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慧教育理念
快樂學數學
決定孩子未來發展高度的是家長和孩子的思維模式!而思維模式從某個角度來看取決於人們對能力的兩種不同理解:一種認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證明;另一種則認為能力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通過學習培養的。我們首先從宏觀的國家層面來討論這個問題,美國和歐洲的教育偏向於第一種導向,社會分層延伸到教育體制,體現出教育的分層現象,主要是能力強的人學習更難的課程,將來從事創造更大價值的工作,能力弱的人提倡快樂學習,將來從事低難度、低價值的工作。亞洲的教育包括韓國日本,偏向於第二種導向,認為人是可以通過後天刻苦的學習、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能力的發展,最終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更注重應試教育,強調教育的公平。到底誰才是對的?大多數專家同意,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天性和後天培養通常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了解到,人類在終生學習和大腦發展方面比我們自己想像中的更有潛力!當代智力研究領域的權威羅伯特.斯騰伯格寫到,人類的許多專長並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決定的,而是通過有目的的鍛煉獲得的。學者們的激烈討論是一回事,而去理解和接受他們的觀點能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又是另一回事了。接下來我們回到微觀個人層面,如果你偏向於第一種觀點,你就進入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如果你偏向於第二種結論,你就進入成長型思維模式。進入一種思維模式就如同進入一個新世界。在一個個人能力固定的世界裡,成功的定義需要你證明你的聰明和天賦,證明你的價值,而在一個能力可以改變的世界裡,成功的定義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學習新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在前一個世界裡,遇到挫折意味著失敗。得到一個糟糕的成績,沒做好一件事都意味著你不夠聰明,不夠有天賦。而在後一個世界裡,自身沒有成長,沒有達到想達到的目標,或者沒有完全潛能,才意味著失敗。 在前一個世界裡,你逃避挑戰,不願意看到不完美的自己,或者不願意別人看到不完美的自己,這讓你養成了拖延的壞習慣,因為你總想等到更完美的自己出現,更完美的條件出現時,才願意走出第一步,你害怕付出太多的努力去完成一件沒有把握做好的事,害怕自己被戴上不聰明、能力不強的標籤,這讓你失去了很多可以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在後一個世界裡,你喜歡追求挑戰,當然也看中結果,但更看重結果背後的原因,和發展的可能性。在天才數學家陶哲軒的訪談中,他說到,下道題我不會做,也會很難過、氣憤,但是我更想知道別人是怎樣做出這道題的,這道題背後的原理是什麼。這就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他更加關注的是為什麼我不會做,別人是怎麼做的,我要學會這種技巧,讓我變得更有能力。因為抱有開放的心態和發展的思維,和不受追求完美結果的束縛,任何時候都是開始工作和學習的好時候,你不會拖延行動的步伐,不需要等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才邁出第一步,你會在干中學,在學中干,高效率地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自身能力。思維模式是一種信念,雖然是強大的信念,但是你可以做出選擇!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呢?第一,不要給孩子貼標籤。首先喜歡給孩子貼標籤的家長,很可能就是偏向於固定思維模式的家長,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首先我們要讓自己接受成長型思維模式,同時標籤會對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建立產生消極影響!第二,引導孩子「相信過程」(來自NBA費城76球星恩比德的名言)這並不意味著看中結果是錯的,畢竟我們自身價值主要是通過結果體現。相信過程,專註於過程,結果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這會是大概率事件。如果結果很好過程很差,或許只能歸結為好的運氣,誰能保證下一次還會如此好運呢?第三,引導孩子走出心理舒適區。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增加公開表現的機會,突破自我的心理舒適區!
TAG:啟慧數學學習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