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你有沒有坐下來聽聽她們的聲音

滴滴,你有沒有坐下來聽聽她們的聲音

最近因為一場悲劇事件,滴滴打車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管是媒體,還是大眾,很多目光都聚焦了過來。

5月6日,一位年輕姑娘,下班後在鄭州航空港區通過滴滴叫到一輛順風車,不幸被司機殺害。像這樣的惡性事件,我不知道以前發生過沒,但在我的印象中,有很多次關於司機騷擾女乘客的新聞中,都有滴滴打車的影子。

這次的事件能夠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也是燃起了眾人心中的正義之火,不管是針對那個司機,還是他背後的平台,大家都需要把這團火燒上去,以此來祭奠那年輕的生命。但是,我不知道,這把火能燒多久,又能燒到什麼程度?

一個事件發生了,不管我們怎麼去還原事件本身,我們也都是那個旁觀者而已,真正的悲,真正的痛,我們是永遠不可能感受到的,只有那些被強行拽進事件本身的人才能體會到,其實,他們也本不想去體會,但這些悲痛,會緊隨他們一輩子,逃不了。而作為旁觀者,我們更多的時候就像是沙漠中的那一把火,燒起來時火勢旺盛,彷彿能吞噬一切,但天註定,這把火它早晚會熄滅。

互聯網時代信息泛濫,一有事情發生,各種聲音就會出現,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好事兒,但細細想想,這也是壞事兒,信息多了,製造信息的人為了脫穎而出就會絞盡腦汁,甚至製造出一些特意遷就人性的內容出來。什麼叫特意遷就人性?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這是人性,但正常人只會在合適的場景和時間去談論這個話題。但現階段,無論什麼樣的事件發生,都會有一批人,會不合時宜的把事件往七情六慾上去靠,為的是眼球效應,為的是曝光,為的10萬+,為了錢……而那些真正有價值有深度的內容卻很難出頭。

某自媒體賬號對事件的描述

回頭想想,像這樣的「大」事件發生時,全網鋪天蓋地的都是爆款,可當浮華褪去,事件本身被過度消費,大眾對此「審美疲勞」後,我們的未來,有沒有因為這個事件而發生改變呢?改變,需要的是深度的分析,而爆款卻很難做到,因為那個是趕鴨子上架,故意迎合人性「趣味」的產物,我們允許這樣的聲音出現,因為人人都有發聲的權利,但這樣故意來迎合我們的「爆款」,又真是我們所需要的么?

回到事件本身,剛才說了,像這樣的騷擾事件,之前已經有很多先例了,雖然還沒有到人命關天的地步,但其實,滴滴有過機會,本可以去避免這件慘劇。

事件中有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滴滴在一份聲明中說,犯罪嫌疑人在案發前,曾有過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記錄。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多月前發生的一件事——對,也就是一個月前,也是關於滴滴,也是關於騷擾,當時在網上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而現在誰還能記得?這又印證了,互聯網的記憶可能只有7秒。

也是一位年輕姑娘,也是晚上通過滴滴叫車,也是被司機騷擾,幸運的是,沒有人命關天的「大事」發生,可姑娘的心裡承受了很大的打擊,事後多次向滴滴投訴司機的騷擾,卻始終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不知道如今,那位姑娘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其實,每件事的發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惡不是一下子就有的,是忽視,是縱容,才讓惡的果實有了土壤

現在我們把這兩個事件放在一起看看,會發現有很多共同點,兩個司機都被投訴過,但滴滴都選擇了忽視。我們細細想想,為什麼?滴滴打的是共享經濟的牌,而共享經濟強調最多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共享么,只有足夠的人進來了,才能讓共享產生價值,產生市場,司機作為共享經濟中服務的提供方,更是滴滴在極力招攬的資源,在這裡,司機的人品,行為都要為資源讓步。如果假設世上的人都是好人,這樣的共享經濟是極好的,但可惜的是,人性中總是有很多弱點,在某些人身上就會有極度放大的可能

不能否認的是,滴滴的出現,確實是為陳舊腐朽的傳統計程車行業帶來了一股清流,解決了很多人的打車煩惱,信息的共享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黑車加價的行為,但事情往往是有兩端的,在事情的另一端,信息共享也容易被商家誤用。滴滴在某種程度上也誤用了這些共享信息,為某些人性格中的某些弱點,帶來了不好的支點。回想一下滴滴關於順風車的廣告,不怕貼標籤,就怕你不約。這廣告說實話不是給那些需要打車的漂亮姑娘們做的,漂亮姑娘需要靠打車來約會么?誰敢呢?這廣告到底是為誰做的?

這樣的套路是很多社交軟體起家時都會用到的,打著漂亮姑娘的招牌,吸引更多的男性群體,只要能有足夠的女性群體進來,就不怕沒有男群體的加入。這就是人性之弱,而商家往往就喜歡抓住這一點,並用到極致

滴滴為什麼要去做這個牽線搭橋的紅娘?還是那句話,誰贏得了資源,誰就贏得了市場,而商家口中的資源,就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在這裡,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符號,在每個符號上,又有各種各樣的標籤,就像滴滴順風車的接單頁面中顯示的那些標籤一樣,在你上車前,司機就知道你的性別,知道了你到底「美不美」,這樣的信息,平常人可能不覺得有什麼影響,但對於那些惡的種子來講,這簡直就是犯罪的土壤。

商業的發展,必然會有很多利用人性做文章的模式出現,而與此同時,也必須要有相對應的約束條款和法律法規去對應。作為生存共同體,滴滴在司機出現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保護,這是商業的冷血本質所決定的,商業看重的就是資源和效益。所以這個時候,在商業之外,是否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去對它進行約束呢,比如說,必須量化乘客投訴後,滴滴的響應時間;滴滴對此的調查要信息公開,全程受到監管;調查清楚後,要根據事件大小具體說明懲罰措施和懲罰金額;滴滴要有相應的認責機制……等等,其實可以做得有很多,而我只是天真的幻想一下。

悲劇的發生不是偶然的,真希望我們的心火不要突然就燃燒,突然就熄滅,靜下來,思考一下,其實有很多事兒,開始的不地道,但結束的也更不地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克斯白的電影小談 的精彩文章:

TAG:馬克斯白的電影小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