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運氣

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運氣

每天一本書

一年多讀365本書

《奇特的一生

每天一本書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奇特的一生》

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我們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如果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就必須學會時間管理,讓自己做事更加高效,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做「時間的朋友」。

李笑來老師的暢銷書《把時間當作朋友》一經出版就經久不衰,我們都想成為時間的朋友,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時間的朋友呢?

其實,答案就在格拉寧的作品《奇特的一生》里,這部書中描寫的前蘇聯科學家柳比歇夫,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時間的朋友」,他五十六年如一日地堅持使用「時間統計法」,原來,時間也可以像金錢一樣通過預算、結算來精確利用!

作為時間的朋友,柳比歇夫到底優秀在哪裡呢?

他是前蘇聯的一位生物學家,總共發表了70多部學術著作,其堆起來的高度幾乎超過了《哈利波特》7部全集。

與此同時,他還發表了相當於12500頁打字稿的論文和專著,柳比歇夫跑遍了俄羅斯的整個歐洲部分,將近收集了13000隻地蚤標本,比同時代的動物研究所多出5倍,他還給其中5000隻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

除此之外,他還出任大學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個室的負責人,並且經常參加會議和考察。

除了生物學領域的研究,他還鑽研哲學、歷史等領域,即使日常工作已經十分繁忙,柳比歇夫還是每天保持10小時的睡眠和堅持寫回憶錄的習慣。

看看他一輩子所完成的事情,簡直覺得時間之神為他大開綠燈。

《奇特的一生》描述了柳比歇夫的一生和其神奇的「時間使用法」,讓我們可以窺探到這個天才的人生秘密。

這本書的作者格拉寧,不但是俄羅斯著名作家,而且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人物,他曾獲得俄羅斯的最高文學獎「巨著獎」

這本由天才來解讀天才的著作,剛出版時就瘋狂銷售了14萬冊。

2013年再版之後,其豆瓣評分一度衝破8.5,再度熱銷,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了一位科學家是如何最大效率地去運用自己的時間、如何制定目標、如何在不可控的政局中牢牢控制著自己的人生航向。

柳比歇夫平淡而又讓人驚奇的一生,讓我們忍不住問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有所改變?究竟該怎樣做,我們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接下來,我們一起跟著作者格蘭寧,來看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就?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如何高效地利用和規劃他的時間?

時間統計法的「開銷日記」

書中,作者格拉寧說:最讓他驚嘆的是柳比歇夫堅持記日記的習慣。

從1916年開始,他一天都沒有間斷過,無論如何,他也會在日記中留下幾行記錄,甚至連兒子夭亡的那天也不例外。

這些日記不同於我們平時理解的那些抒情或是抱怨類的瑣碎記錄,柳比歇夫的日記更像是一個時間開銷的賬本,那一天他做過什麼、見過誰,這些事情各自用了幾小時或是幾分鐘,他都記錄得簡短而精確。

他在日記里這樣記錄著: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鑒定袋蛾——20分鐘(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鐘(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5分鐘。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鐘,閱讀《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鐘、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故事》——1小時25分鐘。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20分鐘。

不要小看記錄後面括弧中的數字,1.0和0.5分別表示他比預計的多花了1小時和0.5小時來完成這項工作,這些清晰的時間超支標記,方便他找回時間,也便於在每個月的月底做小結。

月度小結時,他會用圖表記錄自己完成各項工作以及休息所花費的時間。到年終,他還會根據每月小結做一份年度總結,列出一覽表。

這樣,一年裡所有時間的各項支出和消耗,就一目了然了。

他精準地記錄和規劃著每一分鐘,並把時間消耗規整地記錄在相應的類別里,譬如第一類工作時間主要用於寫書、搞研究等。

第二類工作時間用於學術報告、講課等,除此之外,交際、路途往返、家務等各項時間記錄也都有分門別類的詳細記載著。

對於他而言,時間就像實實在在的物質,不會偷偷消逝得無影無蹤。在一筆筆的記錄中,所有的時間都有跡可循,它們變成了論文,變成了書稿,變成了沉甸甸的收穫。

慢慢地,他在一次次的總結之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時間統計法,這是一套集時間記錄、總結、計劃於一體的系統工作法。

