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教育的缺失,該由誰來負責

家庭教育的缺失,該由誰來負責

家庭教育的缺失,該由誰來負責

文/澧之謠

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有問題一定是原件出了問題。」

上文提到C同學犯錯誤後對老師咆哮,我以為這是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惡果,然而這樣的劇情在當今的校園裡已屢見不鮮。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誰來為這種情況負責?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良好的家風一直是我們這個民族保持優秀品質的法寶,我們不該丟棄,也不能丟棄!

在這裡,我先給大家列舉幾個現象:

現象一:一位媽媽帶著一歲半的嬰兒乘飛機,上了飛機後,媽媽給飛機上的每一位乘客發了一份小禮物,並附上一張小卡片。

你好!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這不是我第一次出門旅行了,可是獨自帶我出門的媽媽還是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畢竟飛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很煩躁。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會儘力保持安靜的。

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您的困擾!

父母的修養,是孩子的教養。好的教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現象二:在擁擠的地鐵上,一個孩子總說累,想坐著。姥姥卻蹲下來,讓外孫坐在自己的腿上,並在他耳邊跟他說:「這些叔叔阿姨上一天班很累了,你都五歲了,可以自己站好,不需要讓座啦!」……

家長是最好的老師,而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有陰影,當然也會有陽光,類似的情況還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想說的是,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經歷造就了不同的品格。儘管我們極力地倡導真善美,然而現實總是那麼參差不齊。

上文中提到的H老師面對咆哮的學生和無奈的家長,所採取的態度我是認可的,他體現了一個為師者良好的素養。對於C同學無理的咆哮和家長無奈的痛苦,我也是理解的(事後C同學對自己的錯誤有了良好的認識態度),也許,家長也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

好的,那麼現在的問題就來了。

首先,為什麼家長會忽視對孩子的品格教育?

我以為,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家長的童年生活比較清苦,從未享受過今天這種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因此對待自己的孩子,就生怕他吃苦,生怕他願望得不到滿足,故而想方設法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從人性的角度講這沒有什麼錯。第二,出身貧寒的家庭,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在外打拚,將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照看,放棄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陪伴,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第三,從家長自己成長的經歷來看,他們的品格形成大多來自於自己的社會經歷,很少有人經受過系統的教育培訓,因此對自己的教育水平有些不自信,故而將全部的教育希望寄托在了老師身上。

很多家長其實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存在欠缺的地方,但是苦於沒有找到有效的辦法來改變這種現狀。

那麼,我的第二個問題便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究竟應該做些什麼?

我想,首先是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土壤,古代 「孟母三遷」就是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孩子在家庭里耳濡目染的優秀品質將成為決定他成功一生的法寶。其次是家長要以孩子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希望孩子養成的品質,自己首先要具備,不能對自己和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在道德品質的要求上大人與小孩是平等的,甚至對大人的要求要更嚴於孩子。第三是要持之以恆。家長是孩子一輩子的家長,這一角色不會更換,也沒有人代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長切不可因為自己的原因將孩子的教育推卸給別人,尤其是推卸給老人,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他身邊,日後在你最需要他的時候,他也會對你冷眼相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道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

第三個問題,提高家長的素養,該由誰來負責?

我的答案是,應有全社會來負責。首先,家長自己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要主動承擔起提升自我修養的責任,每一個家長都是孩子行為習慣的模仿對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用不著長篇大論的理論說教,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做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只需要做好自己,做給孩子看,就行了。其次,學校也應該承擔起提升家長素養的重要責任,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師是掌握了一定教育理論和手段的專業教育工作者,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開展對家長的教育工作,利用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家長開展有效的培訓。第三,全社會應該大力弘揚和倡導優良的社會風氣,各社會團體,各社區定期組織關於家庭教育的的宣講交流活動,加大對良好家風典型代表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重視教育,重視家教的良好風氣。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都無法單獨承擔培育孩子的重任。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積極的引導,需要學校規範的約束,需要良好社會環境的熏陶。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做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有機的結合,才能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掃二維碼,期待您的關注!

歡迎觀臨澧之謠的小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澧之謠 的精彩文章:

寫作,貴在真誠

TAG:澧之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