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大太監李蓮英,為何能受到慈禧寵幸?

清朝大太監李蓮英,為何能受到慈禧寵幸?

李蓮英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他小的時候,由於生活所迫,舉家遷往京師,為維持生計父母開了一家熟皮作坊,以至於出名後被民間稱為「皮硝李」。

咸豐7年(1857年),年僅9歲的李蓮英被凈身,送進宮中當太監。民間傳說:李蓮英善梳新髮髻,受慈禧寵信,從一個梳頭房太監晉陞為二品頂戴。簡直是無稽之談,一個九歲的孩子哪會做這些事?

其實,李蓮英進宮後被分配到奏事處當差,直至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才被調到長春宮慈禧太后御前當差。當時小太監安德海「紅得發紫」,雖然只比李蓮英長一歲,可差距卻十萬八千。同治7年安德海已是六品頂戴,而李蓮英才剛升八品。不過安德海少年得志,狂妄自大同治八年因擅自離京私逃,在山東濟南被巡撫丁寶楨正法。

全宮所有有官職的太監(李蓮英也在其中),一起受到了處分。此時的李蓮英並未直接取代安德海的位置,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但聰明的李蓮英從安德海的遭遇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就是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的關係,不要恃才邀寵,忘了自己的身份。

於是李蓮英學會了揣摩主子的性格愛好,千方百計討好主子,還時時處處小心謹慎。「事上以敬,事下一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李蓮英的人生進入了扶搖直上期。自同治十一年到光緒二十年,他從一個非常普通的八品太監一躍成為了二品花翎總管。在這期間李蓮英與慈禧的關係也非同一般。他們雖是主僕,但他非常受慈禧太后的賞識,而且慈禧太后雖然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但往往這樣的人最怕孤獨、寂寞,很多時候沒人可以說心事,而李蓮英恰好滿足了慈禧太后的需求,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說話解悶,無聊陪遛彎,還時不時來點小驚喜。

他們感情甚好,基本上是形影不離。每天早晚三餐,兩個人都會互相派太監問候。以至於李蓮英偶爾范點小錯誤,慈禧太后睜隻眼閉隻眼,但在政治權力及地位上,是絕不允許太監越雷池半步,李蓮英也不例外。

李蓮英被慈禧太后如此寵幸,自然有不少人來找他,希望李蓮英能在慈禧太后面前說幾句好話,然後能夠升官發財,對於送上門的錢財,李蓮英當然會收,可在太后面前李蓮英是半句話也不會說的。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太后剛愎自用、喜怒無常,一個太監多嘴多舌沒什麼好處,他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作為李蓮英來說:他只是一心一意伺候好老佛爺,如果有人蔘他交接外官,受賄干政,太后絕不相信。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一:保證慈禧太后恩寵不衰,二:財源滾滾而來。

後來慈禧太后死了,在辦理完太后的葬禮後,李蓮英後來也離開了皇宮,兩年後他也悄悄病死在北京自己的寓所里,時年64歲。

至此,延續了二百多年的大清帝國也風雨飄搖,危在旦夕,在辛亥革命的爆發後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伴隨著封建的宮廷制度而產生的畸形怪胎——太監製度也最後壽終正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系青年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假如把溥儀換成康熙大帝,能讓清朝不滅亡嗎?

TAG:佛系青年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