於是,他對自己的能力邊界越來越清晰,知道完成某一項具體工作所需要的確切時間,並且根據精力旺盛和低迷的不同狀態去安排不同強度的工作,合理地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不讓自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柳比歇夫在工作中是一個極其嚴謹的人,任何間歇他都要創除。

在他看來,早上8點到中午12點的工作時間裡,充其量只能算是毛時間,而用來全神貫注完成工作的時間才算是純時間,在他的時間統計里,所有的記錄都只是對純時間的記錄。

每一天的習慣和記錄,使柳比歇夫養成了對時間的獨特敏銳感。

就像作者所說的,他與柳比歇夫的兩次見面,在他的日記中都有十分準確的記錄——「一小時三十五分」、「一小時五十分」。

神奇的是,據作者回憶:

在兩人見面時,柳比歇夫並沒有看錶,這也就意味著長期的訓練,已經讓他能精確地感知時間,彷佛在他身上有一個滴答滴答的生物表,能時刻敏銳地觀察到時針的移動。

時間統計法完全融入了他的工作生活。對於他而言,流逝的光陰成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

柳比歇夫一輩子就這樣感受和挖掘著一切的時間潛力,他按自己的規劃充分利用著每一分鐘,並且,不斷地從時間中去找時間。時間,成為了陪伴他一生的朋友。

如何堅持使用「時間統計法」

看到以上這些記錄和說明,你可能會覺得:

柳比歇夫這個人也太奇怪了!就算時間統計法精確又科學,但我們如果用這種方式來為所做的事情一一做時間統計,那也太浪費時間了,還不如去做一點實際的事情。

這樣做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柳比歇夫為什麼能一直堅持使用這套繁複的時間統計法來安排、規劃、考量自己的一生?

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因為柳比歇夫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他一直都有很明確的努力方向。

1918年,在開始從事純學術研究的那一刻起,他已經提出了一生的奮鬥目標——創立生物自然分類法。

即使他的想法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即使因為堅持自己的學術觀點,在1937年的蘇聯植物保護會議和1948年的列寧農業科學院例會上被強烈地批判,甚至險些被取消博士學位,他依然瘋狂的熱愛著自己的事業,篤信「昆蟲學是最高尚的科學」。

或許正是因為他所熱愛的生物學研究要求他必須要付出較之常人無法比擬的精力和時間,他才創造並堅持使用這套能讓自己從生命中挖掘更多時間的方法,在保證自己精力旺盛的同時,柳比歇夫堅定不移地通過每一篇論文的完成、每一隻昆蟲標本的收集,來一步步接近並實現自己的目標。

明確的目標讓他能更輕易地對那些計劃外的誘惑堅定說「不」,即使那些榮譽、地位和利益有多麼難以抗拒。

所以,他不會因為公務中的雜亂無章和人慪氣,也不會去追求寬敞的住宅、汽車、名畫之類的東西,更不會追求晉陞,他的前進方向終其一生都沒有改變過,他畢生所求僅僅是擁有最低必需品的簡樸生活——一個放書的地方和寧靜的工作環境。

二是因為他為自己的終極目標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原則,讓自己儘可能地排除掉一切外界俗務的侵擾,來保證計劃的有序完成。

柳比歇夫在安排工作時會遵循以下幾個守則:

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不承擔緊急的任務;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每天睡10個小時;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

不接受重要緊急的任務安排能讓他靈活調控自己的時間,即使做一件事情用的時間超出了預期,他也可以在別的次要事情上把多用的時間補回來。

足夠的睡眠,能保證他在工作時保持充沛的精力,累了就停止工作去休息,把累人和愉快的工作相結合,這使他能保持純工作時間效率上的一致性。

他常常安排自己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處理數學問題,在精力下降時,看不同類型的書,就這樣有條不紊地完成日常工作的內容切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概念里,休息就是不同工作的更替,他的所有行為,都是為實現終極目標服務的。

