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烏台詩案中,為何反對派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三個原因

烏台詩案中,為何反對派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三個原因

「烏台」指的是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國漢代開始設置的一種中央監察機構,又稱蘭台或憲台。相傳漢代時御史台外柏樹上有很多烏鴉,所以人稱御史台為「烏台」。「烏台詩案」就是指北宋元豐年間,御史何正臣、李定等人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湖州做知府)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之意,指出蘇軾有四大可廢(即可殺)之罪。因此案後來在御史台獄受審,所以史稱「烏台詩案」。那麼為何反對派非要置蘇軾於死地?

其一、才名及盛,人所嫉妒

政治與文學並非孿生。一般情況,懂政治的人,大多也懂文學;懂文學的人,卻不一定懂政治,所以古人有"窮而後工"的感慨。蘇軾在文學上成績勝過其弟蘇轍,而蘇轍在政治上成就勝過蘇軾。因為文學成績因而政治自負的人,大都會失望,甚至性命堪憂。孟浩然的失落,李商隱的委屈,曹植的疏遠,陶淵明的歸隱,謝靈運的放浪,莫不如此。所以,我們讀古人的文章,一定要有批判的眼光。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蘇軾鋒芒太過耀眼,這為後來遭人陷害埋下了禍根。

其二,反對變法,觸動某些人利益

王安石變法的興與廢是門閥衰落、科舉大興、文官集團成型後的第二次黨爭。這次黨爭爭議的一開始焦點是變法是否合禮合祖法和合乎儒家治國理念。毋庸置疑,王安石變法這三者都不合,所以最終被廢。所以,借禮法,保守派很快廢黜變法派的人,甚至是意欲除之而後快。但蘇軾與他們都不同。蘇軾反對變法,但不是因為所謂禮法或傳統問題,而是質疑變法的成果是否過硬。也正是因為如此,即便蘇軾反對變法,他與王安石關係仍然不錯。但同時,蘇軾也反對一成不變,所以他後來特別為保守派所不容,尤其是司馬光之後的保守派,典型的小人得志做派。加上蘇軾影響力大,使保守派也總是不得安生,所以保守派就挖空心思想搞掉他,因為沒有這個正人君子天天聒噪,他們就可以更加肆無忌憚,更加名正言順地保守和維護自身利益。

其三、宋仁宗倒台

宋仁宗的皇后一直是看好蘇軾的,她也一直是蘇軾堅定支持者,仁宗死後,她就是皇太后,兩個兒子先後當了皇帝。舒稟李定等人害怕有朝一日蘇軾得到皇帝的重用,會影響到他們的地位和利益,所以必有除之而後快的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為何三國中的曹操始終都未能統一天下?無非六個原因
為何說起三國時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才輩出?主要有三個原因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