研究所的可行性還不是很大,因為AI可以通過人力分散來做,不一定非要聚到一起來干。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德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最大的優勢在於,20多年來無論是處於低谷還是高峰,德國專家都在持續不斷地進行基礎性研究。因為德國的研究體系是專家主導,一線的教授學者有很大發言權,看得比較長遠。在低谷時,不太容易受投資人的干涉。在眼下比較火熱時,也不會過分樂觀,急功近利。
德國等歐洲國家在AI領域的實力並不弱,現在它們更多的是意識到在行動上比美國和中國慢了半拍。張建偉提到德國的另一個優勢是人才儲備雄厚,以漢堡大學為例,在25年前,自然語言處理、知識推理、機器視覺方面的學科設置就很全。粗略估計,德國上百所大學,至少有上千名教授級學者帶領團隊從事人工智慧研究,每年培養出來的博士、碩士級人才接近兩萬左右。經過多年積累,這個數量是很大的。
盼:和中國建立合作項目
有著「AI和計算機之父」之稱的阿蘭·圖靈是英國人,在歐洲,英國是公認的AI強國。英國政府去年10月公布《發展英國人工智慧產業》報告,提出在2035年之前,AI將為英國經濟帶來8140億美元的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將由現在的2.5%增加到3.9%。報告建議,英國政府應加大對AI的研發投入、加強大數據的管理和共享、培訓更多AI人才,確保英國在AI領域處於世界領先行列。
總部位於約克郡的Optalysys公司是一家從劍橋大學走出來的創新企業,致力於開發光計算解決方案。該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尼克·紐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AI領域的光計算在中國和美國都是一個新的發展領域,但近年來,兩國的科技巨頭已通過大力扶持初創企業以及內部研發,使光計算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
尼克·紐提到自己的公司正與中國、日本和美國的科技巨頭合作,經驗告訴他,中國發展AI有著「勢不可擋的雄心」,並且有豐碩的創新成果。他還提醒說,全球計算機領域目前面臨著巨大挑戰,特別是如何解決AI領域日益增加的處理速度需求。這不僅是針對雲端,還包括伺服器設置,以及諸如無人駕駛汽車的局部點。尼克·紐認為,光處理為這些需求提供了解決方案,如果中國真的想成為AI的領軍力量就必須準備好採用這些新技術,同時還必須考慮引進國際技術和人才。要做到這一點,與全球領先的大學和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和項目合作是關鍵。
尼克·紐還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已經製造出一些強大的AI晶元,尤其是在手機領域,如擁有專門中樞處理器的華為Kirin 970。這顯然有利於中國生產自己的晶元,打造自主研發AI系統的一部分。」【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特約記者 青木 潘亮 環球時報記者 黎巧毅 范凌志】
※「九二共識」名詞創造者提醒蔡英文,越搞「台獨」越是「自尋死路」
※俄外交部就「斯克里帕爾事件」列數英政府三大謊言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