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餐飲業態向零售業態的轉變

餐飲業態向零售業態的轉變

「新零售」已成風口,餐飲業該如何借勢完成重塑?

謝志宇控股|作者Roger

餐飲新零售,馬雲一說,

京東一鬧,已是風口。

傳統餐飲人將其稱之為「降維攻擊」。但這種「攻擊」,好似並不只是一波——以便利店為首的跨界勢力也在不斷增加,幾乎主流的品牌便利店都在尋求和餐飲的融合。除了便利店,家居賣場、超市、汽車4S店、無印良品等各種線下零售實體都在侵入餐飲業。

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壓力,但需從另一個視角做出返視:電商、零售實體和餐飲業態互相侵入,會帶動彼此升級和迭代,在通向絕世武林高手的路上,必定需要人陪練、經常性的過招。

站在餐飲立場,學會新零售的打法和思路,才是王道。

餐飲新零售說白了就是O2O+

談及餐飲新零售,很多餐飲人會覺得非常「高大上」,其實,它沒那麼神秘,你也想得到!只是,你沒有馬先生的資金及團隊運營力。

我們可以看一下其營運思路:

線上、線下雙向深度融合,將成為餐飲新零售的標誌。記得一位資本方概論:它不再是簡單的線上引流線下服務單通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通途。說白了,餐飲新零售,可以理解為餐飲O2O的深度和廣度的升級,即餐飲O2O+。

在口碑 CEO 范馳看來,「新零售」總的來說就是解決兩大問題:提升坪效和提升人效。如果從餐飲行業展開的話,就是要讓商家賣出更多的菜品、服務更多的消費者,消費者也不只可以在餐廳用餐,更可以在家裡、辦公室等場景中享用美食。

四大維度,

助力餐飲完成新零售方向的重塑

從上述描述中,個人認為,餐飲新零售涉及了以下幾個維度:零售化的產品、以賣服務轉為賣綜合的多維消費場景、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銷售渠道以及利用智能技術賦能後的用戶體驗,而目前餐飲雖沒有成熟的運作模式,但已經凸顯出一批正在探索的餐飲品牌:

[1]產品極易標準化,進而食品化,

最終零售化

以往餐飲賣的是服務,這取決於產品的呈現方式。但在新零售概念下,產品要走零售化,需要標準化,進而食品化,是唯一實現途徑。天圖資本李康林說過,不是說拿著就走的食品或包裝食品才是零售,零售和服務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很強的加工過程

麥當勞作為世界500強唯一上榜的餐企,在某種意義上是典型的零售業態,薯條、炸雞等產品都是經過工廠的流水線加工的,門店只需完成最後簡單的工序即可。

前段時間,一家賣雞爪的小店獲得億元融資的消息引發了餐飲圈的熱議。其實,就是依託工藝標準化,將一道小吃完成向休閑食品的進化。對標「鴨脖資本化」和「小龍蝦資本化」,我們不難發現,涼皮、沙拉、卷餅、小籠包、燒餅等小吃都會是天然的零售業態。

[2]將零售融入消費場景,

鍛造「餐飲+零售」主體

在堂食內搭配零售產品的場景是最簡單的嘗試。

而有幾種模型是比較常見的:

①售賣原材+增加零售屬性sku

很多餐企在門店除了堂食同時還出售食材、配料,一來增加盈利點,二來打破單一經營的模式

比如:以高端蚝宴聞名的蚝門九式就在其門店出售天然蚝腸和特色大米;樂凱撒榴槤比薩也在其門店出售牛油果。前段時間在深圳採訪,看到奈雪的茶也已經在第三空間售賣純茶原料禮盒,一如喜茶現在已經開始賣有零售屬性的軟歐包。

當一個品牌火到排隊人數那麼多的時候,就說明供給能力跟不上需求端了,而且由於喜茶這類產品需要現做的特性(售賣服務,有附加體驗,時間屬性產品),決定了供給能力註定是有上限的。

