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鳳蘭作品《遠去的記憶》欣賞

張鳳蘭作品《遠去的記憶》欣賞

散文悅讀

照花台

 唱戲

紅料 

00:00/02:28

【作者簡介】張鳳蘭,甘肅天水秦安人,網名,小草。自幼酷愛文字,至今筆耕不輟,詩文散見於各個網路平台。心懷山水,崇尚自然。人生關鍵詞:孝悌。

遠去的記憶

——讀老鬼《攢班戲》

今晚有文友分享了魚兒溝的《攢班戲》,讓我心情激動,感慨萬千!看到裡面的演員鼠娃兒,銀忠兒,肥娃娃,還有邵國凡,高打鼓等。這些人物都是我小時候看到的舞台上的清晰記憶。作者的描寫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彷彿又看到了他們一個個在台上聲情並茂、摸爬滾打的表演場面,讀著老師的文字,恍如昨日。

鼠娃兒我印象最深,那時候都叫他「活周瑜」。在《三氣周瑜》里扮演周瑜,演得出神入化,記得他一連串的高踢腿,劈叉,單腿站立等動作,精彩絕倫,嘆為觀止。要不是劇情需要,我心裡想還不知道能站多久!演到高潮處,吹鬍子瞪眼睛,捶胸跺腳,渾身發抖,很是精妙!

高打鼓,有名的司鼓手。記得某一年來我們村裡演出,莊裡人紛紛議論,說高打鼓沒有來,今年的戲沒看頭。高打鼓打鼓如痴如醉,雙眼緊盯演員的動作,脖子忽前伸忽後仰,如雞噎食。脖子上青筋暴起,鼓槌似縫紉機針——「吧啦啦啦」。時而跟著掄起的鼓槌「蹭」地站起來,又隨著鼓槌的落下「嗵」的坐下去,看得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

肥娃娃,生末凈丑,樣樣出彩。扮演的角色不記得了,倒是他的名字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人稱娃娃,可卸了妝明明是個老爺爺嘛,我就不知道咋就叫他娃娃呢!有好幾次想攔住問問,卻都作罷,小孩子啥都好奇。

我在台下從這邊竄到那邊,還會跑到麻子攤攤前買五分錢的麻子,竄場是為了撿漂亮的洋糖紙紙,抹展,有的紙紙上面還沾一點點糖,拾起來不忘舔一舔,然後整整齊齊地裝起來,夾書本裡面。前台我是不怎麼看戲,個頭小也看不見,後面太遠黑乎乎的不想去。總會擠在後台看他們打臉,卸妝。迷惑不解的是,他們一個個卸完妝和我們不會唱戲的人一模一樣,台上表演咋就那麼精彩呢!

老想這個問題!

那時候演員表演完,就會被分配到每家每戶輪流管飯。這可是我最喜歡的情景,和演員們零距離接觸。我很勤快,拿出渾身解數討他們喜歡,自己的一點點小聰明發揮到極致,給他們端飯打水。還有一個旦角,姓什麼我忘了,名字叫仙鳳,每次來我家總不忘帶上她的化妝盒,把我打扮成一個小演員,心裡美滋滋地,覺著自己比其他孩子高出一頭,臉上的油彩總是捨不得洗去!

媽媽的漿水面最受他們青睞,有時候沒有輪到我家管飯,她們幾個也會來吃。玉米面片片,各粥兒,她們可喜歡了。不過我更喜歡他們又讓我粉墨出場一回。照著小圓鏡,看著自己肉嘟嘟的,紅紅的嘴巴,心裡樂開了花。

晚上睡覺也是安排到每家每戶,記得分配到女演員,媽媽總是嘀咕,又配了幾個女娃子,他們洗衣裳(月經)的來了怎麼辦!我也不明白媽媽為什麼這樣嘀咕,後來慢慢懂了,原來在我們農村,女人來月經的幾天不能去別人家,這是很忌諱的事。老爸總是數落媽媽,說媽媽事情多的很,他們唱戲的在台上扮演的都是大架身子(神仙或聖人),能來我們家是好事!

歲月已溜得不可觸摸了,可是烙在心裡的記憶碎片卻仍然歷歷在目,兒時的痕迹永遠在我的血管里隨血液流動……

【丁子芮評語】作者「小草」將《攢班戲》讀後感寫得入木三分,將記憶的閘門開啟,讓兒時親歷親為的,曾經的往事、軼事,結合《攢班戲》所述,將原著之精彩再一次呈現在讀者的眼前,重點提及的那幾個「角色」,刻畫細膩,個性突出,活靈活現。若再結合當時的「烏蘭牧騎」式的文藝范兒,渲染一些那個年代的氣氛,想必則會更加完美,更具人文史料,可讀性則更加強烈。

天安門文學創作室編輯部人員

總 編:海底月

副總編:大 麥

【小說故事部】主編:楊 靖

責 編:穆清 圓圓 王起

【散文隨筆部 】主編:李新

責 編: 姜 瑋 老 鬼

【劇本雜文部】主編:白樺林

責 編:丑 樹

【書畫攝影部】主編:飛 塵

【評書朗誦部】主編:小姐姐

責 編:黛玉紫諾

【書評賞析部】主編:水 岸

責 編:yingzi 雨濃 yuny

丁子苪

平台製作:追浪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安門文學 的精彩文章:

小說 宜江作品欣賞
姚麗蓉:綠草雖小,只要足夠頑強也能開出最美的花朵

TAG:天安門文學 |