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陵墓里發現碑文,直接打臉外國專家,明朝這一技術曾傲視世界

太監陵墓里發現碑文,直接打臉外國專家,明朝這一技術曾傲視世界

原標題:太監陵墓里發現碑文,直接打臉外國專家,明朝這一技術曾傲視世界


考古人員十分重視陪葬品,因為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一些事情的來龍去脈。上世紀九十年代,考古人士在東吳大將朱然墓里發現一木屐,這一簡簡單單的鞋子可以說明很多問題,比如木屐是哪國最早創造的。日本人一直認為木屐起源於他們的國度,這顯然是錯誤的,在如此古老的年代,就出現在了中國,說明木屐的起源地是我國。


根據史冊記載,明朝的時候我國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船,然後國外的考古人士並不相信,他們不相信我國的製造業有這麼發達,畢竟現在中國海軍和世界強國還是有差距。但是,就在這個太監的陵墓里,有一行碑文幫助我們證明了這個事情的真實性。外國考古人士瞬間無語,說實話,我們自己也沒想到當時的中國是那麼的強大。究竟是什麼碑文具有如此的論證力度呢?



其實,明朝在當時確實是很強大的,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強國,尤其是明朝的永樂盛世,明朝的強大毋庸置疑。在當時,中國和外國在水上建造方面有很多的學術交流,為了進一步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以及增進和各個國之間的情感,明朝皇帝派遣了很多使臣出使國外,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鄭和。


在將近30年里,鄭和去了快十個國家,最遠的一次甚至到了美洲。可見當時我國的海上製造業是多麼的發達,鄭和的艦隊場面也是十分的壯大,有百十來號船。每次去的時候都是滿載著來自中國的奇珍異寶,回來的時候也都會帶回來一些來自外國的珍貴物品。



但是外國考古人士還是不認可我國這一段史冊的記載,他們覺得史書中文學色彩更多,誇大了事情的本身,不具有可信度。我國考古人士也一直在致力於尋找建造圖等物證,在考古工作陷入僵局的時候,這個太監墓地的碑文出現了一句話,大意是充當出使代表,掌管軍隊,乘坐大福號等巨船,排水量達到五千料。


這句話讓中國考古人員激動不已,因為它包含了很多信息,包括出使的大臣、職務、船隻的名稱以及排水量。於是,那些看輕古代中國的外國考古學家一下子就糗大了,再也不敢否認中國當時的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美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去世後,人們無意中發現其密室,她乾的事讓人感到羞恥
日本歸還了中國一塊本就屬於中國的土地,憑什麼還要天價賠償

TAG:聚美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