在堂食內搭配零售產品的場景是最簡單的嘗試。

②周邊產品售賣+會員體系

與中式餐廳不同,西式快餐目前零售化多為周邊產品延伸,進而增加會員的粘性。比如星巴克的杯子、麥當勞的玩具、喜茶的手機殼……目前這些周邊已經成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為其拓展新的消費場景,「潛入」顧客的日常生活中。

星巴克的會員體系一直是業界的標杆。星享卡的推出,幫助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其大數據的運用和精準的會員營銷,為其在全球市場發展,帶來不可預估的收益。

第二種場景是便利店+餐飲的嘗試。

在廣州,有一家名為「不速食麵館」的品牌,24小時營業,核心產品是十幾款搭配好的速食麵,將用餐區和零食飲料區均勻切分,還有甜點的產品線,是「餐飲+便利店」模式的網紅代表。

而有西北「中式快餐鼻祖」之稱的魏家涼皮旗下便利店「魏家便利」可以說是最接近新零售模式的探索。

與常見便利店最大的不同是,魏家便利幾乎把店內一半的面積打造成顧客用餐區。店裡不僅可以買到便利食品,還能買到涼皮、肉夾饃等魏家特色美食。

另起爐灶推出獨立的便利店品牌「魏家便利」,而非停留在自己餐廳搭售商品的初級層次,也非出於提升原有門店的坪效和人效考慮,可見魏家涼皮在便利店市場還是具有野心的。

第三種場景依託於智能櫃、自動便當機等新興餐飲零售模式出現。

公開數據顯示,全家便利店每天能賣出30萬份便當,也就是說,全家一年的便當銷量過億份。

可見,零售的盒飯是有市場的,便利店是承載它們的最初形態,而以飯美美等品牌為代表的智能櫃、自動便當機代表著最新的餐飲零售形態,它們優於便利店的地方在於它們存放於65度的環境下,更逼近零售的即買即食屬性。

它們都是為餐飲零售化而搭建的基礎設施,相比於傳統的門店外帶模式,這種自提的成本機構,顯然更具優勢,它免去了門店租金和人工服務等成本。

第四種是做外帶場景方面的探索。

在這方面,西少爺做到了極致。其切入的品類是肉夾饃,現在基本已實現逆等。考慮到肉夾饃也是天生的零售形態,西少爺經歷了用竹筐盛放餐食到統一的攜帶型包裝的過程。

這一改變是在仿效麥當勞的做法,是在為西少爺下一步主攻外帶的策略做鋪墊,這一改變看似微不足道,其實給了顧客一個心理預設,這本就是打包帶走吃的

其戰略目標是將外帶率做到60-70%,正準備上線外帶體系,力求實現點餐不等餐、5分鐘帶走的效率。

[3]打通全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在渠道的搭建方面,西貝可以說走在了前端,其在摸索新零售道路上總結出自己的專門打法:外賣專營+互聯網電商

2017年年底,西貝上線電商業務「西貝甄選」,出售的商品包括和田大棗、五常大米等特色食材和兒童餐具等周邊商品,同時在門店增設「零售經理」,與店長、廚師長、前廳經理被稱作「門店4劍客」

外賣是餐廳的普遍做法,不過西貝做的更加徹底堅決。2017年11月,西貝嘗試單獨運作外賣業務,除了北京的外賣專營店,之前上海還新設「西貝莜麵村雜糧小鋪」,嘗試單獨運作外賣業務和線下門店的零售化。

最近咖啡市場火得一塌糊塗,瑞幸咖啡是話題性最多的「一位」。面對中國巨大的咖啡市場,正面和星巴克競爭已經非常有難度。當喝咖啡成為越來越多上班族的習慣,外賣領域的咖啡新零售應運而生。依託線上外賣,30分鐘送達,明星湯唯、張震代言,線上+線下的新模式,為瑞幸等互聯網咖啡賺足了好感度。