所以,每一次散步,他都用來捕捉昆蟲。在那些無聊的會議中,他會一邊聽著發言者絮絮叨叨地講話,一邊認真地演算習題。

他規定自己,二三公里的短途路程最好步行,省得為了等車浪費時間、損害神經。

出門旅行時,他還會為有座位和沒座位的兩種乘車情況準備不同大小的書來方便自己閱讀。

柳比歇夫把一切有效時間中的空白和細碎都抓取出來,並根據自己的精力靈活切換工作模式,在漫長的一生中,他從來沒有因為情緒或環境的變化,而放棄他的堅持。

即使在經歷喪子之痛時,他仍能剋制痛苦,強迫自己按時間統計法去工作,就像一個滑水運動員緊緊抓住著汽艇的纜索,他始終拽著「時間統計法」之繩,以一種異於常人的意志力在痛苦中堅持工作,一步步走向自己的人生目標。

也許,他是一個科學怪人,但他確實就這樣在漫長的日子中讓時間服從了他。

以上就是《奇特的一生》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在這本書里,格拉寧不但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科學家如何用他盡善盡美的幾何學來安排他的生活,如何用幾十年的努力去證明自己科學上的正確性。

而且還教授給我們一種不曾了解的嚴謹生活狀態,一種近似執拗的對時間的珍視,一種為理想奮鬥終生的「最高級的幸福」。

當我們有了明確的人生方向後,我們就可以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時間統計法,來把控自己的人生。

作為普通人,我們如果想把時間統計法運用在自己的生活里,其實也可以像柳比歇夫那樣,分為兩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逐漸養成記錄時間的習慣。

通過柳比歇夫的日記記錄法,我們要知道如果想要準確地規劃工作甚至人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底線,譬如看完一本約200頁的專業書籍需要多長時間、準備一份方案展示的ppt文檔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雖然還沒有像柳比歇夫那樣,形成自己的的精密生物鐘,但也可以在剛開始時用手錶或手機去詳細記錄整理這些數據信息,從而為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提供一些依據。

第二步,根據簡短記錄,周期性總結自己的各項活動花費和浪費的時間。

我們可以學習柳比歇夫,用最簡潔的語言,譬如「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這樣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當天做過的事和撇掉休息的純工作時間。

然後,每日、每周、每月總結自己的各項時間支出,並把月度總結繪製成簡單明了的圖表,並在年尾將自己的月度總結匯總,變成年度總結。

真實回顧自己一年的時間消耗,根據結果,為第二年的時間花費作出相應調整,制定更切實可行的計劃,以此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我們的計劃也應該像柳比歇夫一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不斷地做調整以適應自己,也許我們並不需要像柳比歇夫那樣保證每天10小時的睡眠時間,又或者我們需要每天安排固定的鍛煉時間,總之,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精力,把各項工作、休息時間有張有弛的穿插安排。

這樣,既能保證自己在純工作時間裡的專註度,又能為自己留出適當的彈性調整空間。

通過這樣不斷的記錄、計算、總結、規劃,我們就能更加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到底用在了哪裡,自己的能力現在處於怎樣的位置,這樣一直堅持下去,我們的計劃性和對未來的把控力也會越來越強。

其實,無論我們以後會不會像柳比歇夫那樣認真到可怕地管理我們的時間,但至少,他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可能性,讓我們知道:

如果我們早早地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堅定地向目標努力,把我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這個大目標的實現上,我們就能在看似不自由的計劃中,掌握了支配時間的終極自由,不再懼怕時間的流逝,充分享受時間帶來的解放和安寧。

願你我也能成為時間的朋友,光明、坦率、有序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全部內容,這是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第一百六十五本書。

因書明理,以慈懷道,關注慈懷讀書會,每天讀完一本書,把自己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註:配圖來自endmion1作品

*文:微笑的秧秧,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簡書推薦作者。微信公眾號:微笑的秧秧。

今日話題

當我們有了明確的人生方向後,我們就可以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時間統計法,來把控自己的人生。你怎樣管理時間,就會怎樣管理人生,讀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哪些時間管理的小技巧?

所有渴望堅持讀書改變自己的人

歡迎加入慈懷每天一本書交流群

長按以下助手二維碼

與百萬書友交流討論,組隊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懷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幸福,源自內心的安寧

TAG:慈懷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