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今醫案按古代抽腹水之法

古今醫案按古代抽腹水之法

古今醫案按卷五腫脹下:

宋有里醫。為李生治水腫。以葯飲之不效。以受其延待之勤。一日忽為灸水分穴與氣海穴。翌早。觀其面如削矣。因思明堂雲。若是水病灸大良。以此穴能分水。不使妄行故耳。

說一個鄉間醫生為李姓男子治水腫,用藥後沒有效果。但李姓男子對待這鄉醫非常周到,鄉醫感覺受之有愧,有一天突然為李姓男子艾灸水分穴與氣海穴,第二天早晨,李姓男子臉上的水腫就消退了,臉型消腫後與水腫前相比好像用刀削去一塊一樣。所以想到《名堂經》說:如果是水腫病,艾灸水分穴與氣海穴非常有效。因為水分穴能分別水液,不讓水液亂走罷了。

醫案後的震按很有意思。

震按水分穴。可灸不可針。考資生經曰。水腫惟得針水溝。若針余穴。水盡即死。此明堂銅人所戒也。庸醫多為人針水分。殺人多矣。又千金方曰。凡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而今有專門治腫脹者。用銅管子從臍下刺入。出水如射。頃刻盈缶。腹脹即消。以此水露一夜。明晨視之。浮面者是清水。中央者是淡血。沉底者是脂膏。蓋病者清濁不分。氣血皆變為水。決而出之。去水即去其氣血也。雖一時暫快。或半月。或一月。腫脹仍作。再針之亦死。不針之亦死矣。孫真人之言。預知有此詭術耳。

餘震是清代初期的醫學家,而在他這個按語里你能清楚看到那個時代之前已經有準確抽腹水的方法了。

餘震說,水分穴,可以艾灸不能針刺。資生經說,水腫只能針刺水溝,如果針刺其他穴位,那麼身體里水腫的水瀉盡人就死了。水溝穴在人中位置,是督脈的穴位。水分穴在肚臍上一寸是任脈的穴位。古人已經認識到,水腫這種病,除了可以針刺督脈的水溝穴之外,其他穴位都不能針刺。千金方說,一切水病,尤其是腹水,非常忌諱上腹部出水,如果上腹部出水一個月就會死掉。

餘震說但現在有專門治腫脹的人,用銅管子從肚臍下刺入腹部,把腹水通過管子抽出來。如果病人腹水較多,腹水從管子里噴射出來,很快就流滿一盆了。腹水被抽出來,腹脹馬上就消退了。這種腹水放一晚,第二天早晨再看,分為三層,最上面是清水,中間是淡紅色的血液,底部是如油脂般的膏液。可能是病人清濁分瀉的功能消失,氣血都變成水了。把這種腹水抽出來,抽出來看著是水,其實是病人的氣血,雖然短時間有效,但半個月,或一個月,仍會複發,再抽水會死的,不抽水也會死的。孫思邈千金方里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要預先知道這種詭秘的方法啊。

餘震理解很清晰,腹腔積液,抽出來並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讓人驚訝的是這意味著唐代我們可能已經嘗試抽腹水的操作了。但高明的醫生都對這種操作持反對意見。

因為腹水這種病並不是因為腹水為病,而是病人分別水液清濁的功能衰退了。不治本而治標,所以預後非常不好。

描述非常清晰,腹水裡有水液和電解質,也有血細胞,還有蛋白之類的。

當年在住院部的時候沒少抽胸腔積液,如果是青壯年還沒太大關係,如果正氣不足的人,抽了只能短期緩解癥狀而已。

今天如果讓我碰到胸腔積液或者腹腔積液的病人,我大概會用益氣利水的辦法來治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串雅鳴謙齋 的精彩文章:

小腿肚子酸疼

TAG:串雅鳴謙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