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忽必烈在繼承順位上不是最優之選,又如何獲得蒙古大汗之位

忽必烈在繼承順位上不是最優之選,又如何獲得蒙古大汗之位

原標題:忽必烈在繼承順位上不是最優之選,又如何獲得蒙古大汗之位


公元1259年,當時的蒙古大汗,也就是最高首領孛兒只斤·蒙哥正在發動一場對南宋的全面戰爭,戰況形式是一片大好,在進攻四川釣魚城的時候,蒙哥突然去世,死因不明,當然了偉大作家金庸把這一功勞頒給了神鵰大俠楊過,但歷史上還是普遍認為是病死的。不管怎麼死的,對於蒙古帝國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已不再是進攻南宋,大汗之位的爭奪迅速成為各位可能即位者的當務之急。


在蒙哥進攻南宋的戰略當中,忽必烈擔任的是左翼軍的統帥,負責正面攻擊南宋的襄陽樊城一線,這是南宋最堅固的防線。聽到蒙哥突然死亡的消息,作為潛在的即位者的他也是迅速從前線返回北方,準備自己繼任大汗。



但當時的局勢,其實對他是不利的,因為蒙哥雖然沒有指定繼承人,蒙古也不像漢族政權,有明確的父死子繼的原則,但是在蒙古帝國的繼承順位上,按說怎麼排也排不到忽必烈。根據游牧民族的繼承傳統,還有一個人本應該排在忽必烈之前,那就是蒙哥和忽必烈最小的同母弟弟,阿里不哥。


游牧民族的繼承製度,跟我們熟悉的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剛好相反,他們的習慣是由幼子來「守灶」,灶就是爐灶的灶,代指財產。這個邏輯是這樣的,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一個家庭如果太大了,游牧遷徙、尋找草場,就不方便,所以當一個家庭的孩子長大成人,就會離開家庭,自己出去自立門戶。當長子成年,分家出去的時候,父母通常都還在壯年,過幾年次子再分家,父母也還幹得動,以此類推,當最後當父母老邁,沒有勞動能力的時候,留在他們身邊照料他們的,就是最小的一個兒子,由於他承擔了贍養老父母的義務,所以父母死後,遺產也就由他來繼承。這個就叫幼子守灶,也有的書上叫幼子守產,是游牧民族一種習慣的繼承製度。


蒙哥的嫡親兄弟,一共有四人: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這四人當中最小的,就是阿里不哥。之前他奉命留守蒙古的首都哈喇和林,蒙哥死後,他就援引幼子守灶的傳統,要求繼承蒙哥的大汗之位。當時蒙古四大汗國當中,有三個都是支持阿里不哥的,所以,如何登上蒙古帝國大汗的寶座成為忽必烈的一個難題。


當然,我們都知道,最後是忽必烈取得勝利了,那麼他是如何在法統上不佔優勢、支持度也不高的情況下完成逆襲的?答案可以概括成三個字:準備早。


很多史料上都講到,忽必烈非常注重招徠各方人才,當蒙哥任命他治理漠南漢地的時候,他就建立了自己的班子。著名的金蓮川幕府,就是他個人的幕僚機構,本書中翻譯成「金蓮川營帳」,但是我們還是使用「金蓮川幕府」這個更常見的名稱。


金蓮川這個地方,是一片草原,位於張家口以北,今天是個旅遊風景區。忽必烈選擇這裡作為他的大本營,顯然不是因為風景好,而是這個位置,便於他跟東部宗王以及「五投下」軍團建立密切聯繫。


當時蒙古的親貴,各有各的領地。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邊的,是成吉思汗的四個弟弟們的地盤,他們就稱為「東部宗王」,也叫「東道諸王」。相對應的就是「西部宗王」,是成吉思汗的兒子們及其後代。至於「五投下」軍團,這是成吉思汗最得力的功勛將領,以及姻親們的家族,其中包括蒙古「開國四傑」之首的木華黎的家族。這些家族的封地都在金蓮川附近,而且他們也都握有精銳的部隊。雖然從親疏關係上來看,東部宗王和「五投下」的地位比不上西部宗王,但是他們的實力,加起來,是足以跟西部宗王抗衡的。



除了這些蒙古貴族,忽必烈還進一步拉攏了漢地的軍閥。比如真定的史天澤、順天的張柔、東平的嚴實、益都的李璮,這些軍閥的地盤都在今天河北、山東一帶,實力雄厚。他們本來都是金國人,蒙古滅金之後,對他們採取招撫政策,授予他們侯爵的爵位,忽必烈的金蓮川幕府離他們的地盤很近,也和他們建立了良好關係,這四大軍閥的家族後來也為忽必烈出了不少力,比如後來在崖山之戰消滅南宋最後殘餘力量的張弘范,就是張柔的兒子。


除了廣結外援,在金蓮川幕府的內部,忽必烈也是招徠各族人才,不問出身,不問民族,只看能力。他的謀士和心腹除了蒙古人還有漢人、女真人、西夏人,有來自藏區的僧侶幫他料理宗教事務,來自中亞的穆斯林負責理財,總之是唯才是舉,至少在此時忽必烈是真正的貫徹民族平等原則的。


這樣,忽必烈從爭取外界資源,到自身的團隊建設,可以說步步走在前面,準備得非常充分。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當蒙哥一死,忽必烈完全有實力自立為汗。


1260年4月,忽必烈在開平城自行宣布繼位,開平在今天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一帶。這樣一來阿里不哥當然不幹了,這年夏天他也宣布自己繼任大汗,其實從傳統上、從手續上,都是阿里不哥都更有合法性,但是蒙古帝國出現了兩個大汗,那當然只能通過武力,決出一個。


從1260年到1264年,雙方斷斷續續打了5年,終於阿里不哥失敗投降,忽必烈成了蒙古唯一的大汗。這場戰爭,被稱為「阿里不哥之亂」,但是嚴格地說應該是「忽必烈之亂」,忽必烈才是那個無視傳統,作亂爭位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半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結束的前夕,巴黎是生存還是死亡,就在一人一念之間

TAG:月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