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季養生法淺談

夏季養生法淺談

知周在臨床當中發現一個規律,在初夏時節因為腸胃疾病和外感疾病就診的病人明顯比冬、春季要少,這與天氣轉熱有關。但隨著天氣的進一步炎熱,到了小滿、芒種、夏至節氣,因為這兩種疾病就診的人數又會增多起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涉及到了夏季養生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夏季養生的經典論述

1、《黃帝內經》關於夏季養生的論述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夏季,也就是農曆四五六三個月,這個季節叫作蕃秀。蕃者,繁衍茂盛之象;秀者,精氣外達之象。此時地氣上交於天,萬物開花結果。人與夏氣相應,應該晚睡早起,盡量接受陽光的照耀,不要過分貪陰。要使情志舒暢,不要鬱結成怒。要像花開結果一樣,令生氣能夠外達。要像所愛之物在外一樣,早出晚歸。這是夏季之氣與人體相應的規律,為養長之道。不能順應夏氣的成長則傷心,秋天會發為寒熱往來之病,供秋氣收斂的精微就少了,到冬季就會發為內虛的重病。

2、《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關於夏季人體氣機的論述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講到「立夏小滿二節。地下封藏的陽熱,由升而浮,則成夏季。立夏以後地面陽熱較多。滿者,地面上陽熱滿也。曰小滿者,比較大暑而言也……地面之際,陽熱小滿,地面之下,陽熱已大虛矣。故小滿節後,多下寒之時病也。」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對於人體而言,也是這個道理,夏天人體陽氣升發於外,內在的陽氣反而會相對較弱。

看完了上面的論述,我們的心中便有了一個法則,然後就可以用這個法則指導我們的夏季養生行為。

二、關於夏天最重要的秘密——礦井中的工人穿棉襖

當我們告訴大家,夏天礦井中的工人需要穿棉襖時,很多人表示意想不到。正如《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所講,夏天自然界陽氣升浮於外,地面之內的陽氣是不足的,而礦井之下更是寒冷到了需要穿棉衣的程度。與之相應,人體內的陽氣也是不足的。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很多夏季養生的方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關於「春夏養陽」的正確解讀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一方面是指,春夏是陽氣生長升發時節,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以養陽氣。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以從其根」,夏天陽氣升發於外,內里陽氣更弱,不可不留心顧護。

四、寒涼食物,過必傷陽

寒涼食物包括冷飲、水果、冷盤等。在大家固有的觀念里,夏天吃冷飲、啃瓜果是再平常不過了。而能夠意識到這種行為危害的人少之又少。在這裡,我們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生冷瓜果不可過量食用,在炎熱的天氣下可適量享用,但不可貪涼。對於陽虛體質、脾胃虛寒的人群來說,還是和水果劃清界限為妙。冷飲、尤其冰鎮飲料等,飲用之後直接損傷脾胃陽氣,不可不慎。另外一個需要提到的水果是西瓜,西瓜被中醫稱為天然白虎湯,為水果中大寒之品,若非大熱之時,不可常用。

五、關於夏天的第二個秘密——溫開水最解渴

炎熱的夏天,口渴難耐之時,人們最渴望的是一瓶冷飲,一筐水果。誰也不會想到,最解渴的反而是溫開水。看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很容易就想明白了,夏天陽氣在外,內里陽氣虛弱,飲用溫開水後,一方面補充了津液,另一方面幫助了脾胃的運化,脾胃運化得力,人體的津液就可以向上輸送到口中,於是口渴很快就緩解了。反而是喝冷飲的人口渴不易緩解,更有甚者,越喝越渴,這是因為冷飲雖然暫時補充了津液,卻損傷了脾胃的運化功能。

六、空調傷人細無聲

在傳統觀念里,夏天人們的毛孔易開,容易出汗,所以中醫大夫在夏天一般不會用到麻黃湯、小青龍湯等含有麻黃的,用來開表散寒的藥方。可筆者在臨床上卻發現,夏天很多時候仍然需要用麻黃來散寒解表,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空調的誕生。在科技如此發達,人類追求物質享受的今天,凡是可以使用空調的地方,沒有一個不是冷颼颼的。一個本來以出汗為正常的季節,卻被空調吹的毛孔緊閉,人們得風寒感冒也就不奇怪了。還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入睡之後開空調傷人更重。《黃帝內經》言「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是說衛氣具有溫養護衛肌表,滋養腠理,開闔汗孔等作用。又言「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是說入睡之後衛氣在體表的防禦保護作用就減弱了。這個時候,如果人們還在用空調、電風扇,其危害的程度是成倍增長的,不僅傷表,還能入里傷人。古語言「卧處不可當風」也是這個道理。

