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器-五代 霞間窯青釉執壺》
《每日一器---五代 霞間窯青釉執壺》
敞口、長頸微束、豐肩、腹斜收、圈足;肩上出鋬與口相連,另面有細長型彎曲之流;通體施青釉,釉色發暗,釉面局部帶有細碎之牛毛紋且有黑色灰點;足端無釉,露黑色胎,胎質細而堅硬,足牆內有刷漿,為五代時安徽績溪霞間窯產品。
中國古陶瓷素有「南青北白」之稱,南方多產青瓷而北方多產白瓷。南方青瓷以浙江越窯為代表,北方白瓷以邢窯、鞏縣窯為代表。在這些代表性窯場的周邊還有一些地方性窯口也生產同類型的瓷器,如南方青瓷就有江西豐城洪州窯、浙江婺窯和甌窯、安徽績溪霞間窯等等,這些生產同一類型瓷器的窯群就可以稱之為越窯系,或者越窯類型,而以後者的稱謂更為科學。
參考圖一:《茗園賭市圖》,宋,劉松年
霞間窯釉層薄而發暗,胎土深灰接近黑色,曾幾何時有人將其當作南宋官窯在文物市場上兜售,而至今尚有人將其當成浙江越窯本窯口所產。與績溪霞間窯相類似的還有安徽歙縣竦口窯,這個窯所產青瓷要更接近浙江越窯本窯口的產品,惟胎質略帶米黃色,且皖系窯口所產瓷器多有見細密之牛毛紋,釉層表面間或有白色鈣斑,而這種現象在越窯器物之中則相當少見。
參考圖二:《攆茶圖》,宋,劉松年
類似的青釉瓷器,在景德鎮周邊的窯口如南市街附近的西家塢,進坑等地也有發現,其製作方式,釉面發色,釉層的質地都十分類似,唯製作工藝稍粗糙一點,且底部採用多點支釘墊燒法,器物的中部留下許多支釘痕迹,美中不足矣。
參考圖三:元 趙孟頫《鬥茶圖》
執壺又稱注子,是古代常用的茶具,五代、北宋之敞口壺、撇口壺、盤口壺等均為茶具,因當時使用點茶法,以執壺盛沸水急速點入茶盞之中,令茶粉起沫,觀其沫而定茶之高下。在北宋、南宋至元代的繪畫作品中常可見到這樣的茶壺。
參考圖四:北宋 霞間窯青釉瓜楞執壺
TAG:與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