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垂涎友人的寶硯,就往裡頭吐口水,最後卻成了流傳千古的大詞人
□劉建設
元人陳秀明在《東坡詩話錄》收錄了一篇蘇軾與米芾交往的故事,我把它命名為《蘇軾「騙」硯》,為何稱為「騙硯」?一是二人關係不錯,彼此很隨便,文人之間的一次互動,鬥智而已,沒有貶義;二是米芾此人有非常嚴重的潔癖,蘇軾有機會可乘,故此騙得到。
米芾字元章,公元1051年生,小蘇軾十幾歲。其母伺候過仁宗的皇后,從小米芾經常出入宮中,二十歲時恩蔭入仕為秘書省校書郎。米芾一生做官太平,沒有大起大落的遭遇。米芾初識蘇軾是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於黃州,雖然米芾小蘇軾十幾歲,但是米芾見蘇軾並不執弟子禮,而是以朋友身份相見,不像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與蘇軾有師生情誼,所以蘇、米之間相處並不受太多的禮儀約束。
米芾生有潔癖,但凡他手碰過東西後就要洗手,因此他的僕從經常手提裝滿清水的銀壺跟在身後,隨時伺候他洗手。他不用別人的東西,自己的東西別人也不準碰。
米芾有一方御賜的硯台,名為「瑤池」。每次賞玩前,必先凈手再膜拜後才可把玩觀賞。蘇軾聞之後提出一觀,由於老蘇面子太大,礙不過,米芾只好同意,不過米芾提出要蘇軾凈手之後還要膜拜才能觀賞,蘇軾一概同意照辦。
米芾請出「瑤池」御硯,蘇軾一看就愛慕不已,讚美之詞不絕於口。現代人對於一方硯石認識與生活在北宋期間的人有很大不同,打個比方吧,那時一個文人對於硯石的喜愛度跟現代人喜歡一台筆記本電腦,或者一部蘋果手機差不多,蘇軾真想得到這方「瑤池」硯石。蘇軾一看書桌上有墨一錠,靈機一動,說道:「不知這方硯台發墨如何,可否一試?」米芾說,發墨自然好,我去取水,你親研一下便知。米芾一走,蘇軾連連向「瑤池」里吐了幾口吐沫,拿起墨錠就研磨起來。米芾回來見此狀,噁心死了,差點背過氣去,大聲呼道:「鬍子(蘇軾昵稱)壞吾硯矣!」一氣之下,遂將「瑤池」送給蘇軾。蘇軾得便宜還賣乖,說道:此是御硯,怎可送人?米芾回道:「污硯豈可復用?」執意相送。蘇軾樂得差點笑出聲,連忙抱硯而歸,並作詩紀念此次騙硯成功:「玉硯瑩然出上方,九重親賜米元章。不因咳唾珠磯力,安得瑤池得玉堂。」
蘇軾用幾口吐沫騙得米芾的「瑤池」御硯,實乃是看準米芾有潔癖弱點,雖說其態不雅,但也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成功之作。同時也看得出兩人性格上有很大的差異。
※米芾傳世字帖中,較為生僻的《鄉石帖》/單字高清版,極為罕見
※米芾終究說什麼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