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航泰水族:魚身上長氣泡是怎麼回事呢?

航泰水族:魚身上長氣泡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列舉兩種病症,第一種比較少見,第二種就比較常見了,大家反應和我們師傅外出護理也遇到這種的病症,那麼這兩種病症對魚友什麼危害呢?孰輕孰重請往下看。


氣泡病

觀賞魚氣泡病的外觀癥狀是在體表隆起大小不一之氣泡,常見於頭部皮膚(尤其是鰓蓋),眼球四周及角膜,對光檢查上述部位不難發現氣泡的存在。內在癥狀就是在血液中或腸內形成氣泡,魚體失去平衡所導致的疾病。該病常發生於魚苗和魚種階段,成魚較少發生,但不排除其他因素造成。

航泰水族:魚身上長氣泡是怎麼回事呢?

病因

水中的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氫、甲烷等氣體太多,達到或超過飽和狀態,就會因滲透壓而進入魚體;或者魚將小氣泡當作食物吞入體內,在腸道內形成氣體。水中氣體過飽和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1)水中浮游植物過多,強烈陽光照射,水溫高,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旺盛可以引起水中氧氣過飽和。

(2)池塘中施放過多未發酵的有機肥,肥料不斷消耗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細小甲烷和硫化氫氣泡,引起氣泡病,同時這些有毒氣體會對魚體產生危害。

(3)水溫升高,春季是氣泡病的高發期,主要是春季氣溫開始回升,原來不飽和的水就會變為過飽和。寒冷季節將水族箱置於向陽的暖氣片上,也會引起水溫升高,導致氣泡病。

(4)在魚苗養殖或運輸過程中,注入氧氣過多導致過飽和。

(5) 有些地下水含某些氣體過飽和,如氮氣、二氧化碳、沼氣等也會引起氣泡病。

主要癥狀和病理變化

魚體愈小愈易患氣泡病,隨著魚體長大,發病逐漸減少,如水溫31℃時水中含氧量達每升14.4毫克(飽和度192%),體長0.9~1.0厘米的魚苗患水皰病,而體長1.4~1.5厘米的魚苗,只有水中含氧量達每升24.4毫克(飽和度為325%)時,才會發病。魚苗或夏花發病後,身體失去平衡,遊動困難,浮於水面,掙扎,逐漸衰竭死亡;成魚發病,在背部皮膚、背鰭、尾鰭出現肉眼可見的氣泡。治療不及時,氣泡破潰,局部細菌感染髮炎,形成潰瘍。

診斷要點

解剖觀察,利用顯微鏡觀察可見較小魚體體腔內、腸腔內和鰓血管中有氣泡,有的因栓塞而亡。

防治措施

嚴格控制池塘或魚缸施肥和投餌量;不用未經發酵的肥料向魚池施肥;池中腐殖質不宜過多,要徹底清淤,防止硫化氫和甲烷氣體產生。魚苗運輸過程中不要急劇的向水中通氣,水族箱的氧氣泵不要24小時連續運行,放出池中部分老水,注入清水,發病輕的魚能很快地排出氣泡,恢復正常也可使用食鹽全池潑酒,改變魚體表滲透壓,使氣泡溢出。


爛 鰭 病

爛鰭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鰭部軟組織損傷從而繼發細菌感染所致的一種疾病。該病有細菌感染,所以傳染性極強,許多觀賞魚都易患爛鰭病,如金魚,七彩神仙、孔雀魚和地圖魚等。

航泰水族:魚身上長氣泡是怎麼回事呢?

病因

引起爛鰭病的病原菌常見有嗜水氣單胞菌、熒光假單胞菌和鰻弧菌等。這些病原菌感染常發生於以下情況:

1、魚苗運輸過程中魚體表層劃傷,損傷了魚體表層的分泌物組織,引起病菌感染。

2、對魚缸飼水更換太勤,嚴重地刺激魚體表細胞的內分泌功能,導致尾鰭軟組織的腐爛。

3、換水不及時,由於水質的老化,光照的過強,引起各鰭膜內充滿氣泡導致各鰭膜破裂腐爛,而引發細菌感染。

4、水質不良,pH起了急劇變化,引起魚體內分泌紊亂,久而久之致使各嗜軟組織腐爛,最後受細菌感染。

5、水族箱中魚兒相互撕咬造成傷口感染所致。

主要癥狀和病理變化

病魚體色發黑、消瘦、開始表現為魚鰭充血,背鰭、尾鰭或胸鰭外緣的上皮增生變白,部分魚的腹部、尾柄發炎、肛門紅腫,3~4天後魚鰭開始腐爛,造成鰭條殘缺不齊,尾鰭尤為明顯。後期,鰭爛掉露出骨頭,身體腐敗死亡。

航泰水族:魚身上長氣泡是怎麼回事呢?

防治措施

預防本病發生重在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良好水質,減少觀賞魚的應激,避免魚體體表受到損傷,發現病魚應立即隔離,然後對水族箱進行全部換水,徹底清掃,消毒。對患病魚進行葯浴有很好的療效。在發病初期用每立方米水體1克的高錳酸鉀進行葯浴處理,一般經過3~4次葯浴,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在每立方米水中放細鹽50克,連用2~3次,也能起到殺菌消毒作用。

同時,還要對病魚進行精心飼養。水溫恆定在20℃以上,經40天的精心飼養,可使腐爛的各鰭軟組織重新生長發育完整,在此期間必須多喂動物性餌料魚蟲,促進尾鰭生長。

今天就簡單介紹這兩種,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魚教授 的精彩文章:

航泰水族:夏天做好這三點可以預防魚生病?
航泰水族:龍魚發色有講究,教你如何養成高貴龍!

TAG:玩魚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