網紅單品「方便火鍋」更是利用渠道,將餐飲變革為零售的一個典型案例,有關數據顯示,一些銷量領先的商家僅淘寶一個電商平台就有近15萬的月銷量,甚至知名綜藝網紅楊迪推出了「楊小怪」這一方便火鍋品牌……

[4]利用智能化工具,打通用戶體驗

這一方面不做贅述,核心是利用技術賦能,解放人工,做大效率,同時利用大數據反饋,進一步優化接下來的運營決策,進而打通用戶體驗

之前口碑與五芳齋合作的無人智慧餐廳中,將提升坪效和人效結合在一起的「新零售」理念表現得非常突出。

在到店用餐環節,無論是排隊、點餐、取餐、結賬,甚至是菜品推薦,都可以通過支付寶或者口碑等線上途徑來完成。用數字驅動經營,就連菜品推薦、營銷方案也都由系統基於口碑大數據自主完成。五芳齋方面稱,僅僅「無人化改造」這一項,就可以幫助門店節省 7 個服務員,每年平均節約 32 至35 萬元的用工成本。

終極形態:餐飲品牌約等於零售企業

如果新零售的窗口是餐飲,那麼,餐飲企業依託原本的線下場景,完全可以打通上述所有環節。

而完成進化後,餐飲企業約等於零售企業。

周黑鴨、絕味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而很多頭部餐飲品牌很明顯已經在布局這方面的工程。海底撈將火鍋底料、調味品業務單獨拆分,緊接著斥資3000萬進軍自加熱小火鍋市場。此外,全聚德真空烤鴨、狗不理速凍包子、眉州東坡小吃、船歌魚水餃等都是將自己的拳頭的產品打造為可零售化的商品,在各個渠道銷售。

當然,只要商品是能吃的,兩個行業的轉化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因為所有食品,都有這麼幾個流通環節:原料產地、採購地、加工地、銷售地、食用地,這些就是共同組成兩個行業的基因段。而所謂業態的不同,只是這些地點間的空間距離發生了變化。

之前有一段論述可以拿出來形象地解釋這個事情。

我們假設了一家叫「啃的雞」的企業,描繪其從餐飲業演變為零售業的過程。

一家賣炸雞的單體餐廳,重新組合地點之間的距離,可以發展出多種業態。

如果業態是餐廳(單店),那麼產地、採購地一般自己不會經營,而是委託供應商、經銷商來做,它只需要把加工地、銷售地和食用地放在一個店面中就行,對應到餐廳中就是後廚、前台和就餐區。

如果是連鎖業態,那麼就要把加工地拆解為A、B兩塊,A是中央工廠、B是位於餐廳的廚房。

隨著連鎖越開越多,很多企業都會發現一件事:利薄如水,而且開店越多利潤可能越水。這背後的道理極其複雜,但很多餐飲企業的解決方式倒是如出一轍——利用加工地A——供應鏈優勢把自己變重。

以此類推,一家餐廳最後完全可以變成一家橫跨零售、餐飲行業的龐然巨獸。

當然,這套邏輯背後對中央工廠的要求非常大,其對餐飲新零售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密集選址的規模擴張;二是鮮食保障而其最大的機會點則是建立未來餐飲零售化的輸出標準

結 語

對於一家餐廳來說,最終的賬可以用一個公式來算:利潤=進店人數*轉化率*客單價*利潤率

餐廳的瓶頸,就是時間(2個用餐高峰時段)和空間(到店消費和接待能力)的局限性,難以擴量,所以餐企紛紛開始研究和推出標準化的產品來零售。

因此,餐飲新零售帶給餐飲行業的啟示,並不僅僅指餐飲店拓展零售業務,更多的是指餐飲業態向零售業態的轉變,確切地說,是用零售思維重塑餐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志宇控股 的精彩文章:

是挑戰還是打擊?第一家餐廳到底要不要開在杭州?

TAG:謝志宇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