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這些梨園蛀蟲在,京劇也好不了!

有這些梨園蛀蟲在,京劇也好不了!

暗中觀察

默默關注

GIF

李文才先生珍藏的李少春先生講話錄音

有這些梨園蛀蟲在,京劇也好不了!

文:李文豪

京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共同財富,每一個人都有喜愛京劇、欣賞京劇、研究京劇歷史的權利,在現今傳統戲曲式微的情勢下,更應該讓人們儘可能的了解京劇、愛上京劇。凡承繼家族事業的梨園子弟,或是以名家後人自稱的後生晚輩,都應不遺餘力地宣傳京劇、弘揚京劇,為京劇的振興擔負起一份責任。

可偏偏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有的是名家之後,有的自封某名家之「弟子」、「傳人」,還有厚顏無恥者自詡為某派「資深研究者」、「資深收藏家」,實則是消費前人名譽,拿著前輩留下的珍貴資料囤積居奇、待價而沽,是真正的梨園蛀蟲、守財奴。

梨園史料被肆意售賣

這些梨園蛀蟲中,有的也是演員,然而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比之同輩猶有不足,比起先祖則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卻還總是要拿自己的先人標榜自己,張口閉口就是「我父親如何如何」,「我祖父怎樣怎樣」,崽賣爺田不見心疼,崽喝爺血卻是樂享其成。

還有的乾脆連演員都不是,舞台上的事情說不出個所以然,然而「法律」意識卻是特別的強。有些先祖遺留的資料文物或是自己收購的梨園遺珍,便要開始在前人的藝術成就中分一杯羹,若是見到別人分享了這些珍貴資料給廣大的京劇愛好者,便會立馬跳出來「維權」,所為的不過是一點散碎銀子,至於這些珍貴資料的藝術價值,我想他自己都未必清楚,知不道道不知,只求倆小錢兒買屁吃。

《尋找李少春》收購的資料也常常被人在不告知的情況下轉載,然而本刊卻覺得這其中沒有「維權」的必要,這些資料雖然是《尋找李少春》出資購買的,但本意就是為了讓這些資料不再被售賣,而是直接的分享給愛戲的人們,善莫大焉,何必拘泥。

某公眾號自行轉載《尋找李少春》的推送內容,上面還留有「七尺間寄藏」(本刊總編孫佳良的藏書印)的印文

梨園逸事為人所津津樂道,梨園裡的糾紛卻最令人作嘔。這一位藝術家與徒弟決裂、那一位名家後人出來打官司維權;這邊老先生剛去世,立馬有不肖子孫售賣遺物;那邊廂,一派組團去八寶山為祖師爺哭墳藉此標榜「正宗」,真箇是「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梨園落得個烏煙瘴氣,京劇藝術也越發沒落,真真是「甚荒唐」!

去世的老先生不會開口說話,「託夢」種種也是無稽之談,這些老先生的親人也好、傳人也罷,是演員的唱好戲,不是演員的,若還念及自己有一份梨園血脈,便應為京劇做出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若是不願意為京劇貢獻力量也不要肆意的在京劇藝術上指手畫腳,你們身上有前輩名家的血脈,卻不代表著你也同時繼承了前人的藝術血脈,不要舉著前人的牌位出來刷存在感。

對於那些珍貴的資料,也希望擁有者不要做守財奴,京劇的受眾面在不斷地縮小,然而這些優秀的藝術精粹卻還在私人手中不見天日,如果你們真的心疼京劇藝術、真的對京劇藝術有感情,對於前輩藝術大家有著一絲絲的敬仰,也請你們不要再在這裡待價而沽,頂尖的藝術不應該成為棺材瓤子,他們是老先生們留下的錦囊、仙丹,或許可以為現在的頹勢注入新的活力,最起碼可以讓現在的演員與觀眾了解到藝術的更高境界,京劇不是在舞台上演「數」,走技巧,老先生的表演是有人物的、有內里的,是可以讓人看後三天不知肉滋味的。

熱心觀眾為《尋找李少春》提供的李少春先生演出《宋景詩》的珍貴資料

梨園中不乏高風亮節的大義君子,如方榮翔先生,就曾在裘盛戎先生去世後,向有關部門申請,購買了裘先生的行頭,一方面補貼了裘夫人的經濟,另一反面,方先生並沒有把這些服裝佔為己有,而是變成了山東省京劇院的公共財產,後輩的裘派演員,只要你的藝術水準足夠高,都可以穿著上這些珍貴的服裝為觀眾表演。

方榮翔先生與恩師裘盛戎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李少春 的精彩文章:

TAG:尋找李少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