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哭了,抱還是不抱?
目前網上對嬰兒的啼哭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哭聲免疫法,一種是跟隨本能隨時回應。
當然,哭聲免疫法火起來之後,迅速遭到了各種抨擊,現在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個方法存在什麼問題。
根據哭聲免疫法,在嬰兒哭的時候,我們不要去理他,等他不哭了,我們再去回應他,所以就可以幫助他養成不哭的習慣。真的是這樣嗎?
要了解這一點,我們首先要了解嬰兒的啼哭。
科學研究發現,嬰兒最初的啼哭是一種對身體不適的非習得的無意識反應—通過這種信號使得撫養者注意到它的需求。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非習得的無意識反應?就是像小寶寶剛出生就知道去喝奶,嘴巴會吮吸,有吮吸的動作,這個就是先天的條件反射,不是後天學習才會的,這也是無意識的,不是大腦操控的,而是生存的本能。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啼哭是本能,是無意識的,是非習得的!非習得的!非習得的!既然是非習得的,那去訓練他還有什麼意義嗎?小嬰兒的啼哭不過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本能而已!
要知道,大多數新生兒的早期啼哭是由於生理不適引起的,諸如飢餓,疼痛,尿濕,寒冷,大的聲響甚至光線的忽然變化。
因為新生兒的行動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啼哭是他發出自己需求的主要的方式。如果他每次發出信號,都沒有得到及時回應的話,很容易讓他陷入徹底無助和絕望。畢竟他是這麼小,這麼脆弱,他的基本需求還是要靠撫養者來滿足的,他和世界的連接方式就是啼哭。
其次,如果嬰兒一哭,我們就去抱,真的會讓他養成為了抱抱就故意哭鬧的習慣嗎?
研究表明,全世界的嬰兒在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啼哭頻率都是最高的,三個月後都會慢慢下降,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跟嬰兒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密切相關。就是說,剛出生的小嬰兒就是要哭的,當他慢慢長大,隨著大腦和軀體的生長發育,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減少啼哭,這是生長發育的必然,而不是因為你沒抱她,你訓練他了。
那些一哭就抱的孩子真的慣壞了嗎?
事實上,並沒有。如果撫養者能對嬰兒的啼哭迅速作出反應,那麼孩子的啼哭的頻率就會越來越低。而那些哭了沒人理會的嬰兒,反而會越哭越厲害,因為無人回應會讓嬰兒高度焦慮,高度焦慮的嬰兒是更難撫慰的。
這時也許有媽媽出來反對,我家的寶寶就是一哭就抱,卻是越哭越厲害。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時,你就要觀察自身了。嬰兒啼哭時,你是什麼感覺?是內心平靜的,還是內心焦慮的?如果你聽到嬰兒啼哭就發生應激反應,整個人緊張起來,進入戰鬥模式,嬰兒是很容易感受到你的緊張和焦慮的。嬰兒是一種非常敏感的生物,他能感受到周圍的氣氛是平和的安詳的,還是緊張的焦慮的。如果撫養者帶著嚴重的焦慮去撫慰嬰兒的話,只會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他,讓他更加煩躁,更加難以平靜。所以作為主要的撫養者,我們不是說僅僅做到及時回應就可以,而是要在穩定自己的同時,再去撫慰孩子。我們自己要相信,這些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的,讓嬰兒哭泣幾秒鐘是沒關係的,不會對他造成傷害的。恰恰是我們不穩定的情緒,帶著焦慮緊張和擔心出現在他面前,才會加劇他的不安全感。
總之,我們要知道,啼哭是嬰兒的本能,根據撫養者的本能隨時滿足嬰兒,才是我們照顧孩子的正確方式。當然育兒先育己,先撫慰自己內心的那個小嬰兒,才能撫慰到身邊的小嬰兒。
TAG:家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