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驅除胡虜,恢復中華,何以功成朱元璋

驅除胡虜,恢復中華,何以功成朱元璋

原標題:驅除胡虜,恢復中華,何以功成朱元璋


元末天下大亂,群雄紛起,增城朱光卿,惠州聶秀卿,淮陽榛胡,四川合江韓法師,河北韓林兒父子,安徽穎人劉福通,羅田人徐壽輝,定遠人郭子興、張士誠,鈣陽人陳友諒,隨縣人明玉珍,黃嚴人方國珍,皆相繼而起,各守一方,稱帝稱王,與元廷分庭抗禮。然於其中終成正果者,卻為幾至餓死而剃度出家的行腳僧朱元璋。


其一,得國之正。民國學者曾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匹夫本無篡逆之心,只是順天下大勢而為。朱元璋奮起最低層,而終於徹底恢復中華,且其是歷史上第一次由南而北漸次統一中國,可見其中艱難。


其二,能謀大局。能讓赤貧的暴富者拋棄虛榮,遠離享受,大概是最難的事情。古今農民領袖,從地壟田間殺出來,得一兩座城池,便立刻南面稱孤,福蔭子孫。然而,朱元璋非但自製於始萌,其所拉起的兵將亦能同其一氣,可見朱元璋的統御能力與得人心之狀。此種氣概,確實唯漢高祖劉邦可與之相提並論。


其三,戰略獨運。朱元璋初起於群雄,夾於張士誠、陳友諒兩大勢力之間,至為困難。其所處之集慶並不像漢高祖、光武那樣以關中、冀州為雄厚資本,爭奪天下,進退自如。其以兩線作戰之困難局面,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最終恢復華夏江山,可說得益於其戰略運用之成功。


其四,得人才眾。朱元璋起事後,內有李善長、湯和、李文忠、徐達、常遇春等淮上人士,外得劉基、宋濂等謀士名相之輔,且能夠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唯才是舉,因材施用,用人之長,終以一郡之人才平定九州,堪稱不世之功。


讀於明史,觀朱元璋以坎坷少年,於家破人亡、被逼出家的「赤子之身」,當元朝末世,值天下大亂,始奮其卒伍,忍辱負重,左衝右突,先南後北,次第統一華戎,重建中華,其於中華之歷史走勢,可謂居功至偉。自漢唐以來歷史諸帝,文治武功,深謀遠慮者,唯漢高光武可與之媲美,因朱元璋所面對之元朝鐵騎和紛亂形勢,實與兩漢之形勢大體略同甚至更為複雜。若非朱元璋少年磨難,閱盡滄桑,久歷風雨,亦恐難成其再造華夏之功。由朱元璋之成功,再見「人間正道是滄桑」之深刻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透視敘利亞戰爭中的美國真正戰略意圖
(38)匡章:被湮滅的戰國「名將」——《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