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的快樂其實很簡單
- 專 注 5 - 12 歲 兒 童 注 意 力 提 升 -小編的話
孩子在上課時總愛動來動去、小動作不斷,課間愛奔跑、追逐…這些其實是他們的大腦在表達需求。作為家長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解讀這些行為?又有哪些小技巧可以幫助他們呢?
丁強
感覺統合中級訓練師
擅長領域:感覺統合訓練、語言訓練
從事兒童職能治療工作和教育行業已經第五個年頭了,這期間我接觸了許許多多的孩子。在我眼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好比同一片土壤下成長的幼苗千姿百態,有的開花結果,有的含苞待放。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總能在不經意間看到他們臉上時而綻放出洋溢的笑容,時而流露出無力的沮喪,如同春去秋來,花謝花開。可總有些孩子似乎很難開花、結果,或者只是曇花一現。家長手足無措,老師心餘力乏。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最近我收到了如下家長反饋來的信息:
「丁老師,最近學校老師反饋,我們家晨晨上課總是坐在地上,有時候會突然從座位上滑到地上,太危險了,磕到腦袋可不得了!」
「丁老師,今天班主任和我打電話,昨天我們家毛毛下課一直在走廊蹦跑,搖頭晃腦追著隔壁班的同學跑,還把隔壁班女生撞倒了,批評教育後今天又出現這個問題了!」
「丁老師,周二午休老師組織班級同學去圖書館借閱圖書,別的同學都坐在座位上,我們家孩子也不看書,躺在地上打滾,大笑。」
當我第一次接到這些「投訴熱線」的時候,我也是束手無策,不知道怎麼去幫助這些家長,在一次和同事去動物園春遊時,看到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戲,我豁然開朗,醍醐灌頂——問題不是在於我如何去幫助家長,關鍵節在於如何去幫助這些孩子啊!
孩子為何會做出這些行為呢?
早期,行為主義者相信,動物和人類身上唯一值得測量的東西就是行為。隨著科學技術不斷提升,我們對於人腦的探索發現也越來越深入,利用腦與行為之間的關係來解釋兒童的行為也得到了證實。
那麼,這些孩子究竟為何會做出這些行為呢?
當我和孩子們溝通時發現,他們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圍繞著「好玩」。不難發現,當我們把嬰兒突然高舉,或在兒童樂園中看到孩子們蹦跳、滑滑梯時,他們都會露出快樂的笑容和興奮的尖叫聲,這些都源於孩子們大腦中的前庭感覺接收到了刺激。孩子不斷地成長,嬰兒床、搖籃等逐步離開兒童的生活,兒童被動接收前庭刺激的機會減少了,但是隨著兒童運動能力的不斷發展,他們會更主動地去尋求前庭的刺激感受,從而獲得較為「簡單、粗暴、原始」的、讓他們感到興奮和快樂的情緒體驗。
前庭覺是我們人類所有感受器官中最為敏感的。它提供我們有關動作、重力以及頭部位置變化的信息,讓我們知道自己正在移動還是靜止,以及動作的方向和速度,使我們清楚地接受到視覺訊息。因此,前庭功能不佳的孩子,眼球肌肉控制和頸部視覺神經也往往產生訊息反應不良的情形,表現出在課堂中視覺很難跟著老師在黑板、多媒體、書本上搜尋目標、來回切換,造成在閱讀、劃線、圈劃詞句等學習活動中遇到困難。
不僅如此,前庭神經接收到的刺激還會進入我們大腦的網狀神經系統,它可是我們大腦的警醒中心,能夠發揮使我們安定以及抑制的功能,保持大腦的清醒和警覺,排除其他感覺信息的干擾,能夠專註在應該集中注意力的地方。所以注意力分散並伴隨上述現象的發生也可能是前庭功能失調原因所致。
如何提供兒童需要的前庭刺激來提高他們的聽課、學習效率?
接下來,我將給各位老師及家長分享一些「小秘籍」,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1.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穿插一些小遊戲作為課堂互動。比如在老師提問環節,不用傳統的舉手示意,而是設立搶答機制。老師倒數「3!2!1!開始」,兒童迅速從座位上站起,老師在講台上觀察誰站起速度最快,誰就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在之後的提問環節老師也可以加大難度,讓兒童起立的時候不發出桌椅拖動的聲音,完成最佳的兒童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的「小插曲」在增加了互動趣味性的同時,又能在符合課堂期望的範圍內,給兒童提供適度的前庭覺刺激,提高大腦警醒度,讓他們更高效地完成課堂聽講。
2.教師可以設立課間活動的獎勵機制。如分小組比賽,老師觀察各個小組上課的專註程度,並給每個小組評星星,得星星最多的小組優先體驗課間活動。下課後老師組織大家進行遊戲活動,讓兒童將自己的課桌椅向前排移動,空出教室的後方空間,接著讓他們手拉手聽著音樂原地轉圈,音樂停止後就要立刻停下,再次聽到音樂響起後就要反方向旋轉。如果出現錯誤則要下場休息,換組進行。儘可能確保每一小組每天能夠進行一次該活動。
3.在家裡,家長也能夠帶著孩子做一些前庭活動。比如:倒立活動。當我推薦這個活動給家長的時候,多數家長都反饋孩子很喜歡在家裡玩倒立,在床上、地板上都會自己獨立操作,這就表明這類孩子對前庭刺激的需求是較大的,也主動找到了滿足大腦需求的調節方式。其實適度的前庭覺刺激是可以幫助兒童在持續學習的過程中調整狀態、提高學習效率的。因此,在寫作業時,家長可以適當給予兒童離開書桌調整休息的時間,讓兒童在家長的保護輔助下完成倒立或倒立行走的活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兒童長時間處於倒立狀態下。倒立給予兒童的前庭刺激是比較大的,所以在兒童倒立進行10-15秒後,應當讓他們起身休息,原地蹦跳幾下再進行。
在做過適量的前庭刺激活動之後,家長會反饋孩子在寫作業和課堂上的行為有了明顯的改善,沒有離開座位滑落在地上的現象了,搖晃椅子的頻率也逐漸減少了。
孩子們的快樂很多時候是很簡單很純粹的,作為教師和家長,他們內在的需求是需要我們細心觀察和理解的。如果我們根據傳統教育經驗去處理這些兒童的行為問題,而沒有認識到這些行為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那「屢教不改」、「問題兒童」、「管不了他」也就成了多數一線教師無奈的心聲!
以感覺統合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去解釋兒童的這些「反常現象」,用感覺統合的思維模式去認識問題的本質,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只有了解兒童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教育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TAG:小海豚注意力訓練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