七、苦夏的原因

苦夏是指在進入夏季後,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進食量較其它季節明顯減少,並可伴有心煩氣躁,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體重減輕的現象。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不難分析其原因:1、夏天陽氣在外,在內的脾胃本就偏寒。這就是夏天吃不對更容易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的原因。2、空調、冷飲、瓜果過用,進一步損傷脾胃陽氣。有了以上兩點,脾胃陽氣不足,無力運化食物,自然胃口下降,不思飲食,乏力疲倦,「苦夏」也就誕生了。

八、濕氣最重的季節

隨著夏季的到來,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手足上會生出小水泡,有的隱於皮下不易覺察,有的則發為明顯的水泡,甚者或紅或癢。於此同時,平常有濕疹、腳氣的人群,會在這個季節癥狀加重。這些情況都是人體藉助自然界生髮之氣,將體內濕氣向外排出的表現。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我們需要順勢而為,幫助身體將濕氣排出,但具體用藥因體質的不同會有區別。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再給我們的身體增加濕氣,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禁忌生冷的問題。

九、對於「夜卧早起」的正確解讀

1、「夜卧早起」就是晚睡早起意思。但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點,晚睡是針對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言,夏天可以適當晚睡,但不應晚於九、十點鐘;第二點,這是基於鼓勵人們「盡量接受陽光的照耀」,「生氣外達,助長陽氣」提出的,而不是為坐在空調房裡熬夜的人群提供借口。

2、晚飯之後,適宜散步。《黃帝內經》言,「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也就是說,不論在任何季節,晚上鍛煉都對身體不利。因為傍晚是身體氣機往裡收斂,精神意識內守,準備睡覺的時間,如果這個時間鍛煉身體,就把人體的陽氣調動出來,且消耗了。在南陽經常看到晚上人們在廣場上跳舞,甚至很多人參加暴走隊,這些鍛煉身體的方式,從經典中醫的角度來講,都是有待商榷的。

3、早起鍛煉最適宜。夏天的早晨,溫度適宜,且順應自然界陽氣升發的規律,是鍛煉的最佳時間。夏天鍛煉身體可適量出汗,《黃帝內經》言「使氣得泄」即是此意。

十、午覺的必要性

夏天是陽氣升發最旺盛的季節,但正如我們從太極圖中看到的,陽氣最盛之時,正是一陰初生之季。夏至過後,也正是這初生的陰氣覆蓋著陽氣下降,才有後來的秋收、冬藏。所以夏天的午後,一個短暫的午休,有利於夏天旺盛陽氣的收斂,符合自然之道。

十一、防暑要注意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在戶外勞作時,若不注意,就可能發生中暑的情況。中暑輕者出現乏力、大量出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胸悶、體溫正常或略高,這種情況是因為暑熱太盛,人體陰液耗散過度導致,一般通過如下處理即可恢復:脫離高溫環境至陰涼通風處靜卧;補充清涼飲料(淡鹽水、西瓜水、綠豆湯等)。較重者可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脈率增快、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表現,甚至有熱痙攣、腹痛、高熱昏厥、昏迷、虛脫或休克等嚴重癥狀,這些情況下需要及時送醫院搶救治療。

此外,知周的老師三七先生還提示了一種重要的情況。夏季陽散於外,陰伏於內,外熱而內寒。如因天氣外熱而恣食雪糕西瓜冰鎮飲料等寒涼生冷之物,極易造成陰寒內凝腸胃,導致陰盛格陽外散,出現汗出如油、腹痛腹脹、飲食不下、大便不通、虛脫乏力等癥狀。此時亟當溫中回陽,切不可消炎清熱。在三伏期間,如出現冷汗、虛脫、腹痛等中暑癥狀,可服生化湯加味解之,方見原文《三伏防中暑》。

十二、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篇首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隨著天氣的炎熱,過食生冷瓜果,過用空調風扇等情況,導致了外感病、脾胃病在原本應該減少的季節卻增加了。《黃帝內經》言:「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是在說不知夏季養生的害處,沒有了夏季的生長繁榮,也就缺少了秋收、冬藏的原材料,人體就會生病。然而,我們若是能夠按照《黃帝內經》的教導去做,順應人體的自然規律去調適,我們不但能過好夏天,有了夏天的生長、升發,秋天就會有更多的收穫,冬天儲存到人體內的陽氣也就更加充足。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從這個夏天開始進入一個真正符合中醫養生之道的循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季 的精彩文章:

清爽脫俗的山水畫,是否能夠裝飾你心中夏季的客廳?
這個夏季開始流行穿褶皺奶油連衣裙,隨意挑一款穿都好好看

TAG: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