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朵上的街市」越來越熱鬧了

「雲朵上的街市」越來越熱鬧了

嶄新的蘿蔔寨拔地而起,水泥路通了村民做起客棧生意……

「雲朵上的街市」越來越熱鬧了

蘿蔔寨王秀花的羌綉手藝

震後的蘿蔔寨經營起了不少農家樂

王賢貴邀請遠方客人來吃櫻桃

■天府早報記者朱佳慧冷宏偉李國東攝影報道

蘿蔔寨,位於汶川縣雁門鄉境內南岸,坐落在岷山山脈的崇山峻岭間,由於這裡海拔接近2000米,常常是藍天碧洗、白雲飄飄,因此這裡還被譽為「雲朵上的街市」。

蘿蔔寨在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創,這最古老的黃泥羌寨變得傷痕纍纍。但10年後,嶄新的蘿蔔寨早已衝破雲霄,在另一塊空地上得以重建,仍保留了羌族原有的建築風貌。老寨子通過恢復性重建、修舊如舊,現已成為外地遊客前來體驗觀光千年古羌寨的必游景點。如今的新蘿蔔寨人,減少花椒、玉米等傳統作為的種植,改種大櫻桃、紅脆李等,進一步帶動了蘿蔔寨的旅遊發展。4月25日,天府早報記者走訪蘿蔔寨時,一顆顆青澀的大櫻桃結滿枝頭,當地人說,最快5月底,又能吃到正 宗 汶川大櫻桃啦!

新蘿蔔寨距老寨500餘米

仍保留原羌族民居風貌

到蘿蔔寨,需從國道213雁門鄉路段出,再沿著的一條岔路——雁羅路攀爬約10公里方能抵達。這是一條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駕車行駛1分鐘,一座莊嚴矗立的羌碉古牌坊便為我們指明了進入蘿蔔寨的入口。

一路沿著盤山道盤旋而上,便到了這座「雲朵上的街市」——蘿蔔寨,這是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

現在的蘿蔔寨分為新寨和老寨,兩個寨子相距僅500餘米。地震後新建的寨子採用現代抗震技術,並保留原有的羌族民居風貌,再次屹立於海拔近2000米的岷江山脈之間。

位置更高的新蘿蔔寨可將老寨子一覽無餘,地震後那裡留下了一片片殘垣斷壁。現在,村民們搬到了新寨子居住,而老寨子作旅遊開發,通過恢復性重建、修舊如舊,已成為外地遊客前來體驗觀光古羌寨的必游景點。

土路變水泥路而且擴寬了

轎車和中巴車進出都沒問題

進入新蘿蔔寨村,一位穿著當地服飾的大姐過來詢問「要住宿嗎?」「不住也沒關係,過來喝杯茶吧。」大姐的熱情讓人難以推辭。於是我們跟著大姐來到了她的家,那是一座外牆是木頭材質的二層小樓。

大姐叫張會群,48歲,招呼我們坐下後,她過來和我們一同圍坐在方桌前,做起刺繡來。張大姐家裡經營著家「小根客棧」,除留了自家5口人居住的房間外,其它還有九間客房拿來做客棧經營,雖說規模不夠大,但倒也整潔乾淨。

其實,他們家的客棧才開 3年,算是村子裡開得很晚的一批了。張會群表示,沒開客棧以前,主要是種點莊稼、水果維持生計,開客棧的初衷還是因為路修通了、修好了、有客人進得來了。

自古「一條山路上山寨」,地震後,政府把這條路修成了

水泥路,而且把路面擴寬到

了不少。張會群說,以前進寨子都是土路,僅僅三四米寬,只有拖拉機和摩托車能夠進進出出,現在小轎車和中巴車都沒問題。

開客棧種水果賣土貨

新蘿蔔寨人的致富門路多了

這是一條致富路!路好走了,遊客紛至沓來,當地不少村民在自家做起了客棧生意。客棧遍佈於新寨子的各個角落,每到旅遊旺季,生意紅紅火火。張會群坦言,開了春,來蘿蔔寨遊玩的客人漸漸多了,但4月份山上的溫度還是比較低,很多人不願意住在山上,當天就折返下山了,寨子晚上還是空落落的,客棧顯得有些供大於求。

但村裡人也並不擔心,畢竟是自己家的房子,就像張會群說的,「空著就空著,我只管收拾乾淨,客人什麼時候來都隨時住得下。」即使客棧生意競爭有點激烈,張會群信心滿滿地說,「一年下來自己家開客棧賺個三四萬是比較穩當的。」

除開客棧,每年賣大櫻桃、紅脆李,也能給張會群家裡帶來一筆不錯的收入。她表示,地震後,他們跟著大家減少玉米、雪豆、洋芋等當地傳統作物的種植,而把自家大部分土地用來種植果樹,主要是櫻桃樹及紅李樹。「最快五月下旬,大櫻桃就開始熟了,專門來體驗櫻桃採摘的客人又要讓寨子熱鬧一番!」她接著說,「等到八九月份,進寨子避暑的人,又能吃到新鮮香甜、口感酥脆的紅脆李了。」

這一切,都得益於往來蘿蔔寨的路更通暢了!也因為路通暢了,張大姐家也富裕起來,他們家買了一輛麵包車。當天,兒子、兒媳就是開著車去雁門鄉給小孫女接種疫苗的。有了麵包車,家裡的土貨也能更方便的轉銷出去。張大姐表示,每年的10月至12月是蘿蔔寨的旅遊淡季,這個時候他們會把家裡存放的一些土貨,如花椒菌、牛肝菌、天麻、臘肉等運往成都賣,又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

客棧從八九家開到八九十家

外出打工小伙願意回來了

64歲的王賢貴,地震前還擔任過蘿蔔寨村村主任,儘管現在退休了,但也對村上的人和事了如指掌。

王賢貴家也開了一家客棧,說是客棧,更像是一家農家樂,餐飲、住宿、茗茶、篝火、烤全羊等應有盡有,算得上是村裡做生意的「大戶人家」了。客棧主要由兩個兒子共同管理,「一年下來還是能賺八九萬,家裡種的十幾畝大櫻桃,也能賣幾萬。算下來一年還是有14-15萬的穩定收入。」

地震前還住在老寨子時,王賢貴一家也是開客棧的。「其實那時寨子的旅遊不慍不火,加上路難走,遊客也少些。」他說,「大部分村民靠著傳統農業生計,種點花椒、玉米,生活遠沒有現在富足,年輕人大多到大城市打工了。」

地震後這十年,當地旅遊有了很大的改觀。「剛開始,村子裡開客棧的也就八九家,現在至少有八九十家。」王賢貴說,「所以,要說蘿蔔寨最大的變化,就是外出打工的小夥子願意回來了,做起生意,開客棧、開農家樂。」

如今,每天到村口和鄰居擺擺龍門陣、打打牌幾乎是王賢貴「固定」的生活痕迹,58歲的老伴兒王秀花,因為有一手羌綉好手藝,還被汶川縣委縣政府授予「羌族刺繡藝術傳承人」稱號。對於現在這樣的生活,王賢貴說他很滿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府早報 的精彩文章:

民生銀行2017年實現凈利潤498.13億元
審議大會各項決議草案和有關建議表決稿

TAG:天府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