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產教融合,助力人工智慧發展新模式

產教融合,助力人工智慧發展新模式

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人工智慧、機器人正引領著這個時代的潮流,也正改變著世界的經濟發展模式。5月10日,由工信部、科技部指導,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以「知行合一,讓AI與機器人更融合」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能經濟人才峰會在寧波餘姚舉辦。

在人工智慧跨界巔峰對話相關論壇上,漢堡科學院院士、德國漢堡大學教授、信息科學系多模態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建偉提到:「這個時代里一方面我們看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教育、娛樂對人工智慧領域都有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新人工智慧伴隨技術的不斷迭代解決了很多現實問題。」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然而,面對巨大的市場前景,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目前依然存在關鍵技術欠缺、創新力度不足的窘境。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曹健林曾提到:「儘管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多進步,但是在很多高技術的領域,我們還是一個後來者。科技界可以分作領跑者,並跑者和跟跑者。在大部分領域,中國依然是跟跑者,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學習。」

漢堡科學院院士、德國漢堡大學教授、信息科學系多模態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建偉在做《提升機器人系統性能的人工智慧》相關報告

對此,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高興夫在5月10日舉辦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開幕儀式上提到,人工智慧市場需求巨大,推動機器人應用和產業發展離不開創新創造,離不開核心技術,更離不開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支持。「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急需創新創造、產學結合的核心技術支持,而以高校、企業合作為抓手,以產學研用為紐帶是創造人工智慧行業發展新模式的良好契機」。

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展台上參展人員正在調試相關器械

事實上,只有通過學校與企業高度協同,高頻交流,高效合作,推進政校企聯動,產學研政,才能佔領自主創新的制高點,打造產業融通會合點,再造人工智慧經濟的新亮點。201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與蕪湖機器人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建設產學相結合、集機器人技術、裝備製造、銷售、產業技術及信息諮詢為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成功尋求到了行業需求與關鍵技術的結合點,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催生了新的行業增長點,成為了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內技術創新發展的領導者之一。

據了解,近年來,浙江省也通過高校與企業聯合設立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搭建實踐平台,不僅加快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而且以產教融合為基礎,著力突破了機器人關鍵技術和人才限制,目前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視覺識別、語言識別等技術都取得了良好成績。企業與高校合作,不僅能夠加大產學研用、產教融合的力度,對高校本身而言,也能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助推人才培養,架起合作交流的橋樑,構建起新型的智慧教育生態系統,是一個優勢互補,實現技術需求與科研需求相結合的真正雙贏局面。

「我們公司通過與南京大學等高校共建產業平台,深耕行業15年,實現了材料自產化,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大幅度降低了造價成本,實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不僅如此,我們通過合作還儲備了大量優秀專業人才,既擁有了專業技術,還擁有了專業人才。」大連埃克諾新材料CEO白小龍在分享經驗時提到。(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羅彥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兒童文學作家角野榮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魔法」
中國教育學會「引智創新教師專業成長」論壇在京召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