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對美國大豆加稅,美國人怎麼說?

中國對美國大豆加稅,美國人怎麼說?

美國的有關分析人士說,可能的中國大豆關稅並不是一場「災難」

中國和美國正在進行一場貿易戰,可能影響

美國大豆和高粱的出口。

華盛頓特區。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USSEC)的一名分析師說,儘管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25%關稅的威脅對美國出口商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但這並不是一場災難,也不會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我們不希望看到關稅生效,因為我們希望進入所有市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SEC)分析師John C. Baize和John Baize表示。「雖然這將是負面的,但不會是一場災難。」

中國威脅要對包括大豆在內的部分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以報復美國對中國進口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的關稅。

Baize表示,自中國將大豆納入報復性制裁名單以來,大豆合約已被取消約10萬噸。截至4月26日的這一周,一份運往中國的貨物被重定向到越南。

但美國也收到了一些訂單,包括在9月1日開始的新市場年期間的阿根廷訂單。這個國家的農作物已經遭受了相當大的損失,大豆的整體供應從而變得緊張。

「我們正在接生意,」Baize說。「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除非它持續發生多年。」這將刺激南美更多的大豆生產。

我們有理由推測,在美國未來道路上,中國市場的份額可能會更小。中國買家不會希望再次冒這種風險。

「如果最終結果是我們繼續出售我們需要出售的大豆,而中國在我們的出口中所佔份額較小,那也不全是壞事,」Baize說。

John Baize, USSEC分析師

去年,美國61%的大豆出口流向中國。他說,這讓美國變得脆弱,並依賴於一個並不總是公平的國家。

「我希望看到我們在更多的市場上擴張,」Baize說。

Baize認為,有足夠多的其他市場來吸收原本會流向中國的東西。此外,考慮到中國需要的大豆數量,它可能仍需要從美國進口。

中國將需要1億噸大豆。Baize說,巴西可以提供7300萬噸,留下2700萬噸。即使中國從其他地方進口1000萬噸,鑒於阿根廷的乾旱情況,這將是困難的,但仍有必要從美國進口。

他說:「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也會有大約5400萬噸的大豆進口。」「這將接近我們今天的出口量,甚至可能稍微好一點。」

Baize說,這是中國傳統上對中國出口的一個緩慢的時期。在市場年的頭七個月里,出口的大豆約有91%是出口到中國的。

他說,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出售的大豆數量大致相同。但是,在未來的出貨中,不太可能有更多的產品銷往中國。

他說:「如果關稅生效,沒有人願意在海里擁有一艘船。」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採取所謂的「恃強凌弱」策略,加強檢查,推遲幾周的發貨。

「他們試圖發出一個信號,『不要惹我們,』」他說。「他們應該小心;這種策略可能會適得其反。它真的會讓對方感到不安。希望我們能開始談判的道路。」

美國貿易代表團上周訪問了中國,但在解決爭端方面沒有取得多大進展。一個來自中國的團體預計將於下周訪問美國。

Baize說,大豆種植者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但理解政府的強硬立場是由於對華貿易逆差以及中國對WTO的鬆散解釋。

「沒有太多的行業可以做。」我們已經表達了我們的觀點,現在是在政府的法庭和中國的法庭上,」貝澤說。「貿易正在盡其所能,為任何發生的事情設置最低限度的風險。我們只需要看看時間會帶來什麼。

美國高粱行業也在尋找新的市場,此前中國在4月18日對美國高粱進行了178.6%的初步反傾銷稅。

美國穀物理事會(USG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湯姆·斯利特(Tom Sleight)說,當這項關稅生效時,大約有30艘船在向中國運送美國高粱。

他說,委員會和商人必須迅速為這些貨物找到住所。除了四五艘船外,所有的船隻都找到了一個可以去的地方。

「我們能夠在沙特和西班牙找到市場,」他說,但價格打折。

中國商務部表示,在中國政府正在進行的反傾銷調查期間,這些條款是臨時性的。對此事的最終裁決沒有給出時間表。

Sleight說,中國進口商也感到了壓力,因為他們已經為穀物訂約,並指望發貨。

新的高粱作物將在未來四至六周內收穫,這增加了形勢的緊迫性。

「莊稼需要一個買家,」Sleight說。「我們正在努力使這種穀物被出售。」我們已經指示我們的員工加倍努力尋找新的市場。

在2016年至2017年,中國是美國高粱出口的首選目的地,產量為480萬噸。這個國家約佔高粱出口的70%。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考慮將出口市場多元化,」Sleight說。

USGC正與日本、韓國和墨西哥合作,增加高粱進口,以及哥倫比亞,在那裡它可以用來生產先進的生物燃料。

他說,他希望中國和美國能夠解決貿易爭端,但希望快速解決問題可能過於樂觀。

「我們的政策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Sleight說。「我們將繼續為其他市場努力,儘管價格較低。」

「中國一直是一個獨特的市場,它願意為美國高粱支付溢價。我們現在失去了優勢,」他說。

5月10日美國農業部的報告稱:

2018/19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預計將增長610萬噸,達到創紀錄的6230萬,而豆粕和豆油出口預計分別為1120萬噸和95.3萬噸。

中國大豆進口預計將增加600萬噸,至1.030億噸,豆粕出口保持穩定在100萬噸。預計豆油進口量將下降10萬噸,至35萬噸。

美國農業部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美國農產品貿易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中國農業生產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業政策的不斷發展,使中國成為全球農產品市場最活躍的參與者之一。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進口國,現在中國的官員正在調整政策以適應中國作為農業進口國的新地位。鼓勵中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上投資中國的進口產品,是中國控制其食品進口的戰略之一。

對進口飼料原料的需求,以支持日益增長的畜牧業,在降低中國進口關稅和其他壁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中國進口更多的肉類和牛奶,中國的畜牧業已將提高生產率作為一項重點。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全球農業貿易,中國政府開始補貼農民,支持農產品價格(見中國農業支持政策的增長和演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rDDGS 的精彩文章:

亞洲玉米買家轉向美國供應 因巴西重點出口大豆

TAG:MrDD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