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家國學·課堂之九 天地明鑒敬畏之心不可無

傳家國學·課堂之九 天地明鑒敬畏之心不可無

傳家【國學·課堂】之九

天地明鑒敬畏之心不可無

(本文插圖為蔡平中山水畫小品)

人只有身心歸一,內心寧靜平和,方能夠做到處事公平,為人清正。

倘若一個人,被憤怒、害怕和恐懼的情緒所影響;被歡樂和興奮的情緒所左右;或者為懊惱和悲傷所困惑,那麼他的心就很難保持平靜。心不在身,思不達意。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大學》

一個人,如果不能夠保持身心歸一,不能夠做到常常修習內心,清理內心,讓那些顛倒夢想左纏右繞,則會百病纏身,一事無成。

簡單的來說,如果心不在身,遊離於外,神魂分離,那他就是,目光所及,什麼也不會看見,耳朵在聽,必然一無所聞,嘴巴在吃,卻是不會嘗出什麼味道。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大學》

一個人要做到真正的內心強大,無論是人生順利與否,事業成功與否,生活品質高底與否,都會:上,不怨恨天;下,不埋怨人。

有德之人,心境平靜的享受生活,他一刻不停的學習修為,只是等待一個機會,在機緣巧合,時機成熟的時候,去施展才能抱負。一定不會去做那些只有冒險才能獲得僥倖成功的投機行為。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中庸》

一個人如果內心真正清凈了,就可以照見萬物,沒有什麼可以藏身的。

就像幸福即將來臨,或者災難即將發生,都可以預先得知。若是好事,可以預知。若是禍事,也可以預先得知。因此,內心澄靜之人,就會像神明一樣明察秋毫。

福禍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中庸》

古人說,只有擁有了智慧與優秀的辨別力,才能夠讓人遠離傷害。

《詩》曰,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

先生經常講:在生活中,需要我們保持警惕的,往往是那些別人給我們的甜言蜜語,或者我們給別人的密語甜言。無論是別人為了有求於我,或者是我們為了討好別人,花言巧語一定會打亂內心裡的平衡,攪渾一潭清水。使我們不能夠辨別方向,認清是非,喪失善惡標準。

一個要做大學問,大事業的人,絕不會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真情上斤斤計較。所謂的小事情,也許在別人看來就是天大的事情,但是一旦不關乎人或者事的本質,不關乎核心內容,那就是微乎其微,像浮雲一樣任其來去。不然,有可能真的會因為一個蟻穴,毀了一座大壩。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有三件事情在人生的三個階段必須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人的氣血還沒有完全成熟,要小心色慾的誘惑;等到身體發育成熟的階段,血氣充盈飽滿,要謹慎爭強好勝的心態;一個人年紀大了,氣血兩衰,那就要戒除貪婪佔有的慾望。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一個道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在他的生命里,一定會對這樣一些些事情有敬畏之心的。

那就是:敬畏天地之間的大道至理;生命不可言說的法則安排;以及人力不可改變的命運緣分。

敬畏那些德高望重的賢聖之人;那些一言九鼎,德福恩澤鄉梓的仁人高士;那些居高位管理一方的行政長官。

敬畏那些古哲先賢的智慧文字;那些歷史文化中的經典言論;那些歲月里前輩先祖傳承的至理名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內心寧靜平和的正人君子,一定不要去做這樣兩件事:

一,違背社會上的普遍認知,專門去做大家都認為不符合道德規範,民風民俗以及約定俗成的事情,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玩弄大眾的文化認知。

二,故意去破壞大眾認同的文化、藝術、生活、倫理等等,大家在方方面面共同維護的美好事物;與自己的族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的普遍公認的美好事物為敵,批評、詆毀,直至謾罵和攻擊。

如果,真的這樣違背人性的去做,那就是對人類自然情感的一種侮辱,是逆人情人道而行,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取滅亡,無可挽回。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大學》

具有慧心、慧根很深的賢能之士,每時每刻都勤勉而謹慎的觀察、感知著一切,而並不是只相信眼睛所及。小心而敬畏的傾聽著自己耳朵無法聽到的聲音。

真正的規律,法則,命理,運道是無形的,是潛藏著的,是事物運動發展內在動力。

這些東西,看不見,聽不到 。但是,越是看不見的世界裡越有潛藏著的哲理;越是聽不到的所在,越是包涵著豐富的規律。

因此,那些智慧之人,越是勤勉而謹慎的對待與關注這些,特別容易忽略的微小事物。在做人處事時,時時刻刻保持警醒狀態。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中庸》

附言

傳說中,倉頡造出文字來,天地為之戰慄,鬼神開始夜哭。人類文明一旦有了文字,就可以傳承,文化就可以累積,可以發揚光大。天地鬼神就和人類並行了,豈不戰慄哭泣。

孔先生之前兩千多年,之後兩千多年,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真正的美玉永遠保持著它純潔品質。也許,可能披上了層層外衣,直至混淆在一堆亂石瓦塊之間。但是我亦然堅信,聖潔的永遠不可能被同化,被污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我也一直堅信,那些內心清純,目光明亮的父母,絕對不會指著一堆土豆,告訴自己的孩子們說,這就是咱們家的傳家寶,而把那些珠玉寶石如建渣一樣丟棄。

辜鴻銘先生說:真正的中國人,指的是那些具有成人理性和兒童單純靈魂雙重屬性的中國人,是靈魂和理性的完美結合。真正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藝術作品,也是都反應著靈魂與理性的完美結合。

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心態,如果用詩意的語言去滋養,那麼就會保持永遠的寧靜祥和。

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如何面對孩子的未來,智慧一直都在身邊。

進入公眾號閱讀

傳家【國學·課堂】之一:來學習有人情味的孔先生

傳家【國學·課堂】之二: 孔先生的老師是自然萬物

傳家【國學·課堂】之三:君子之道登山賞景步步高

傳家【國學·課堂】之四:父慈子孝才是人生大道理

傳家【國學·課堂】之五:參天大樹不是一天長成的

傳家【國學·課堂】之六:朋友相處分寸拿捏有講究

傳家【國學·課堂】之七:君子愛財取之必然有其道

傳家【國學·課堂】之八:與人合作方寸曲直細思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承明廬 的精彩文章:

TAG:承明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